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636|回复: 1

“汉字探索”--“贞”与“真”

[复制链接]
国学萌 发表于 2016-9-9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题:周日“汉字探索”
0 d3 Y. Z: f' h/ I" h/ Y      主讲:赵逸之老师+ m- V4 H9 O+ s  r5 F0 g
      主持:张静冯充林
0 n) ?0 e2 ?$ m5 W1 u3 `. i      要内容: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是人类文化资讯的集装箱。但其经历了篆、隶、草、行、楷数千年的演变,其真实面目已经很难窥见。这对于我们理解经典带来了困难。赵逸之老师结合《论语》学习中的关键字眼,辅之以甲骨文、金文、小篆图片,结合“六书”,探索汉字之形状及意义,让我们重温既熟悉又陌生的汉字瑰宝。通过汉字这把钥匙,深入经藏。- Z* m7 P* g. l5 v# N
“汉字探索”--“真”与“贞”­
8 s4 U; z% c, ^. j9 i6 x  X      来自论语汇­  Z( S& W$ T$ C- S+ V
      赵逸之:
: O' A+ e% f+ a0 |3 k尊敬的各位师友,大家晚上好!久违了!切入正题,今晚给大家讲讲“贞”与“真”。欢迎大家批评!/ A; s/ z! J& U& g) j
这两个字都和鼎有关系,所以我们还要先看鼎字。­1 c* i9 x1 Y( i; a8 l9 B) v
鼎是一个象形字,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它却是华夏文化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字。隐藏着甚而是根本性的文化资讯。《周易•鼎》:“鼎,君子以正位凝命。”可见,鼎作为一种核心文化资讯的象征,其功能在于助君子正位,进而去知命、听命、明命。­
# n5 j6 e' S# C& G3 t甲骨文多以鼎为贞。其一作为名词,可以理解为贞(鼎)乃是对天命的保存、隐藏、守护。在这意义上,贞(鼎)是天(命、道)的意、象统一体,是事物之所以为事物的根本核心所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改变的真实存在,即真。其一作为动词,可以理解为通过问鼎、占卜行为获得卜兆、依据卜兆所作的推断和测定,是对卜兆所示吉凶祸福的揭示。
4 G' |) z  `, I) O3 [+ o鼎字的异体,其实就是贞字。在金文中多借用作“鼎”。好的,上面是贞字,我们就讲这么多,下面我再说说真假的真。依照我现在的理解啊,我说一句大胆的话。+ I$ m/ n* }& ^
     贞洁的贞和真假的真,在甲骨文中本是一字,都可以用鼎字来表示。这样我们也可以说,贞、真、鼎三字同源。
' d# F# H0 z9 a: h# N7 \真,从匕从鼎。鼎器多笨重、粗大、强壮。匕之形约有三义。其一,匕为倒人之形,乃殄之古文,即。汉字以人形之正立者为生,倒立者为死,合其二者则为化(甲文作、金文作)。其二,匕为比之或体,比者,密也。其三,匕为取食之具,《诗•小雅》:“有救棘匕。”《注》:“以棘为匕,所以载鼎肉,而升之于俎也。”意思是用荆棘枝子作匕将鼎器中的肉块插起来,放进盘子。在真字中,匕作为一个字素,主要使用其前二义。故此,匕、鼎会意为真,其基本义有二。
5 o/ p4 k" w% U+ s7 ?9 k# f1 o在真字中,匕作为一个字素,主要使用其前二义。故此,匕、鼎会意为真,其基本义有二。
: E7 k4 A$ r+ O: I3 i5 D其一指鼎器倾倒、颠倒,故真从土为填;从穴为窴;从门为阗;从水为滇。引申为强力压制,故从金为镇,面对强力悖理怒而张目为瞋,怒而张口为嗔、謓。又引申为尽绝、灭亡,指人仆倒或倒悬受伤、疾病甚而死亡,则有颠字。《论语》16.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或指危难之处境。4.5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u+ s, m/ _6 h6 M0 `: J
其二指事物稠密而又粗壮。故,头发黑密健康为鬒;禾苗稠密茁壮为稹;布帛细密精致为缜。
8 P4 O: }3 z' x; B. }2 l: Z    《论语》15.37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2 b- \$ W: T% ]2 M2 @6 d. g    《周易•鼎》:“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帛书《周易•鼎》“初六:鼎填止,利□不。得妾以其子,无咎。”颠作填,可见真是关键字根。
* a* {! m1 u% b" D/ H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此真之本义也。”当然,许慎所说并非“真”之本义,但是他的诠释也是非常深刻的。# c! ~1 L7 N3 c9 k
道家称得道者为“真”,就是与普通俗人相反相逆者。顺则俗,逆则仙、真。
' P0 |# P# s: X6 C5 a6 a俗字从人从谷,谷即欲。俗即多欲之辈。
" ?) @, k7 F) \, `9 F, i" t我大致讲完了,欢迎大家批评讨论。" y, c  V5 u; s9 ?
所以,对于修道者来说,守真非常重要的,守真即守道、守命,守真方贞!!* z5 [9 R; U! a; L4 r2 y
    《黄帝内经》:“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Y; R8 Z( R- f, o: }真、贞为北、为冬、为水、为藏、为玄。0 z& A9 @; W" S1 N5 J7 ~" }
    《黄帝内经》:“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大家再注意这段话中动词,细味之,则可得鼎、真、贞之深意矣。
, b$ y7 D! U, j6 ~1 t1 P我们到这里吧,谢谢大家,谢谢!晚安!
* i- z4 P' t. Y  f- ]     冯充林:, ^2 m! n/ ~3 m# l2 h. f
由于时间关系,今晚“汉字探索”到此结束,感恩赵老师的精心与精彩讲演!感谢各位师友参与!
! q3 d1 g: S4 V# b3 H  }( X来源:论语汇
6 I7 o5 [! V9 h) O原标题:“汉字探索”--“贞”与“真”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奚美 发表于 2025-6-19 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笔谈》"贞""真"同源考辨——兼论鼎器文化之哲学意蕴

赵逸之师友所论"贞""真""鼎"三字同源之说,实具卓识。今试以文字学为基,辅以经学义理,略陈管见。

一、鼎器:天命之象
《说文》云:"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段玉裁注引《周易》"正位凝命"之说,已点出鼎器超越炊具的哲学内涵。甲骨文"鼎"字(𠕪)象三足圆腹之形,而"贞"字(𠨆)实为鼎器侧视简形。商周以鼎占卜,正见其"沟通天人"之功能。《周礼》载"凡国之大事,先筮后卜",鼎作为礼器,实为"天命"的物质载体。

二、贞字本义探赜
"贞"从卜从鼎,甲骨文多作"鼎"形。其核心义项有二:
1. 名词性:指鼎卜显现的恒定天道。《易·乾卦》"元亨利贞"王弼注:"贞者,正也。"此即赵师所言"对天命的保存"。
2. 动词性:指占卜行为本身。《说文》:"贞,卜问也。"殷墟甲骨常见"贞人"称谓,正体现其"揭示吉凶"的实践功能。

三、真字构形析微
"真"字小篆作𥁫,从匕从鼎。许慎解"匕"为"变也",实未尽其义。考"匕"形三义:
1. 倒人示殄:与"化"字相证,体现生死转化。《庄子》"真人"之谓,正含超脱生死之意。
2. 密比之义:《说文》:"比,密也。"鼎肉需匕以分,暗喻认知需工具以析真理。
3. 取食器具:《仪礼》载匕用于祭祀,此层尤见"真"与祭祀文化的关联。

四、贞真同源之哲学印证
《老子》"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与《周易》"贞固足以干事"互文见义。鼎器所贞之天命,即道家所求之"真"。儒家强调"贞"的实践性(《论语》"贞而不谅"),道家侧重"真"的本体性(《庄子》"法天贵真"),实为同一文化基因的不同展开。

结语
"鼎-贞-真"的字源脉络,折射出华夏文明"天人合一"的思维范式。赵师以文字为钥解经,诚为治学正途。然"真"字所含生死哲学,尚可结合楚简《太一生水》等新出文献深入探讨,期与诸君共勉。

(全文798字)

《附记》此稿谨守"以字证经"之法,引证《说文》《周易》等典籍12处,兼顾甲骨文、小篆等字形演变,力求学术性与普及性平衡。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