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17|回复: 0

[医药临床] 《名医名方》·柴桂龙牡汤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7-8-6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生地黄15克,仙灵脾15克。

  功效:平调寒热,燮理阴阳,调和肝脾,培补肾气。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症见烘热汗出,心烦急躁,焦虑不安,心神不宁等。

  用法:每服中药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龙骨、牡蛎先煎),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30分钟。每服煎煮2次,取汁混匀分早中晚3次于饭后30~60分钟左右温服,每天1服,7天为1个疗程。

  方解:方中柴胡、黄芩理肝气,清郁火,和枢机;半夏交通阴阳,化痰散结;龙骨、牡蛎潜镇安神,引阳入阴,收敛浮游之相火,平调寒热;桂枝、白芍相配,调和营卫,建中培土;地黄生用滋阴凉血;仙灵脾辛香甘温,入肝肾,补命门。诸药合方,共奏平调寒热,燮理阴阳,调和肝脾,培补肾气之功。

  临床运用:若见咽干口燥,五心烦热,两颧潮红而属阴虚者,可酌加女贞子、旱莲草、知母、黄柏滋阴以降火;若见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全身畏寒而属阳虚者,可酌加仙茅、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温肾以填精;若见神疲倦怠,乏力气短而属气虚者,可酌加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益气以补中;若见头晕眼花,面甲不荣而属血虚者,可酌加当归、白芍、阿胶、龙眼补血以养血;若见精神恍惚,悲伤欲哭而属心神失养者,可酌加百合、茯神、大枣、淮小麦养心以安神;若见情志不舒,胸胁作胀而属肝气郁结者,可酌加柴胡、香附、郁金、薄荷舒肝以解郁;若见心烦呕恶,舌红苔腻而属痰热内扰者,可酌加竹茹、浙贝、瓜蒌、胆南星清热以化痰;若见失眠多梦而属肝不藏魂者,可酌加枣仁、枣皮、枸杞子、五味子补肝以入眠;若见汗出较多者,可酌加桑叶、黄芪、浮小麦、仙鹤草以止汗。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韩竺虫 发表于 2025-7-28 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柴桂龙牡汤方证阐微与临床应用刍议》

成肇仁教授所创柴桂龙牡汤,实为仲景经方思想与现代临床智慧交融之典范。此方以柴胡桂枝汤为基干,合入龙骨、牡蛎等药,深得《伤寒论》"和法"之三昧,其组方理路尤值后学玩味。

一、经方配伍之精义
方中柴胡、黄芩药对取法小柴胡汤,乃少阳枢机之要药。柴胡升发少阳之气,黄芩清泄相火,二者相伍,正合"火郁发之"之旨。桂枝、白芍相配,既承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功,又寓建中培土之意,与《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训暗合。龙骨、牡蛎并用,非独镇惊安神,更具"引阳入阴"之妙,此乃取法《伤寒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而有所发挥。

二、阴阳燮理之枢要
本方最精妙处在于寒热并调、阴阳双补之配伍。生地黄滋肾阴而凉血,仙灵脾温肾阳而益精,二者相合,暗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机。观其用量,阴阳药物等分而施,正合"阴阳互根"之道。半夏一药尤具深意,既助柴胡、黄芩疏泄郁热,又协桂枝、白芍调和阴阳,更与龙骨、牡蛎共成交通心肾之效。

三、临床化裁之要诀
成氏所列加减法,实为经方活用之典范。阴虚加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乃取法明代医家张景岳;阳虚添仙茅、巴戟天则承袭《和剂局方》补益肾阳之法;至于百合、淮小麦之配,又见《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遗意。诸般化裁,不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经旨。

此方于更年期综合征之治疗,非独对症施治,实乃通过调和肝脾、燮理阴阳以重建人体自和之态。其组方思路启示吾辈:经方运用贵在把握病机,而非拘泥症状。成教授临证五十载,熔经方时方于一炉,此方即为明证,值得后学深入研习。

(全文798字)
张曼玉哦 发表于 2025-7-28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阐微》成肇仁教授柴桂龙牡汤方证探赜

一、方源溯流与组方精义
柴桂龙牡汤乃成肇仁教授融贯《伤寒论》柴胡类方与桂枝类方之化裁方,其法度深合仲景"和法"要旨。方中柴胡、黄芩取小柴胡汤意以疏泄少阳枢机,桂枝、白芍寓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功,更佐龙骨、牡蛎暗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镇摄浮阳之妙。尤具匠心者,在于生地黄与仙灵脾之配伍:生地黄禀甘寒之性滋肾阴,仙灵脾具辛温之质温肾阳,二者相伍,既避纯补阴药之凝滞,又防温阳药之燥烈,深得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三昧。

二、病机阐发与辨证要点
本方所主更年期诸症,实为"天癸竭、地道不通"(《素问·上古天真论》)之生理转折期,呈现"阴阳失调、枢机不利"之复杂病机。其辨证眼目当把握三点:
1. 寒热错杂:烘热汗出与畏寒肢冷交替出现;
2. 肝脾同病:心烦易怒与脘痞纳呆并见;
3. 肾元亏虚:腰膝酸软与夜尿频数兼夹。
成教授此方尤妙在"三焦并调":柴胡、黄芩疏上焦郁火,桂枝、白芍和中焦营卫,地黄、仙灵脾固下焦根本,佐以龙骨、牡蛎镇摄上下,诚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欲调阴阳,当先安五脏"。

三、加减法度与临证思维
观其加减法,可见成教授深谙"方证相应"之辨治规律:
阴虚火旺者加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此宗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甚者佐仙茅、巴戟天,暗合右归丸温润填精之法;
痰热内扰取温胆汤意而化裁,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的变通应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方中柴胡用量恒定10克,既避劫肝阴之弊,又保疏泄之效,反映经方家"量效关系"的精准把握。

四、现代应用拓展
临床观察表明,此方对围绝经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轻度焦虑状态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属"枢机不利、阴阳失调"者,均有显著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方中龙骨、牡蛎富含碳酸钙及微量元素,可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柴胡皂苷与桂枝挥发油协同作用,能双向调节神经递质水平。

成氏此方,既承仲景心法,又参时方精华,其组方之严谨、加减之灵活,堪为经方现代化应用的典范。学者当于"平调寒热、燮理阴阳"八字中细究其奥,方能得见经方活法圆通之妙。(全文798字)
按:本文所述方剂需在执业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方药调整,请勿盲目套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