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惧义和之不逮”,对于一般人来讲,忧惧什么呢?“义和”,我们讲“元亨利贞”,“利”就是“义之和也”。“和”是讲究利的,解释“利”,就是“义之和也”。“义和之不逮”,“不逮”就是不及,如果没有到“义和”的境界,就不“利”、没有利益了。“义和之不逮”,就是各得其所。每个人都能够被公正地、正当地对待,按照道的规律去做,才得到真正的利益。君子、大人既“忧嘉会之不序”,为亨通来忧虑,又“惧义和之不逮”,就是为了“元亨利贞”这个“利”,而危惧忧思,这些都是乾卦的卦德。换句话说,就是君子希望“元亨利贞”这些德,都能够行得出来。 所以“反复天道,谋始反终”。拿十二消息卦来讲,十月份纯坤卦,整体的一片阴气,坤卦出现了。但是慢慢地,“一阳来复”,就又有了天道,这样循环往复。“谋始反终”,君子所忧、所思的,就是如何将这个元气、阳气能够从十月,到十一月,回复天道,“谋始反终”。当然“始”,也可以理解为“元亨利贞”的元气,“终”,就是讲“贞”,这四德都有了。君子所修的就是“元亨利贞”四德,所以说“终日乾乾”。 占到九三这一爻,自己就有大人的责任,既然要负担起这种大人的责任,那么他整天所忧所思的,就是怎么样把乾卦的“元亨利贞”这四德,从自己身上都能具备。所以“终日乾乾”,修养自己的道德,还要教化天下人。如果自己不修养道德,那你做教育,教谁呢?拿古人举例来讲,“而唯文王返国厘政之日”,周文王那个时候还是西伯昌,被殷纣王给囚禁了,后来想办法让纣王把他放了回来,返回到自己的国家。一回到自己的国家,“厘政之”,“厘”就是整理,把自己的国家政治好好地整理,“足以当之”,就是像文王这样,返国之后整理政治,他足可以当这一爻。 后面接着说,“三不得中,上应乎亢,宜有咎矣。”“三”是就三画卦来讲,三画卦,二是中爻,住在中,三是在上,所以它“不得中”,“得中”是在二和五的位置上。就六画卦来讲,有两个中爻,就是二和五这两个位置。一个是下卦的中爻,一个是上卦的中爻。“三”是“不得中”,这是比喻的话,在人事上,它的位子也不中,就学道来言,也没有把握到中道,就看在什么情况下怎么解释。就周文王来讲,不能说他的道德不中,他的道德具备了,但是当时在殷纣王的时候,他还没有登上九五之位,这个位就是不中。 “上应乎亢”,九三这一爻和上爻,就是上九,是相对应的。六画卦两两相对应,有三对,初爻和四爻相应,二和五相应,三和上相应。要阴阳相应,一个是阴爻,一个是阳爻,这两爻才真正地相应。但是九三和上面相应的是六爻,这个六爻也是阳爻,它就不相应,这叫“敌应”,“敌应”就是两者身份都是相同的。所以九三是阳爻,“上应乎亢”,上九就是亢龙,也是阳爻,这就是“敌应”。 “宜有咎矣”,这应该说是有咎的。“咎”就是没有凶到严重的程度,但是有过咎,有过失、缺点了。虽有缺点,但是可以补救,后面就说,“然得正,而能朝乾夕惕,是以‘无咎’。”什么叫“正”?就是阳爻占在阳位,这叫“得正”。因为它是九三,是阳爻,又在三这个位置上,是阳爻占在阳位,所以是得了正位。它又能够早晨“乾干”,一直到“夕惕”,“惕”就是自己警惕自己,整天心里都在想着如何修养“元亨利贞”这四德,所以就“无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