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92|回复: 2

[人物简介] 韩嵩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6-10-8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汉零陵太守:韩嵩,少好学,贫不改志,曾隐居于郦西山中

韩嵩,生卒年不详,字德高,义阳(今河南桐柏)人。少好学,贫不改志。因见天下将大乱,遂与好友数人隐居郦西山中。后事刘表为别驾,转从事中郎。汉献帝拜嵩侍中,迁零陵太守。曹操取荆州,征用嵩。嵩患病,在家拜授大鸿胪。

历史传记

韩嵩,字德高,义阳人。少时好学,虽贫而不改易其操守。韩嵩知世将乱,故不应三公之命,只与同好数人隐居于郦西山中。黄巾乱起,韩嵩避难南方,刘表逼其以为别驾,转从事中郎。刘表郊祀天地,韩嵩正谏不从,渐见违忤。后又奉使到许都见曹操,以观虚实。韩嵩回来后,深陈曹操威德,请刘表遣子入质。刘表疑韩嵩反为曹操做事,大怒,欲杀韩嵩,然而刘表之妻蔡夫人劝谏道:“韩嵩,在荆楚地区很有声望,况且他说话坦率,诛杀他是没有理由的,刘表又考杀韩嵩之随行者,知韩嵩并无他意,方才止息。荆州平,韩嵩有疾病,就在所拜授大鸿胪印绶。

人物评价

先贤行状》:少好学,贫不改操。

蔡夫人:韩嵩,楚国之望,且其言直,诛之无辞。

熊委 发表于 2025-5-22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韩嵩之守道与处变》

韩嵩,字德高,义阳人也。观其生平,可析为"守道"与"处变"二端,足为汉末士人立身之典范。

一、贫不改志,守道如山
《先贤行状》称其"少好学,贫不改操",此六字实为汉儒风骨之写照。东汉之季,经学浸衰,浮华竞起,而嵩独能"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潜·五柳先生传》),隐于郦西,讲习不辍。其不应三公之辟,非矫情干誉,实见"天下将乱"之几微,此与管宁"避地辽东"(《三国志·管宁传》)同符,皆得《周易》"知几其神"之旨。

二、谏诤明义,处变有节
及为刘表别驾,其行止尤见儒家"以道事君"之则。表郊祀僭越,嵩正谏不从,此合《孝经》"争臣"之义;使许观操,归言遣质,则显"君子坦荡荡"之怀。虽触表怒,终赖蔡氏"楚国之望"一语得免,恰印证《孟子》"有德者必有邻"之说。至曹公定荆,嵩以疾拜鸿胪,不赴新朝,较之王粲等"建安七子"趋附,更见"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宪问》)之智。

三、历史镜鉴与评价
范晔《后汉书》未为嵩立传,然其事迹散见诸籍,可补正史之阙。蔡夫人"言直无辞"之评,实点出汉末士林两大要义:一则乡评清议仍具约束力(此党锢遗风),二则"直道"终胜谄媚。其生平进退,暗合荀悦《申鉴》"防邪以礼,存诚以道"之训,较之同时许靖"浮华交游"(《三国志·许靖传》),尤显厚重。

要之,韩嵩之可贵,不在功业显赫,而在乱世中守经达权。其隐则全身向学,出则尽忠匡谏,终以病退全节,可谓得《中庸》"时中"之妙。后世读史至此,当思《易传》"介于石,不终日"之象,此正嵩一生行谊最佳注脚也。

(全文798字)
一苇之杭 发表于 2025-7-2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韩嵩之节义与政治智慧》

韩嵩,字德高,义阳人也。其生平虽载籍简略,然观其行止,足为东汉末士人立身处世之典范。嵩少时笃志好学,家贫不改其操,此即《先贤行状》所谓"贫不改操"之实。昔颜回箪瓢陋巷而不改其乐,韩嵩之志节,盖与之相类,皆显士人安贫乐道之本色。

一、隐遁见机,守道待时
嵩预察汉室将倾,拒三公之征,偕同志隐于郦西山中。此非独全身远害,实合《周易》"遁世无闷"之旨。东汉季世,党锢祸烈,士人或亢节罹难,或曲附权门。嵩择中道而行,隐而不绝俗,待时而动。及黄巾乱起,南徙荆襄,虽为刘表所迫出仕,然始终持"以道事君"之则。其谏表勿僭郊祀,凛然秉《春秋》"大夫无遂事"之义,足见儒学教养之深。

二、使许观变,直言招祸
建安中奉使许都,嵩察曹操有匡复之象,归劝刘表遣子为质。此举非阿附曹氏,实本《孟子》"民为贵"之思,欲息荆楚兵燹。然表以猜忌欲加诛戮,幸赖蔡氏谏止。蔡夫人称其"楚国之望""言直无辞",恰印证嵩之清誉已孚众望。昔范滂临刑犹顾念"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韩嵩之直谏取祸,正东汉清流风骨之延续。

三、疾困受印,士节终全
曹操定荆州,嵩以疾拜大鸿胪而未赴,此微意可玩。考汉制,大鸿胪掌诸侯归义,嵩或以此衔虚受,既全曹氏招贤之名,亦守己身不贰之志。其晚年形迹,颇类管宁"应命而不降心",暗合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教。

结语:韩嵩一生,可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之实践者。其隐遁见机变之明,谏诤彰骨鲠之直,临危显通达之智,皆深契儒家出处之道。范晔《后汉书》未为立传,然散见诸籍之片段,已足勾勒出一位乱世儒者持守经权、贞刚不挠的形象。读史者当于此等人物特加注目,方不负太史公"述往事,思来者"之深心。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