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wiki]三国演义 ..."/>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52|回复: 2

[人物简介] 夏侯德

[复制链接]
张启功 发表于 2016-10-1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侯尚之兄:夏侯德,正史中未记载,在演义中被严颜所杀

夏侯德是历史小说《[wiki]三国演义" title="‘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wiki]三国演义’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词条" target="_blank">[wiki]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出现在小说第七十回中。夏侯尚的兄长。在汉中镇守天荡山,接纳战败的张郃、夏侯尚等人。在与蜀将黄忠、严颜交战时,军粮被蜀军点着,在提兵前去救火时被严颜所斩。

人物简介

夏侯德是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

演义原文

张郃寻见夏侯尚、韩浩议曰:“此天荡山,乃粮草之所;更接米仓山,亦屯粮之地:是汉中军士养命之源。倘若疏失,是无汉中也。当思所以保之。”

夏侯尚曰:“米仓山有吾叔夏侯渊分兵守护,那里正接定军山,不必忧虑。天荡山有吾兄夏侯德镇守,我等宜往投之,就保此山。”于是张郃与二将连夜投天荡山来,见夏侯德,具言前事。夏侯德曰:“吾此处屯十万兵,你可引去,复取原寨。”郃曰:“只宜坚守、不可妄动。”忽听山前金鼓大震,人报黄忠兵到。夏侯德大笑曰:“老贼不谙兵法,只恃勇耳!”郃曰:“黄忠有谋,非止勇也。”德曰:“川兵远涉而来,连日疲困,更兼深入战境,此无谋也!”郃曰:“亦不可轻敌,且宜坚守。”韩浩曰:“愿借精兵三千击之,当无不克。”德遂分兵与浩下山。黄忠整兵来迎。刘封谏曰:“日已西沉矣,军皆远来劳困,且宜暂息。”忠笑曰:“不然。此天赐奇功,不取是逆天也。”言毕,鼓噪大进。韩浩引兵来战。黄忠挥刀直取浩,只一合,斩浩于马下。蜀兵大喊,杀上山来。张郃、夏侯尚急引军来迎。忽听山后大喊,火光冲天而起,上下通红。夏侯德提兵来救火时,正遇老将严颜,手起刀落,斩夏侯德于马下。原来黄忠预先使严颜引军埋伏于山僻去处,只等黄忠军到,却来放火,柴草堆上,一齐点着,烈焰飞腾,照耀山峪。严颜既斩夏侯德,从山后杀来。张郃、夏侯尚前后不能相顾,只得弃天荡山,望定军山投奔夏侯渊去了。

黄文勇 发表于 2025-6-12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三国演义〉中夏侯德之虚构形象与叙事功能》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塑造的夏侯德形象,实为小说家"以虚补史"的典型笔法。考《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及裴松之注,夏侯尚族系中并无"夏侯德"其人,此角色纯属演义为完善战争叙事链所创。然细究其形象塑造与情节安排,实具三重文学价值:

一、补全军事地理叙事
天荡山之战作为汉中之役前哨,需合理衔接张郃败退与定军山决战。小说虚构夏侯德"屯兵十万镇守粮山",既解释曹魏后勤体系运作("汉中军士养命之源"),又为黄忠"火攻斩将"创造战术支点。此正合毛宗岗批语"无中生有处,偏有天然位置"之妙。

二、凸显老将智勇对比
夏侯德讥黄忠"只恃勇耳"之语,恰成反讽伏笔。其轻敌心态与黄忠"天赐奇功"的战场嗅觉形成强烈反差,严颜埋伏斩将的情节,既照应"老将出马"主题,又暗合《孙子兵法》"以逸待劳"之要义。金圣叹评此战"以火光为戏眼",正指此虚构人物终成衬托蜀将韬略的叙事工具。

三、完善夏侯家族谱系
罗贯中刻意将虚构人物置于夏侯尚族兄位置,实为强化曹魏宗室将领的集团形象。考《魏书》载夏侯渊有"妙才"之誉,尚以"筹画智计"称,小说增补"夏侯德"此等刚愎武夫,恰构成夏侯氏"智-勇-骄"的性格光谱,使后续定军山夏侯渊之败更具宿命感。

要之,夏侯德虽为史册所无,然其形象承载着古典战争小说"因事设人"的创作规律。钱锺书《管锥编》论演义笔法所谓"无稽而必有所本",于此可见一斑——虽无真实血肉,却为历史叙事提供了必要的戏剧支点。后世读者当以"虚实相生"的视角观之,既不必苛责其违史,亦当领会其文心之妙。
水亦寒 发表于 2025-7-11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演义人物夏侯德之虚构性与叙事功能》

按:史传无征之人物,每为小说家所乐道。夏侯德者,实《三国演义》虚构之角,然其存于文本,自有稗官之妙用。今试析其三重叙事价值。

一、补苴史传之阙
陈寿《三国志》载夏侯尚事甚详,而独不及兄弟。罗贯中特创"夏侯德"之名,非惟补夏侯氏谱系之缺,更暗合"兄弟同镇险要"之兵家常态。其镇天荡山、护粮道之职,恰与夏侯渊守米仓山形成镜像,此小说家"以虚衬实"之法。

二、激化战局之势
考演义第七十回,夏侯德之死实为汉中之役关键转捩。其轻敌之态("老贼不谙兵法"云云)与张郃之持重形成对比,凸显曹魏将领战略分歧。严颜斩将一节,非独显老将之勇,更以"火攻斩将"之烈,为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预作铺垫。此乃"草蛇灰线"之笔法。

三、解构名将神话
值得注意的是,夏侯德拥兵十万竟败于耆老之手,此中暗藏演义重要命题:兵不在众而在谋。其覆亡过程(轻敌→分兵→中伏)恰成反衬,使黄忠"反客为主"之智、严颜"以逸待劳"之谋愈显光彩。毛宗岗批本特于此回夹注:"德之败,非败于力,败于骄也",可谓的评。

结语:
夏侯德虽史所不载,然其形象承载着演义"虚实相生"的创作智慧。观其登场至殒命,不过千余字,却完足呈现"骄兵必败"之训,更连缀起张郃败走、黄忠建功等情节。此等虚构人物,恰似稗史之"无影针",虽细不可察,而缀衣成裳,不可或缺。后世读者当以"考其文而不泥其迹"的态度观之,斯得演义三昧矣。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