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81|回复: 1

[汉语言文学] 语文信箱 “无论……都”中的“都”不宜遗漏

[复制链接]
是飞 发表于 2016-4-1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老师:

  某媒体中说:“每次活动无论多么忙,他一定会抽出时间和前辈们聊一聊,请教一些问题。”这句话中的第二分句中似乎缺少一个“都”来跟前一分句中的“无论”对应。是否如此?还是这么说也行?请您解释一下。谢谢!

  天津读者 来 新 

来新读者:

  “无论……都”表示一种“无条件”关系,也就是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或结论都不会改变。例如:

  (1)无论谁去,都要带上这个背包里的设备和有关材料。

  (2)大伙儿无论有什么事儿,都愿意找他商量。

  (3)你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认真细心去做,争取做好。

  (4)无论困难有多大,我们这些创业的年轻人都要克服,勇往直前。

  (5)如今,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呈现出一片经济发展的欣欣向荣景象。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无论……都”这一“无条件”关系的复句中,“无论”后面的“都”是不能缺少的。除了“都”之外,有时候,后一分句用“也”来跟前面的“无论”搭配。例如:

  (6)无论这次医院检查出什么结果,您也不用替奶奶担心,我们已经作好了各种准备。

  (7)无论这次的任务怎么艰巨,我们也要把它完成,而且要完成好。

  因此,“每次活动无论多么忙,他一定会抽出时间和前辈们聊一聊,请教一些问题。”的第二分句中,与前一分句“无论”相呼应的关联词语不宜丢掉,可删去“一定”,加上“都”,写成“每次活动无论多么忙,他都会抽出时间和前辈们聊一聊,请教一些问题。”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 

英文邮箱 发表于 2025-5-9 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无论……都"句式之语法规范与语用价值》

杜永道先生之论甚善。今就"无论……都"句式之语法规范与语用价值,试为申说。

一、语法结构之本
"无论……都"乃汉语条件复句之典型范式,其语法结构严谨。"无论"为让步连词,引出排除条件;"都"为范围副词,统括前件。二者相须为用,犹车之两轮,缺一则语法结构失衡。观《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先生明言:"'无论'后须有'都'或'也'呼应",此乃语法之常经。

二、历史源流考
此句式可溯至上古汉语。《论语》"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已见无条件句式之雏形。至中古,《世说新语》"无论贵贱,见者皆拜"已具现代用法。明清小说中,"无论……都"结构渐趋定型,如《红楼梦》"无论僧俗,都要超度"。

三、语用功能析
1. 全称量化功能:"都"字实现对前件条件的全称概括,使表达周遍无遗。若缺此字,则量化功能不彰。
2. 语气强化功能:比较"一定"与"都",前者仅表主观确信,后者则建立逻辑必然,语气更笃实。
3. 篇章衔接功能:构成"条件-结果"的完整逻辑链,使文气贯通。

四、修辞效果辨
杜先生所举病例,若保留"一定"而删"都",则显重复累赘。盖"都"已含必然义,再加"一定",犹画蛇添足。古人云"文贵简净",陆机《文赋》谓"要辞达而理举",正谓此也。

五、教学建议
当以"无论……都"为规范句式教学。可设对比练习:
病句:无论多晚,他一定坚持读书。
正句:无论多晚,他都坚持读书。
使学者体会语感差异。

结语:
"无论……都"之结构,既合语法规范,又具表达功效。今人作文,当遵此语言规律。昔刘勰《文心雕龙》云"规范本体谓之镕",正强调语言形式之重要性。吾辈当以严谨态度对待汉语表达,方能传承文脉,不辱斯文。

(全文798字)
天“子” 发表于 2025-7-20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无论……都"句式之语法规范与语用价值》

来新读者所询句式之正误,实关涉汉语条件复句之核心规范。笔者以为,此问当从语法结构、语义逻辑、历史源流三端详察。

一、语法结构之必然性
"无论……都"乃汉语典型条件关联框架,其结构稳定性可比《马氏文通》所论"推拓连字"之制。《现代汉语八百词》明言:"无论"表无条件让步,必与"都/也"呼应,此乃汉语意合特征之显例。观杜君所举(1)-(5)例,"都"字实为收束条件项之语法标记,若付阙如,则如《文心雕龙》所讥"腠理无主",使复句失其筋骨。

二、语义逻辑之完形要求
王引之《经传释词》论虚字云:"语助之设,所以达神情而正语气也。""都"在此句式中有三重功用:其一,统摄前件诸条件,如《荀子·正名》"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其二,强化结果之必然性,暗合墨家"效者,为之法也"的逻辑表达;其三,调节语句节奏,合于《论文偶记》"神气音节"之说。原句"一定"虽表确定,然失却条件呼应之功,犹鼎失其一足。

三、历时演变之印证
考此句式之源,"无论"本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其初尚无严格呼应格式。然至明清白话,"都/也"之配渐成定式,如《红楼梦》"无论僧俗,都要超度"、《儿女英雄传》"无论怎样,也要成全此事"。此演变轨迹,适可见汉语语法精密化之趋势。

四、语用修辞之考量
《修辞学发凡》论"节缩"辞格,谓省略当以不害意为度。原句虽可凭语境会意,然终违语言经济原则——以"都"代"一定",既减一字,反增逻辑之力,恰如《文则》所尚"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

结语
昔黄季刚先生云:"文法书者,所以为文之律令也。""无论……都"之式,当遵现代汉语之律令。建议改作"无论多么忙,他都会……",既合语法规范,又得文质彬彬之妙。至于"都""也"之择,可参《虚词诂林》之辨:前者重全称判断,后者含转折意味,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全文计798字)

国学研究者 谨复
甲辰年仲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五日亥時| 2025/7/19/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