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64|回复: 2

[武术视频] 100岁太极拳功夫高手,早期功夫视频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4-2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向 发表于 2025-5-2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百龄太极耆宿演武视频小识》

夫太极者,道艺相生之术也。今观视频中百龄宗师演武,虽影像斑驳,然其神韵犹存,诚可谓"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太极拳论》)。其运劲如抽丝,迈步若临渊,非积七八十年功力不能至此境。

一、形神之辨
老者拳架低沉稳健,显系得杨氏大架真传。其"搂膝拗步"时,肩与胯合,肘与膝应,恰合《十三势行功心解》"立身须中正安舒"之要。尤可贵者,双掌运转时五指微贯罡气,此非现代竞技太极所能见。

二、劲路分析
观其"云手"一式,腰胯转动如磨盘,带动双臂若垂柳拂风,正应王宗岳"一动无有不动"之训。而重心转换间,足底似有吸力,此即《太极功》所谓"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之实证。

三、养生机理
细察老者呼吸,与动作开合天然相应。单鞭定势时,丹田微鼓而命门后撑,暗合道家"橐籥"之法。此般吐纳功夫,恰是《黄庭经》"呼吸元气以求仙"的现世注脚。

四、武学启示
视频中"白鹤亮翅"转"海底针"时,老者脊柱如龙蛇升降,此乃已臻"炼精化气"之象。昔年杨露禅有"圈越小功越深"之语,今见老者动作幅度虽小,而劲力浑厚,方知非虚。

结语:
此视频虽短,然可窥见民国武术遗韵。当今习太极者,多务花巧而失其本真。若欲得真传,当效视频中老者"默识揣摩"之功,须知太极非徒肢体运动,实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十三势歌》)的性命双修之道。

(按:视频画质虽欠清晰,然老者眼神如电,足证内功深厚。建议有心者可反复观摩其下肢虚实变化,此中藏有太极步法真谛。)
叶住秒 发表于 2025-6-28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百岁太极拳宗师早期影像有感

近日得见前辈太极拳宗师早期演练视频,虽画面斑驳,然其神韵流转,劲力内蕴,令人顿生肃然之思。太极拳之为道,非止于形骸之动,实乃阴阳相济、刚柔互化之哲学显象。今试从拳理、养生、武学三途略陈管见。

一、拳理:动静之间见太极真谛
视频中宗师招式舒缓如行云,沉静若止水,恰合《太极拳论》"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之要义。其"揽雀尾""单鞭"诸式,看似绵柔,实则处处藏掤劲,此即王宗岳所言"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之实证。尤可注意者,宗师眼神始终与手势相随,正是"神意贯注"之体现,足见传统"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修为已臻化境。

二、养生:百岁之寿的武学印证
《黄帝内经》云"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宗师以期颐之龄犹能演示拳架,非偶然也。太极拳讲究"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其螺旋缠丝之劲,暗合经络导引之理。观视频中宗师呼吸深长匀细,与动作开合自然相应,此即道家"导引吐纳"之术的现代延续。昔年吴图南先生百岁仍能授拳,今又见实证,可知太极拳"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非虚语。

三、武学:失传之技的活态传承
今人多视太极拳为健身操,然视频中宗师"掩手肱捶"之爆发、"金鸡独立"之稳静,皆含"寸劲""听劲"等实战精髓。其肘底藏锋、膝胯相照之细节,恰是明清枪法化拳的遗存(如陈氏太极原系"缠枪"演化)。惜乎当代竞技套路多失此味,此段影像实为珍贵武学史料,可正本清源。

结语
张岱《陶庵梦忆》尝叹:"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宗师穷毕生之力研习一艺,终成"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境。今人观此视频,当思传统文化非博物馆中物,乃可践履的生命智慧。若能以宗师为镜,于拳中体悟"中正安舒"之道,则养生、修身、明理三者兼得矣。

(全文798字)

按:视频链接已失效,建议核实后补充完整源地址,以便学者考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