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20|回复: 0

[中医养生] 六字诀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5-12-8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六字诀

六字诀

六字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类功法。据考,该功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尚书》。具体的操作方法始见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纳气有一,吐气六。纳气者谓吸也,吐气者谓吹、呼、唏、呵、嘘、皆吐气也。”自隋以来,历代文献对六字诀有不少论述,例如孙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医方集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冷谦的《妙龄修旨》。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把六字按照五脏的关系与四季配属起来:“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拓展了其应用范畴。

一、功法

(一)预备式

两脚平站与肩同宽,头正项直,百会朝天,内视小腹,轻合嘴唇,舌抵上颚,沉肩坠肘,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两膝微屈,全身放松,头脑清空,呼吸自然平稳,切忌用力,应体现出头空、心静、身正、肉松之雅境。每变换一个字都从预备式起。每次练功时预备式可多站一会儿,待体会到松静自然,气血和顺之时再开始练功。

(二)操作要点

呼吸法:自然呼吸,先呼后吸。待心平气和,呼吸匀细,若有若无之时,进一步调整为腹式呼吸。吸气时将气引深,两唇轻合,舌抵上颚,横膈肌下降,由胸腔沉入腹部,腹部自然隆起,腹肌放松,空气自然吸入,全身所有肌肉都要放松,思想也随之松弛。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收腹敛臀,阴上提),横膈肌上升,重心后移至足跟。念某一个字时,从它相关经络的井穴引地气上升,脚趾轻微点地。气吐尽则胸腹空,万不可着意,否则呼气时流入经络之气难以下行,留于头部易头晕,留于胸部易胸闷。所以说呼有意吸无意,无意便是顺其自然。头脑空,肌肉松,头顶悬则气下沉。六个字均用这种呼吸法。

每个字读六次后需调息一次。其方法是吸气,两臂从体侧徐徐抬起,手心向下,待腕与肩平时,以肘为轴转小臂使手心翻向上,旋臂屈肘使指尖向上,掌心相对,高不过眉,向中合拢至两掌将要相相合时,再向内划弧,两手心转向下,指尖相对;呼气,两手似按球状由胸前徐徐下落至腹前,两臂自然下垂,恢复预备式。六字诀的锻炼应注意发音、口型、动作及经络走向4个方面。它们与三调操作的关系是:发音与口型属调息,动作是调身,关注经络走向属调心。

1.嘘字功

发音:嘘(读Xū,需)。

口型: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舌两边向中间微微卷起,牙齿露有微缝,向外吐气。

操作提示:发音吐气时,嘴角后引,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发声吐字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

动作:吸气自然,呼气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由带脉穴处起,手背相对向上提,经章门、期门上升入肺经之中府、云门,两臂如鸟张翼手心向上,向左右展开,两眼反观内照。两臂上升开始呼气并念“嘘”字。两眼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呼气后,则放松恢复自然吸气,屈臂两手经前面,胸腹前徐徐向下,垂于体侧。可做1个短暂的自然呼吸,稍事休息(下同),再做第2次吐字。如此动作做6次为1遍,然后做1次调息,恢复预备式。

经络走向:意念领肝经之气由足大趾外侧之大敦穴起,沿足背上行,过太冲,中都至膝内侧,再沿大腿内侧上绕阴器达小腹,挟胃脉两旁,属肝,络胆,上行穿过横膈,散布于胸胁间,沿喉咙后面经过上颅骨的上窍,联系于眼球与脑相联络的络脉,复向上行, 出额部与督脉会于泥丸宫之内;另一支脉从肝脏穿过横膈膜而上注于肺,经中府、云门,沿手臂内侧之前缘达手大拇指内侧的少商穴。所以做嘘字功时,工夫稍长,可能眼有气感,开始发胀,有的人感到刺痛,流泪,大拇指少商穴处感到麻胀,慢慢眼睛明亮,视力逐渐提高。

练嘘字功可治眼疾。肝火旺、肝虚、肝肿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两眼干涩,头目眩晕等,练此功都有一定疗效。

2.呵字功

发音:呵(读hē,喝)。

口型:口半张,舌顶下齿舐下腭,腮稍用力后拉,舌边靠下牙齿。

操作提示:“呵”字音,为舌音,发声吐气时,舌体上拱,舌边轻贴上槽牙,气从舌与上颚之间缓缓呼出体外。

动作:吸气自然,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自冲门穴处起,循脾经上提,至胸部膻中穴处,向外翻掌,掌心向上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前,徐徐下落,垂于侧。稍事休息,再重复做,共做6次,调息,恢复预备式。

经络走向:以意领气,由脾经之井穴隐白上升,循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里,通过脾脏,胃腑,穿过横膈膜流注心中,上挟咽,连舌本人目,上通于脑。其直行之脉从心系上行至肺部,横出腋下,入心经之首极泉,沿着手臂的内侧后缘上行,经少海、神门,少府等穴直达小指尖端之少冲穴。所以做呵字功时,小指尖、中指尖、可能有麻胀之感,同时与心经有关之脏器也可能会有相应的感受。

该法可以用于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出汗过多,舌体糜烂,舌强语蹇等症的治疗。

3.呼字功

发音:呼(读hū,乎)。

口型:撮口如管状,唇圆似筒,舌放平向上微卷,用力前伸,这个口型动作,能牵引冲脉上行之气喷出口外。

操作提示:发声吐气时,舌两侧上卷,口唇撮圆,气从喉出后,在口腔中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呼出体外。

动作:吸气自然,呼气念呼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由冲门穴处起,向上提,至章门穴上翻转手心向上,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注意沉肩),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冲门穴处。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变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相叠,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下垂于体侧。稍事休息,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做第2次呼字功。如此左右手交替共做6次为1遍,调息,恢复预备式。

经络走向:当念呼字时,足大趾稍用力,则经气由足趾内侧之隐白穴起,沿大趾赤白肉际上行,过大都、太白,公孙、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入三阴交,再上行过膝,由腿内侧经血海、箕门、上至冲门、府舍入腹内,属脾脏,络胃腑、挟行咽部连于舌根,散于舌下。注入心经之脉,随手势高举之形而直达小指尖端之少冲。念呼字的气感与呵字相同的原因也在于此。

脾虚、腹泻、腹胀、皮肤水肿、肌肉萎缩,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血、女子月经病、四肢疲乏均可练此功治疗。

4.呬字功

发音:呬(读Sī,四)。

口型:两唇微向后收,上下齿相对,舌尖入两齿缝内,由齿向外发音。

操作提示:发声吐气时,上下门牙对齐,留有狭缝,舌尖轻抵下齿,气从齿间呼出体外。

动作:吸气自然,呼气,两手由急脉穴处起向上提,过腹渐转掌心向上,抬至膻中穴时,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与喉平,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同时开始呼气念呬,足大趾轻轻点地。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恢复预备式同前。

经络走向:当念呬字时,引肝经之气由足大趾外侧之大敦穴上升,沿腿的内侧上行入肝,由肝的支脉分出流注于肺,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连系的部位)横行出来,经中府、云门,循臂内侧的前缘入尺泽,下寸口经太渊走入鱼际,出拇指尖端之少商穴。两臂左右展开时,可能会有气感,以拇指,食指气感较强。

此法用于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气短、尿频而量少等病症的治疗。

5.吹字功

发音:吹(读Chuī,炊)。

口型:口微张两嘴角稍向后咧,舌微向上翘并微向后收。??

操作提示:“吹”字音为唇音。发声吐气时,舌体、嘴角后引,槽牙相对,两唇向两侧拉开收紧,气从喉出后,从舌两边绕舌下,经唇间缓缓呼出体外。

动作:吸气自然,呼气读吹字,两臂从体侧提起,两手经长强、肾俞向前划弧,沿肾经至俞府穴处,如抱球两臂撑圆,两手指尖相对;然后,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在呼气念字的同时,足五趾抓地,足心空如行泥地,引肾经之气从足心上升。下蹲时身体要保持正直,下蹲高度直至不能提肛为止。呼气尽,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稍事休息,恢复预备式同前。

经络走向:当念吹字时足跟着力,肾经之经气从足心涌泉上升,经足掌内侧沿内踝骨向后延伸,过三阴交经小腿内侧出腘窝,再沿大腿内侧股部内后缘通向长强脊柱,入肾脏,下络膀胱;上行之支脉入肝脏,穿横膈膜进入肺中,沿喉咙入舌根部,另一支脉从肺出来入心脏流注胸中与心包经相接,经天池、曲泽、大陵,劳宫到中指尖之中冲穴。所以做吹字功时可能手心和中指气感较强。

该法对于腰腿无力或冷痛、目涩健忘、潮热盗汗、头晕耳鸣、男子遗精或阳萎早泄、女子梦交或子宫虚寒、牙动摇、发脱落,有较好的治疗。

6.嘻字功

发音:嘻(读Xī,希)。

口型:两唇微启稍向里扣,上下相对但不闭合,舌微伸而有缩意,舌尖向下,有嘻笑自得之貌,怡然自得之心。

操作提示:发声吐气时,舌尖轻抵下齿,嘴角略后引并上翘,槽牙上下轻轻咬合,呼气时使气从槽牙边的空隙中经过呼出体外。

动作:呼气念嘻字,足四、五趾点地;两手如捧物状由体侧耻骨处抬起,过腹至膻中穴处,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两臂内旋,两手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胆经路线而下,拇指经过风池,其余四指过侧面部,再历渊腋,以意送至足四趾端之窍阴穴。恢复预备式同前。

经络走向:读嘻字时,以意领气,出足窍阴、至阴上踝入膀胱经,由小腹处上升,历络下、中、下三焦至胸中,转注心包经,由天池、天泉而曲泽、大陵至劳宫穴,别入三焦经。吸气时即由手第四指端关冲穴起,沿手臂上升贯肘至肩,走肩井之后,前入缺盆注胸中联络三焦。上行之支穿耳部至耳前,出额角下行至面颊,流注胆经,由风池、渊腋、日月、环跳下至足窍阴穴。简而言之,意领时,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复归胆腑。练嘻字功,呼气时无名指气感强,下落时足四趾气感强,这是少阳之气随呼气上升与冲脉并而贯通上下,三焦理气之功能发挥,促进脏腑气血通畅之缘故。

该法适用于三焦不畅而引起的耳鸣、眩晕、喉痛、咽肿、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病症。

二、应用

根据中医整体治疗理论,本五行相生之原则,六字诀全套练习,每个字吐6次,六六三十六次谓之小周天;早晚各练3遍,如某一脏器有病,相应之字可加练1~3倍。初学者默念字较之更易于放松,一般可安排在练功前、后,配合6次呼吸。但不能只单练1个字,以免引起不适。每个人在掌握了功法之后,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练功方案和时间,只要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身体是可以恢复健康的。

六字与五脏的配属关系,用不同的默念音进行补泻,可直接影响脏腑,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吸气是默念“吸”字为补;全身放松并适当延长呼气,同时默念六字音为泻。如高血压病一般表现为肝阳上亢,以口缓缓呼气,适当延长呼气并随之放松全身,同时默念“嘘”字,以平肝火,除头晕,头痛,降血压。这与呼气延长,兴奋副交感神经降压的作用机理相同,其临床应用范围为“呵”心气诀适用于心神烦躁,口舌生疮及热痛;“呼”脾气诀,治疗饮食成痰湿热生,泻痢肠鸣并吐水;“呬”肺气诀,用于治疗肺生咳嗽作痰涎,胸膈烦躁喉舌干等上焦火旺;“嘘”肝气诀,用于肝木青龙旺在春,病来还觉好酸辛,眼中赤色兼多泪等病症;“吹”肾气诀,能保命藏精养蒂根,治疗眉蹙耳鸣兼黑瘦等病症“嘻”三焦诀,清利三焦之火旺。

罗卜花舞雨 发表于 2025-6-24 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字诀探微——论传统吐纳养生之要义

六字诀作为我国古代吐纳导引之瑰宝,其源流可溯至先秦,《尚书》虽载其名,而具体法式定型于南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此功以‘吹、呼、唏、呵、嘘、呬’六音对应五脏气机,辅以呼吸导引,实为‘调息、调身、调心’三调合一之典范。今就功法精要略陈管见,以飨同道。

一、理法渊源与脏腑配属
六字诀之核心,在于以音声振动引动气机。明代冷谦《修龄要旨》将六字与四季、五脏相配,深合《黄帝内经》‘天人相应’之理。如‘春嘘明目木扶肝’,取嘘字疏泄肝郁;‘夏呵心火自闲’,以呵字降心火而安神。此乃五行生克理论在养生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通过特定发音与口型,调节相应脏腑气机升降,使‘阴平阳秘’。

二、操作要旨辨析
(一)呼吸与动作之协调
功法强调‘先呼后吸,呼有意而吸无意’,此暗合道家‘顺则凡,逆则仙’之旨。呼气时读字提肛,引地气由井穴上行;吸气时自然沉降,如‘百川归海’。调息动作中,手臂升降开合需‘如按浮球’,以柔缓为要,切忌用力。盖因‘形正则气顺,气顺则神凝’,动作之缓急直接影响气机流转。

(二)口型与经络走向
六字发音口型各异,实为调控气息出入之关键。以‘嘘’字为例:两唇微合而横绷,气从齿间出,引足厥阴肝经之气自大敦穴上行。口型之微细差异,直接影响声波振动频率与经络共振效果。故《养性延命录》特别强调‘切忌出声闻口耳’,盖因‘音从内发,气随脉行’,若出声则气散,默念方能使气内敛。

三、习练误区警示
1. 呼吸执念:初学者常刻意追求腹式呼吸,反致气滞胸闷。当以‘自然渐入’为则,待心息相依后,再逐步深化。
2. 动作僵硬:抬手过眉、按掌过急皆易阻遏气机。需知‘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动作如春水徐流,方合导引本义。
3. 忽视调息:六字习毕,调息尤为紧要。双臂合拢时,需意念‘虚腋含空’,使气归丹田,避免余气上冲。

结语
六字诀之效,贵在持之以恒与‘形神共养’。其看似简朴,然‘一字一乾坤’,融音律、医学、导引于一炉。习者若能体悟‘松静自然’四字,则‘保神丹’之誉,诚非虚言。然需谨记:功法虽妙,必以正心为本,若舍本逐末,终是徒劳。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依《道藏》养生文献及历代医家注疏整理,力求言简意赅,以彰古法精微。
狐狸糊涂 发表于 2025-7-4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字诀养生法探赜》

六字诀作为我国传统吐纳导引术之瑰宝,其理论渊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尚书》所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已暗合气息调节之理,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系统记载六字吐纳法,实为现存最早之功法文献。今就帖中所论,略陈管见。

一、功法源流考辨
六字诀发展历经三阶段:南北朝初创期以单纯吐纳为主,隋唐时期孙思邈《千金要方》将五音(嘘、呵、呼、呬、吹)与五脏相配,至明代冷谦《修龄要旨》更引入四季时空观,形成"嘘属肝木应春,呵属心火应夏"的完整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宋代《云笈七签》所载"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已将呼吸节奏与肢体导引相结合,可见功法演变始终遵循"形气神合一"的修炼要旨。

二、操作精要阐微
(一)预备式之"三调"境界
所谓"头空、心静、身正、肉松",实为调身(松腰塌胯)、调息(呼吸自然)、调心(内视小腹)之具体表现。此处"两腋虚空"尤为关键,《黄庭经》云"腋中虚闲气流通",正与此相合。建议习者站桩时想象百会与会阴成垂直线,此即丹道所谓"中脉"雏形。

(二)呼吸法度解析
"呼有意吸无意"之说,源自《庄子》"真人之息以踵"的延伸。现代研究证实,腹式呼吸时横膈肌升降幅度每增加1cm,肺通气量可提升250-300ml。而"提肛缩肾"动作,实为督脉锻炼法,与《内功图说》"擦摩肾堂"异曲同工。需特别注意:呼气时足大敦穴(肝经井穴)微抓地,此乃"肝主筋"理论在功法中的具体应用。

三、嘘字功补遗
发音"xū"当取"虚"字本义,《说文解字》注:"虚,大丘也",暗示气息应如空谷回响。口型之"横绷"效应,实为刺激足厥阴肝经别络"目系"(《灵枢·经脉》)。建议配合"怒目"动作以增强疏泄肝气之效,但高血压者慎用。

四、注意事项
1. 调息环节之"合掌下落",暗合《周易》泰卦"天地交"之象,下落速度当如"抽丝"般均匀
2. 历代文献对"呬"字(肺金)与"嘻"字(三焦)的配属存在争议,建议初学者从"嘘呵呼"三字入手
3. 酉时(17-19时)练"吹"字功时,当观想命门有暗红色光团,此乃"坎中真阳"意象化处理

此功法看似简易,实蕴藏"六气应时""五行生克"等深奥机理。习者若能配合子午流注时辰修炼,更得事半功倍之效。然须牢记《养性延命录》告诫:"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但知之不勤行之,亦无益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