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9|回复: 2

[其他] 《司马法》第3章定爵诗解1五虑五兵五当有天财善乐人行豫固阵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12-9 21: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司马法》第3章定爵诗解1五虑五兵五当有天财善乐人行豫固阵
题文诗:
者必,先定爵位,功罪,游士,
教诏,询厥众,求厥技人,方虑极物,
变嫌推疑,养力索巧,因心之动.凡战固众,
相利治乱,进止服正,成耻约法,其刑,
小罪乃杀,小罪胜,大罪.顺天阜财,
怿众利地,右兵是谓,五虑也者.顺天奉时,
阜财因敌.怿众勉若.利地者为,守隘险阻.
右兵者以,弓矢御且,殳矛,戈戟助凡,
五兵五当,长以卫短,短以救长.迭战则久,
皆战则强.见物与侔,是谓两之.主固勉若,
视敌而举.将心心也,众心心也.马牛车兵,
佚饱力也.教惟,战惟.将军身也,
,伍指姆也.智也.勇也.
巧也.用其所欲,行其所能,废其不欲,
不能及也.于敌反是.凡战有天,有财有善.
时日不迁,龟胜微行,是谓有天.有有,
生美,是谓有财.人习,极物以豫,
是调有善.人勉及任,是谓乐人.大军以固,
多力以烦,堪物简治,见物应卒,是谓行豫.
轻车轻徒,弓矢固御,是谓大军.其军密静,
多内力,是谓固阵.因是进退,是谓多力.
《原文》

凡战,定爵位,著功罪,收游士,申教诏,询厥众,求厥技,方虑极物,变嫌推疑,养力索巧,因心之动。凡战,固众,相利,治乱,进止服正,成耻,约法,省罚,小罪乃杀,小罪胜,大罪因。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右兵,是谓五虑。顺天奉时,阜财因敌。怿众勉若。利地,守隘险阻。右兵,弓矢御、殳矛守、戈戟助。凡五兵五当,长以卫短,短以救长。迭战则久,皆战则强。见物与侔,是谓两之。主固勉若,视敌而举。将心,心也,众心,心也。马、牛、车、兵、佚饱,力也。教惟豫,战惟节。将军,身也,卒,支也,伍,指姆也。凡战,智也。斗,勇也。陈,巧也。用其所欲,行其所能,废其不欲不能。于敌反是。凡战,有天,有财,有善。时日不迁,龟胜微行,是谓有天。众有有,因生美,是谓有财。人习陈利,极物以豫,是调有善。人勉及任,是谓乐人。大军以固,多力以烦,堪物简治,见物应卒,是谓行豫。轻车轻徒,弓矢固御,是谓大军。密静多内力,是谓固陈。因是进退,是谓多力。【译文】
凡是作战,先要确定军中各级官职爵位,宣布赏罚制度,收用各方游士,颁发军队教令,征询大众的意见,搜罗有技术的人才,多方考虑,弄清各种情况的根源,分辨和推究疑难问题,积蓄力量,寻求巧计,根据民心所向而采取行动。
作战必须:巩固军心,明辨利害,治理纷乱,进止有节,服膺正义,激发廉耻,简约法令,少用刑罚,小罪就要制止,犯小罪的如果得逞,犯大罪的也就跟着来了。
顺应天时,广集资财,悦服人心,利用地形,重视运用兵器,这是作战必须考虑的五件事情。顺应天时,就是要利用天候季节,因时制宜地行事。广集资财,就是要利用敌人物资以增强我之实力。悦服人心,就是要顺应大众意志以勉励士卒杀敌。利用地形,就是要控制隘路、险要、阻绝等地形。重视运用兵器,就是战斗中要用弓矢掩护、殳矛抵御、戈戟辅助。

这五种兵器有五种用途,长兵器用以掩护短兵器,短兵器用以补救长兵器的不足。“五种兵器”轮番出战可以持久,全部出战就能形成强大力量。发现敌人的新兵器,就应该仿效制造,才能与敌保持力量平衡。主将既要善于勉励士卒,巩固军心,又要仔细观察敌情变化,采取相应的行动。
将帅的意志和士卒的意志必须统一,马、牛、兵喂饱,休息好,车辆、兵器要妥善保养,这样,才有战斗力量。训练重在平时,作战重在指挥。将帅好比人的躯干,卒好比人的四肢,伍好比人的手指,必须像它们一样地协调一致,才能指挥运用自如。
作战指挥要用智谋,战斗行动要靠勇敢,军队布阵要巧妙灵活。要力求实现自己的意图,但也要量力而行,不要去做违反自己意图和力所不及的事。对于敌人则相反,要使他去做他所不愿做或不能做的事。

凡是作战,应该有天,有财,有善。遇着好时机不要错过,占卜有了胜利的征兆就机密行动,这就叫“有天”。民众富足,国力充沛,这就叫“有财”。士卒训练有素,阵法熟练,物资器材预有准备,这就叫“有善”。人人都能尽力去完成战斗任务,这就叫“乐人”。

军队强大而阵势巩固,兵员充实而战法熟练,选拔各种人才去管理各项事务,洞察各种情况以应付突然事变,这就是预有准备。

兵车轻快,步兵精锐,弓箭足以固守,这就是强大的军队。

兵力集中,军心镇定,士气旺盛,这就是巩固的阵势。凭借这样的阵势而又进退合宜,这就是增强了战斗力。
易栀 发表于 2025-4-27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法·定爵》第三章义疏:论战备五要与治军之道

《司马法》第三篇《定爵》开章即揭示军事组织之精要,其文虽简而义理深湛。今就所述"五虑""五兵""五当"诸概念,参以先秦兵家思想,试为阐释。

一、建制明责为战之本
"定爵位,著功罪"二语,实为治军纲领。考《周礼·夏官》司马之职,首重"辨其名物",与此相契。春秋时期晋国作"执秩之法"(《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即通过明确爵秩以整肃军纪。所谓"收游士,申教诏",乃指延揽人才与教化并行,管子所谓"士无定主"者,正需以制度约束之。

二、五虑之要在于周全
"方虑极物"当与后文"五虑"相参。郑玄注《周礼》引古兵书云:"虑有五种: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此即《孙子·形篇》"地生度,度生量"之说所本。具体而言:
1. 度天时:阴阳向背之理
2. 量地利:险易广狭之形
3. 数人力:众寡强弱之实
4. 称物资:器械粮秣之备
5. 胜机变:奇正虚实之权

三、五兵五当的实践智慧
"五兵"郑众注为"戈、殳、戟、酋矛、夷矛",然此处当引申为综合战力要素。《管子·兵法》言"五教"(目、耳、足、手、心),可资参照。"五当"者,李筌《太白阴经》解作"天当、地当、人当、器当、律当",强调作战条件之完备。其中"天财"(自然资源)、"善乐"(士气激励)二者,尤见古人重视物质精神之协同,《吴子·励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即此义。

四、豫固之阵的哲学内涵
"行豫固阵"非仅阵形排列,实含《周易》"豫之时义大矣哉"的预见思想。《孙膑兵法·八阵》强调"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正说明布阵需因势而变。所谓"因心之动",暗合《孙子》"治心"之说,诸葛亮《将苑》释为"静以幽,正以治"。

结语:
此章虽仅百余言,然已构建"制度—人才—谋略—装备—心理"的完整战争体系。其"相利治乱,进止服正"八字,尤见儒家"仁义之师"思想与法家"信赏必罚"主张的融合。读《司马法》者,当于此类简奥处体会三代兵学之精微,方不负古人垂训之意。

(全文计798字)
大缶 发表于 2025-6-28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法·定爵》章句阐微

《司马法》第三篇《定爵》乃先秦军礼制度之精要,今就首段经文作义理疏解。此章开篇即言"凡战者必先定爵位",实为上古军制之核心。《周礼·夏官》载"军将皆命卿",正与此相合。所谓"定爵位",非仅封赏之仪,实为"以爵制禄,以禄驭士"的治军根本。考《礼记·王制》"诸侯之上大夫卿",可知爵位与军职本为一体,此乃三代兵制遗法。

"著其功罪"一句,当与《尚书·甘誓》"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互参。夏商周三代军法,皆以明赏罚为要义。郑玄注《周礼》云:"军中有功者,书于王之大常",此即"著功"之古制。而"收以游士"者,乃春秋战国养士之风初现。《管子·小匡》载"游士八千人",足见当时诸侯已重异能之士。此处特言"申以教诏",暗合《吴子·治兵》"教戒为先"之旨,强调军事训练当以教化立本。

"方虑极物,变嫌推疑"八字,深得《周易》"穷变通久"之妙。王弼注《易》云:"极未形之理则曰深",此正"方虑"之真义。所谓"五虑"(注:原文未明言,当指地、天、人、财、器五事),实本于《孙子兵法》"经之以五事"之说。而"养力索巧"之教,又与《六韬·龙韬》"练士之道"相发明。

至言"因心之动",乃兵家心法要诀。《孙膑兵法·奇正》云"战者,以形相胜者也",而此处更进一层,谓制胜之本在于掌握士卒心理动向。此与《吴子·论将》"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之说,皆显先秦兵家"知彼知己"的用兵境界。

末句"成耻约法"四字尤具深意。《商君书·画策》言"明刑之犹至于无刑",与此处强调以廉耻之心辅佐法度,同属法家治军思想。然《司马法》特重"耻"字,实承《论语》"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儒家教化理念。

此段经文虽简,然已涵摄爵位、赏罚、教化、谋略、心理、法制诸端。其文辞简奥处颇类《周易》,实践智慧又近《孙子》,而礼制精神则与《周礼》一脉相承。读者当知,《司马法》此类古兵书,实为华夏文明中政教、文武未分时之遗存,其价值不仅在军事,更在于保存了上古王官之学的重要片段。今人研读,既需考据文字,更当体会其中"先王耀德不观兵"的深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亥時| 2025/7/26/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