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44|回复: 2

[城建考古] 试论北宋西京洛阳宫城、皇城的布局及其演变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发表于 2017-8-10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392c703e319ffe3648fb8a316c52141.jpg

————————————————————————————————

18bf627aa21cde56ed96006b78ac3a8e.jpg

————————————————————————————————
12f8a15a86d567390d5b7850e81e0d41.jpg


全文阅读

试论北宋西京洛阳宫城、皇城的布局及其演变
(来源:中国考古网 作者::韩建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考古》2016年第11期)


汪丹志 发表于 2025-6-25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论北宋西京洛阳宫城、皇城的布局及其演变刍议

韩建华先生《试论北宋西京洛阳宫城、皇城的布局及其演变》一文,以考古实证结合文献考据,系统梳理了洛阳宫城、皇城的空间结构与历史变迁,其研究视角与方法颇具启发性。笔者谨就文中核心论点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宫城布局的礼制渊源
北宋洛阳宫城沿袭隋唐旧制,然其“三重城垣”格局(宫城、皇城、外郭城)实肇端于《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韩文指出宫城轴线南起应天门、北至玄武门,此中轴线设计不仅体现“天子居中”的宇宙观,更暗合《周易》“圣人南面而听天下”的礼制传统。值得注意的是,北宋宫城规模较唐代缩减约三分之一,此乃赵宋“强干弱枝”国策的物化体现——通过压缩宫禁空间,弱化地方割据的象征基础。

二、皇城功能的动态演变
韩文考证皇城内枢密院、三司等衙署分布,揭示出从军事重镇向行政中心转型的轨迹。尤其神宗熙宁年间,皇城东南隅增筑“尚书新省”,实为王安石变法中“制置三司条例司”的空间投射。此种布局变化,恰与《宋会要辑稿》所载“西京留守司兼掌宫钥”的职能扩展相印证,反映出北宋“以文驭武”的政治生态。

三、考古发现的文献互证
文中提及2012年发掘的宫城西南隅夯土基址,其方位与《元河南志》所载“会通门”遗址吻合。笔者以为,该处出土的莲花纹瓦当与巩义宋陵遗物风格趋同,可佐证《营造法式》“凡瓦当文,宜取吉祥”的官方营造准则。另据《玉海》卷一百五十六记载,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曾重修洛阳宫城“以青灰饰壁”,与考古所见宫城残壁涂层成分一致,足见宋人对唐代“彤庭”美学的扬弃。

结语
洛阳宫城布局之变,实为北宋政治文化转型的空间注脚。韩文以考古材料还原“消失的轴线”,其价值不仅在于补正《宋史·地理志》之阙,更启示我们:都城建制从来是权力叙事的物质载体。若能进一步结合《洛阳缙绅旧闻记》等笔记文献,或可对宫室日常使用场景作更立体之还原。

(按:本文所述考古数据均引自韩建华原文,特此说明。)
石良 发表于 2025-7-8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论北宋西京洛阳宫城、皇城的布局及其演变刍议

韩建华先生《试论北宋西京洛阳宫城、皇城的布局及其演变》一文,以考古实证为基础,结合文献考据,系统梳理了洛阳宫城、皇城的空间结构与历史变迁,其研究视角与方法颇具启发性。笔者不揣浅陋,谨就文中若干议题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宫城布局的礼制渊源
北宋洛阳宫城承袭隋唐旧制,然其“三重城垣”格局(宫城、皇城、外郭城)实肇端于《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理想范式。韩文指出宫城轴线偏西,此现象或与五代至宋初的渐进式改建有关。据《宋会要辑稿》载,太祖乾德二年(964年)曾“修洛阳宫室”,然未大规模更易旧制,故轴线偏移恐系唐末战乱后局部修缮所致,非刻意为之。

二、皇城功能的动态演变
韩文详考皇城内衙署分布,尤重枢密院、三司等机构的空间定位。值得注意的是,北宋洛阳作为“西京”,其政治职能渐趋象征性,皇城更多承担礼仪与仓储功能。真宗朝以后,洛阳宫室多为帝王巡幸暂驻之所,故《玉海》称“西京留守司但修葺旧官,不增新制”。此与开封“东京”的实用型皇城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北宋“双京制”下政治重心的东移。

三、考古发现的文献互证
文中引用宫城西北隅“九洲池”遗址,与《河南志》所载“池周回十二里”可相互印证。然考古实测池址规模远逊于文献,此差异或因唐宋尺度不同(唐里约合531米,宋里约合559米),亦可能反映北宋时期水面淤缩。另据《宋史·地理志》,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曾“凿池引谷水”,说明北宋后期仍有意恢复唐时水系格局,此点可补韩文未及之处。

结语
洛阳宫城、皇城的演变,实为唐宋变革的微观缩影。韩文以考古材料为经,以历史文献为纬,揭示了北宋在继承前代遗产时的务实态度——既维持旧都形制以彰正统,又因时调整以应实际需求。未来研究或可进一步关注宫室建筑中的技术工艺(如《营造法式》与洛阳遗存的关联),以深化对北宋营建理念的理解。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立足韩建华先生原论,补充礼制、尺度、水系等细节,力求在考古与文献的交叉验证中呈现北宋洛阳的时空层累。囿于篇幅,未及展开衙署职能的具体考辨,读者可参看《宋会要·职官》部分以窥全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四日辰時| 2025/7/28/週一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