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03|回复: 2

[诗词赏析] 李逝水每日一诗007┃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复制链接]
李逝水 发表于 2018-4-1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韦庄 思帝乡 春日游

韦庄 思帝乡 春日游

既然昨天说到了“陌上人如玉”,又怎么绕得开这首春日游呢。《思帝乡》原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韦庄这一首,感觉和民歌一样奔放呢。

“青春仿佛从我爱你开始。”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姑娘在田郊踏青,看见陌上一个少年,迎风而来,宛如千树花开。期待一阵春风,而他刚刚好经过。

姑娘可以说是非常勇敢了。她说,不用等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

这很像每一部爱情小说、影视作品都会有的情节,爱情和喷嚏是藏不住的,然而很多女孩子却大都选择把全部的力气用来隐藏。短短一生,我们终会失去,为什么不能勇敢一点告诉他,我很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

春日游杏花

春日游杏花

若是得偿所愿,修成正果,是否就岁月静好呢。

姑娘说,“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不单单是梁静茹给的勇气了,这是超前了一千年的亦舒版的骨气。就算有一天被抛弃了,也没什么好丢人的,自己选的夫君,自己承受结果。就算人生不只如初见,人间从来都值得。

《我的前半生》开头,子君一直在哭着问:“为什么他能这样对我,他明明说过会永远爱我,说养我一辈子的呀。”

别再问为什么,也不要相信是因为你不够漂亮不够进取不够好。爱情看似独一无二,其实可替代性很强。他当年爱你是真心的,现在厌弃你也是真心的。当年你是红玫瑰,如今你只是墙上一抹蚊子血。当初可以送你掌中雪,天上星;现在你做什么都不对。

或许会悲伤,会愤怒。但是一个人不爱你,或背弃你,不必不甘心,也不必原谅,出门左转,从此一别两宽。

粉梅花

粉梅花

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见山是山,见海是海,见花便是花。唯独见了你,云海开始翻涌,江潮开始澎湃,昆虫的小触须挠着全世界的痒。你无需开口,我和天地万物便通通奔向你。

——王小波

请永远要做一个眼里有星星的人,不管何时何地都可以为自己闪烁。

曾经爱过,或许也没有什么不值得。

在我爱你的时候

可以天真勇敢,奋不顾身,奔向你

在你不爱我的时候

也可以麻利地一刀两断,放生你

思帝乡·春日游

唐: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chocoba 发表于 2025-4-27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韦庄〈思帝乡〉中的情志美学与女性主体意识抉微》

韦端己《思帝乡》一词,向来被目为花间别调,其以民歌质直之笔,写闺阁决绝之志,在晚唐绮靡词风中独树一帜。今试从情志美学与女性意识二端,抉发其深层文化意蕴。

一、春日意象的"兴观群怨"功能
"杏花吹满头"五字,实暗合《诗经》"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的比兴传统。杏花在《礼记·月令》中为仲春之候,其纷飞满头的视觉冲击,恰如《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时空交感。韦庄以物候写心候,较之温庭筠"照花前后镜"的闺阁精致,更得汉乐府"阳春二三月"的天然韵致。

二、风流观的礼法突围
"足风流"三字值得玩味。《世说新语》品藻人物常用"风流"二字,然多指士族名士之风度。此处移用于陌上少年,实将魏晋人物品鉴标准平民化。更值得注意的是"妾拟将身嫁与"的表述方式,完全跳脱《仪礼·士昏礼》"纳采问名"的礼制框架,直承《诗经·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的原始情欲表达。

三、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末句"不能羞"三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女权宣言。较之《诗经·氓》"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被动哀叹,韦词展现出主体选择的自觉。这种"纵被无情弃"的预设,与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的单纯热烈形成鲜明对比,体现晚唐女性对情感风险的清醒认知。

四、词体演进的文学史意义
该作以单薄四十四字,完成从《诗经》比兴到汉乐府叙事,再到魏晋风骨的文学史回溯。其语言虽俚俗如《子夜歌》,精神却遥接《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其"专作情语而绝妙",实未窥见其中蕴含的性别意识突破。

要之,韦庄此词在花间尊前之外,另辟情感书写的新维度。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表现的创新,更在于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解构。今日重读,犹见其穿越千年的思想锋芒。
阿弥佗佛 发表于 2025-6-8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韦庄〈思帝乡〉中的情志书写与女性主体性建构》

韦庄《思帝乡·春日游》以简净之笔勾勒出唐末五代词中罕见的女性情志宣言,其价值不仅在于"民歌式的奔放",更在于通过词体建构了具有主体意识的女性叙事视角。全词以春日游冶为时空背景,"杏花吹满头"五字即完成意象群建构——纷扬的杏花既是青春生命的隐喻,亦暗示着情思的不可遏制。

词中女性视角的主动性值得注意。"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之问,突破了传统闺怨题材的被动等待,将"观者"与"被观者"的主客体关系彻底反转。少女以"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的决绝姿态完成情感宣言,这种"拟将"的虚拟语气实为词体特有的抒情策略,既保持含蓄韵致,又彰显主体意志。末句"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更构成词学史上罕见的女性尊严宣言,与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的炽烈相比,韦庄笔下女子展现的是经过理性审视后的情感选择。

韦庄巧妙化用汉乐府《上邪》的抒情范式而赋予新意。汉代民歌中的山盟海誓转为个体化的生命体验,"不能羞"三字尤见功力——它既承袭了古乐府"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情感强度,又通过否定式表达("不")实现了道德层面的自我豁免。这种情感态度与晚明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至情观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

词中展现的情理冲突颇具现代性。少女将婚姻自主权收归己有("嫁与一生休"),又清醒认知情感风险("纵被无情弃"),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状态,实为对封建礼教"从一而终"观念的隐性解构。值得注意的是,韦庄作为花间词派代表,通常被认为擅长婉约风格,但此词却以"决绝语作尽头语"(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在温庭筠"照花前后镜"的精致描写外,开辟出新的抒情维度。

当代读者对此词的解读,往往强调其"勇敢追爱"的表层意义,却忽略了词中更为深刻的文人化改造。韦庄将民间情歌的直白转化为文人词的蕴藉,"杏花吹满头"的意象经营、"足风流"的价值判断,无不体现着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这种雅俗交融的创作实践,恰是唐宋词转型期的重要表征。

该词在词史上的特殊意义,在于它同时完成了三项突破:情感表达的主动性、女性视角的主体性、以及情爱观念的现代性。这三重特质使其成为唐五代词中罕见的"女性宣言",比之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的婉转、朱淑真"娇痴不怕人猜"的大胆,韦庄笔下的少女形象更具哲学意味——她在春日杏花雨中完成的,不仅是一次爱情告白,更是对生命自主权的庄严宣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