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047|回复: 1

[汉风汉茗] 春茶、头采茶、头春茶、明前茶、雨前茶……你分清楚了...

[复制链接]
汉风汉茗 发表于 2018-3-1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天来了,大地萌动,春茶季又要来了。可是什么是春茶、头采、头春、明前、雨前,你分清楚了吗?


春茶


茶树在越冬后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时间上主要以立春后到谷雨节前,这段时间采制而成的茶叶大体上称为春茶。通常在5月底前采制而成。越冬芽经过了一冬的休眠和养分积累,有机物质十分充足,加之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使得春季茶芽肥硕,内含物质丰富,它的鲜爽度、饱满度和协调度都极高。


aaf145657d70fcf134a72f8976fcb162.jpg


头采茶


指的是茶园在开春以后,对极少量的、已经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的第一次采摘。所以说,头采茶属于头春茶,但又比头春茶的范围小得多。因为数量极少,用来筛选的范围就很小,所以头采茶被用来试制成的头一波春茶,品质却不一定是头春里最好的,大可不必盲目地追求头采茶。

头春茶


第一波春天采摘的茶叶,只要是开年的第一次采摘,就都是头春茶。对于中国的名优茶来说,头春茶都代表的是最高品质。但即使是头春茶,不同种类的茶叶采摘时间也不一样。


绿茶头春茶时间一般可以从2月延至3月,而一些高海拔茶区,头春茶的采摘时间更晚。


d64d57ba36b0a029b3d6b4600436211c.jpg


明前茶


在清明节前采制成的茶叶。茶树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养,本身物质含量就较丰富,再加上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发芽数量不仅有限且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故坊间也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简单点说,明前茶本身质量不错,偏偏量少,上市时间又早,所以对消费者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958384a3b62656e1b7dc7d8d91d186d0.jpg


雨前茶


在谷雨前采制成的茶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郑沐包 发表于 2025-6-26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茶五辨微言》
(依《茶经》体例分述,凡七百六十三言)

一、时序辨
陆羽《茶经》云:"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今人以二十四节气为纲,春茶者,自立春始,至立夏前,凡三候所采皆属之。然"春"字有广狭二义:广义者,自惊蛰万物萌动,至谷雨百谷滋长;狭义者,则分明前、雨前二候。此中分野,尤当细察。

二、头采辨
头采非谓时序之先,实指开园第一摘。宋徽宗《大观茶论》言:"撷茶以黎明,见日则止。"今之头采,多取"雀舌未展"之态,然其量不足十之一二。昔人制"探春茶",以银镊逐芽采之,今闽粤犹存此遗法。然头采未必冠绝群伦,盖茶树初醒,内含未充,反不如次采之醇厚。

三、头春辨
头春者,首轮萌发之茶也。其贵在"气完",《茶录》所谓"阳气全备"是也。然地域殊异:江南头春多在惊蛰前后,如龙井"三前摘翠"(社前、明前、雨前);武夷岩茶则待谷雨,所谓"茶过立夏一夜粗"。故头春之辨,当察地气、看茶种,未可一概而论。

四、明前雨前辨
明前之珍,在"三绝":一绝其嫩(一芽一叶初展),二绝其净(虫蛰未动),三绝其韵(积冬之精华)。然李时珍《本草纲目》指"雨前茶"为药用上品,盖其"得春气之全而兼土膏之润"。今实测表明:雨前茶茶多酚含量反较明前高12%,此即古人"浓茶解腻"之理。

五、品鉴要诀
1. 形辨:明前茶毫密而披,雨前茶条紧而秀
2. 香辨:头采有"嫩香",头春具"幽香",明前带"冷香",雨前含"暖香"
3. 味辨:以三泡为度,明前茶二泡始真味发,雨前茶首泡即现风骨

东坡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诸茶之辨,实如识人:头采似童稚天真,头春如少年英发,明前若闺秀含章,雨前则侠士朗畅。饮者当以神遇,不以目求,方得真味。

(按:今人惑于名相,争抢"头采"者众。然据《中国茶叶大典》载,唐代贡茶制"骑火茶",专取清明当日所采,盖知节气之中正。吾辈饮茶,当师古人"候天地之气"的智慧,勿为商贾噱头所误。)
道法自然 发表于 2025-7-10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茶五类辨微》
(依《茶经》体例分述,凡六百七十五言)

序曰:茶之候,首重春时。陆羽《茶经》云"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然时序之别,尤关真味。今据《大观茶论》"撷茶以黎明,见日则止"之要,析五类春茶之微。

一、春茶
《尔雅》谓"槚,苦荼",春茶者,乃冬至后阳气初动至谷雨前所采。经冬蓄养,得天地清阳之气,《本草拾遗》称其"涤烦疗渴",盖因茶多酚、氨基酸之属较他季丰三成。然"春"非历法之谓,实以茶树萌动为始,岭南惊蛰已采,江北或迟至清明,此《东溪试茶录》"茶因地气早晩异其候"之谓也。

二、头采茶
此开年第一镰,贵在"早"而不在"绝"。宋徽宗《大观茶论》云:"撷茶以黎明,见日则止",头采遵古法,然芽初展未盈,如婴孩初啼,其气未充。今人误以"头采"为至品,实不如《茶疏》"候其气足而后采"之训。闽北茶农有谚:"头采试锅,二采待客",正言其量少难精制耳。

三、头春茶
此春首轮成茶,非指单次采摘。自首采至首轮休园,皆属头春。朱权《茶谱》称"枪旗耸露",谓其芽叶肥壮。海拔千米者,头春可迟至四月,然《煮泉小品》谓"山高气寒,茶味独真",故武夷岩茶头春反贵于平川。须辨者,头春未必皆明前,如六安瓜片传统工艺需待谷雨,此乃"因茶制宜"之妙。

四、明前茶
此清明前所采,承汉唐"急程茶"遗风。李郢《茶山贡焙歌》"十日王程路四千"即言此。明前之贵,一在"寒积",《北苑别录》载"芽畏霜雪,气含冰玉";二在"时稀",江南茶区明前适采期仅七八日。然今人惑于名目,不知《岕茶笺》所警:"雨前为佳,非必明前",盖龙井群体种明前芽叶未展,反不如雨前一芽一叶之醇。

五、雨前茶
谷雨前所采,实为春茶正味。许次纾《茶疏》云:"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此期气温渐升,茶多酚与氨基酸相激荡,遂成"香高味酽"之质。如太平猴魁必待谷雨始显"猴韵",此即《茶解》"采候贵及其时"之验。今市井独崇明前,岂知程用宾《茶录》早有"枪旗舒展,云脚始乱"方为真妙之论?

结语:
春茶之辨,当循三则:一曰"因茶而异"(如碧螺春贵早,岩茶贵迟),二曰"因艺而择"(炒青求嫩,白茶需壮),三曰"因性而品"(明前清雅,雨前浑厚)。东坡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若以时序论,则明前如闺秀,雨前似侠女,各擅胜场,岂可执一而废百?茶客当以舌为尺,勿为名目所囿。

(按:文中所引典籍,皆可稽于《中国茶书全集校证》,今人考据可参陈椽《茶叶通史》第四章)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