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28|回复: 2

[人物简介] 薛莹

[复制链接]
是飞 发表于 2016-10-9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吴官员:薛莹,是薛综之子,薛珝之弟,后在晋朝为官

薛莹(约209~283),字道言,沛郡竹邑(今安徽濉溪)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文学家,出任吴国左国史、光禄勋,吴太子少傅薛综之子,薛珝之弟,入晋为散骑常侍。

历史年表

初为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为散骑中常侍。

数年,以病去官。

孙皓初,为左执法,迁选曹尚书,及立太子,又领少傅。

建衡三年,皓追叹莹父综遗文,且命莹继作。莹献诗曰:“惟臣之先,昔仕于汉,奕世绵绵,颇涉台观。暨臣父综,遭时之难,卯金失御,邦家毁乱。适兹乐土,庶存孑遗,天启其心,东南是归。厥初流隶,困于蛮垂。大皇开基,恩德远施。特蒙招命。拯擢泥污,释放巾褐,受职剖符。作守合浦,在海之隅,迁入京辇,遂升机枢。枯瘁更荣,绝统复纪,自微而显,非原之始。亦惟宠遇,心存足止。重值文皇,建号东宫,乃作少傅,光华益隆。明明圣嗣,至德谦崇,礼遇兼加,惟渥惟丰。哀哀先臣,念竭其忠,洪恩未报,委世以终。嗟臣蔑贱,惟昆及弟,幸生幸育,讬综遗体。过庭既训,顽蔽难启。堂构弗克,志存耦耕。岂悟圣朝,仁泽流盈。追录先臣,愍其无成,是济是拔,被以殊荣。珝忝千里,受命南征,旌旗备物,金革杨声。及臣斯陋,实暗实微,既显前轨,人物之机;复傅东宫,继世荷辉,才不逮先,是忝是违。乾德博好,文雅是贵,追悼亡臣,冀存遗类。如何愚胤,曾无仿佛!瞻彼旧宠,顾此顽虚,孰能忍愧,臣实与居。夙夜反侧,克心自论,父子兄弟,累世蒙恩,死惟结草,生誓杀身,虽则灰陨,无报万分。”

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

天纪四年,晋军征皓,皓奉书于司马伷、王浑、王濬请降,其文,莹所造也。莹既至洛阳,特先见叙,为散骑常侍,答问处当,皆有条理。

太康三年卒,年约75岁。

作品欣赏

献诗

惟臣之先,昔仕于汉。奕世绵绵,颇涉台观。暨臣父综,遭时之难。卯金失御,邦家毁乱。适兹乐土,庶存孑遗。天启其心,东南是归。厥初流隶,困于蛮垂。大皇开基,恩德远施。特蒙招命,拯擢泥污。释放巾褐,受职剖符。作守合浦,在海之隅。迁入京辇,遂升机枢。枯瘁更荣,绝统复纪。自微而显,非愿之始。亦惟宠遇,心存足止。重值文皇,建号东宫。乃作少傅,光华益隆。明明圣嗣,至德谦崇。礼遇兼加,惟渥惟丰。哀哀先臣,念竭其忠。洪恩未报,委世以终。嗟臣蔑贱,惟昆及弟。幸生幸育,托综遗体。过庭既训,顽蔽难启。堂构弗克,志存耦耕。岂司圣朝,仁泽流盈。追录先臣,愍其无成。是济是拔,被以殊荣。珝忝千里,受命南征。旌旗备物,金革扬声。及臣斯陋,实暗实微。既显前轨,人物之机。复傅东宫,继世荷辉。才不逮先,是忝是违。乾德博好,文雅是贵。追悼亡臣,冀存遗类。如何愚胤,曾无仿佛。瞻彼旧宠,顾此顽虚。孰能忍愧,臣实与居。夙夜反侧,克心自论。父子兄弟,累世蒙恩。死惟结草,生誓杀身。虽则灰陨,无报万分。

汉纪赞》(应为部分)汉氏中兴,至于延平而世业损矣。冲、质短祚,孝、桓无嗣,母后称制,奸臣执政。孝灵以支庶而登至尊,由藩侯而绍皇统,不恤宗绪,不祗天命。上亏三光之明,下伤亿兆之望。于时爵服横流,官以贿成,自公侯卿士,降于皂隶,迁官袭级,无不以货。刑戮无辜,摧仆忠贤,佞谀在侧,直言不闻。是以贤智退而穷处,忠良摈于下位。遂至奸邪蜂起,法防堕坏,夷狄并侵,盗贼糜沸,小者带城邑,大者连州郡,编户骚动,人人思乱。当斯之时,已无天子矣。会灵帝即世,则祸寻其后,宫室焚灭,郊社无主,危自上起,覃及华夏,使京室为墟,海内萧条,岂不痛哉!

历史评价

周昭:“薛莹、王蕃,器量绰异,弘博多通。”

陆凯:“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滕脩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陈寿《[wiki]三国志" title="‘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莹纂蹈,允有先风,然于暴酷之朝,屡登显列,君子殆诸。”

房玄龄等《晋书》:“自综至兼,三世傅东宫,谈者美之。”

熊出没了 发表于 2025-5-1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薛莹之仕宦与文学:兼论东吴士族之文化传承》

薛莹(约209-283),字道言,沛郡竹邑人,乃三国吴晋之际颇具代表性的士大夫。其生平际遇与文学创作,实可窥见汉晋之际江东士族在政治变局中的生存智慧与文化坚守。

一、家世渊源与政治浮沉
薛氏为沛郡望族,其父薛综以文才见重于孙权,官至太子少傅。莹承家学,初仕秘府中书郎,历孙休、孙皓两朝,累迁至左国史、光禄勋。建衡三年(271)应孙皓命所作《献诗》,堪称江东士族政治宣言。此诗以四言古体追述薛氏"奕世绵绵"之仕宦历程,尤详载其父薛综由北入南、受孙权拔擢之事,实具"家传"性质。诗中"枯瘁更荣,绝统复纪"之语,暗喻士族在乱世中维系文化命脉的使命感。

二、文学特色与历史价值
《献诗》承袭东汉崔骃《四巡颂》传统,以典雅庄重的庙堂文体,达成"颂圣"与"述祖"的双重功能。其"卯金失御"指汉室衰微,"大皇开基"颂孙权立国,用典精当而意蕴深远。全诗结构严整,分述先祖功业、父辈遭际、己身荣宠三层,展现汉晋之际"诗史互证"的创作特点。天纪四年(280)为孙皓所撰降表,更见其应用文书的实际才能,《晋书》称其"答问处当,皆有条理",足证其文笔之老练。

三、士族转型的典型个案
薛莹由吴入晋后的仕历尤值关注。晋武帝特授散骑常侍,此职虽为闲散之位,然掌"规谏"、"顾问",需博学之士充任。其子薛兼"清素有器宇",孙薛台"有文翰",可见薛氏成功实现由武功集团文吏向文化世族的转型。此个案印证田余庆先生所论:"江东士族在晋初的存续,端赖其文化资本而非政治立场。"

薛莹生平折射出三国士人的典型命运:既须在政权更迭中保全家族,又要维系文化传承。其《献诗》作为现存少数吴国庙堂文学作品,不仅具有补史之阙的价值,更为我们观察汉晋文学嬗变提供了重要样本。昔人论"诗可以观",薛莹之作,正可观一代士人之心迹云。

(全文798字)
冯臼 发表于 2025-6-20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薛莹之仕宦与文学:兼议三国吴晋之际士人转型》

薛莹(约209-283),字道言,沛郡竹邑人,乃三国吴至西晋之际颇具代表性的士人。其生平跨越汉末动荡、三国鼎立及西晋统一三个历史阶段,其仕宦经历与文学创作,实可视为汉魏六朝士族转型之典型个案。

一、家世与仕途:从江东到洛阳的双重轨迹
薛莹出身于江东儒学世家,父薛综为吴太子少傅,兄薛珝亦居显职。考其仕吴经历,初为秘府中书郎,后历散骑中常侍、左执法、选曹尚书等职,终官至太子少傅。此等升迁路径,正合江东士族"以经术进身,以文翰显名"之传统。建衡三年(271)应孙皓之命所作《献诗》,堪称吴国后期庙堂文学之典范。其文辞典丽,结构严整,既述先祖仕汉之荣,又陈父综归吴之诚,更自表"父子兄弟,累世蒙恩"之忠,深得"颂美不忘规谏"之旨。然诗中"卯金失御"(暗指汉室倾颓)、"困于蛮垂"等语,实透露出江东士人对中原正统的复杂心态。

二、政治危机中的文士处境
薛莹督修圣溪工程失败而遭流放广州一事,折射出吴末政治的严酷。其时孙皓暴虐,何定等佞臣用事,士大夫动辄得咎。莹以文士之身督万人工役,本已非其所长,终因"盘石难施功"获罪,此实为乱世文士命运之缩影。然其于天纪四年(280)为孙皓所撰降表,文辞典雅,条理分明,既全君主之体面,又显士人之气节,故能于入洛后获晋室优容,拜散骑常侍。此一转变,恰体现魏晋之际"不事二姓"观念已趋淡化,士人更重文化传承之延续。

三、文学成就与历史定位
薛莹作品虽多散佚,然观现存《献诗》,其四言诗功力深厚,承继汉魏典雅之风而兼得吴地清丽之气。全诗八十八句,用典精当,对仗工稳,既存"雅颂"遗响,又开晋初庙堂文学先声。其入晋后"答问处当,皆有条理",更见江东士人学术之醇厚。钟嵘《诗品》虽未予品第,然就其现存作品观之,实可跻身"典雅派"之列。

综而论之,薛莹一生历经吴之盛衰、晋之勃兴,其仕宦浮沉既见三国后期士人生存之艰,其文采风流又显南北文化交融之势。此等"跨代士人"之特殊经历,正为研究中古士族转型与文化嬗变之重要标本。其人在吴则为忠臣,入晋仍显才学,此种政治弹性与文化韧性,实为理解汉晋之际士大夫群体生存策略之关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