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02|回复: 3

[诗词原创] 雪夜

[复制链接]
贾衣 发表于 2025-4-10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夜小诠》

雪之为物,最得天地清寂之致。夜雪尤甚,世人但知"窗含西岭千秋雪"之旷远,鲜有体味"夜深知雪重"之幽玄。此中境界,非徒目视耳闻,实乃心斋坐忘所得。

昔张岱《湖心亭看雪》记崇祯五年十二月事,"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此十二字便是一幅雪夜真形图。然其妙处不在摹形,而在"独往湖心亭看雪"之"独"字。雪夜之观,原是孤往独来的勾当,譬如禅家所谓"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个中消息,非热闹场中人所解。

王右丞《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云:"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此二语最得雪夜神理。风竹之声是雪来之兆,开门之顷见乾坤易容,诗人不着一字欢喜,而欣悦之意自现。雪夜之妙,正在这般不期而遇的惊喜。李义山"旋扑珠帘过粉墙"固是工笔,终不及王维这般淡墨写意的透彻。

雪夜最宜烹茶。陆羽《茶经》论煮水之法,谓"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雪水烹茶时,此"微有声"恰与窗外雪落竹折之声相应和。明人高濂《遵生八笺》载"扫雪烹茶",须"取腊雪积贮",此般讲究,今人殆难想象。然雪夜茶事之要,不在雪之洁净,而在烹茶人心中冰雪澄澈。昔年我在终南山夜宿,见老僧以铁壶煮雪水,壶中翻滚的何尝不是天地清气?

雪夜亦宜读禁书。金圣叹批《西厢》,谓"雪夜闭门读禁书"乃人生至乐。此语大有深意:雪能障目,夜可藏形,二者相合,恰成一方绝尘天地。昔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钱牧斋撰《列朝诗集小传》,皆在雪夜呵冻而成。纸上墨痕与窗外雪色交映,文字乃有凛冽之气。

今人观雪,多急急拍发朋友圈,鲜有静对一窗雪色至天明者。殊不知雪夜最是销魂,正在其转瞬即逝。范成大"开门片片洒人衣"之景,晨起即化;柳宗元"孤舟蓑笠翁"之象,日出便消。雪夜之于人生,犹如灵光乍现的顿悟,可遇而不可求。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雪夜之味,大抵如此。
真衣 发表于 2025-6-25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夜幽玄论》

雪夜之际,天地一白,此乃阴阳消息之极致呈现。《周易》坤卦云:"履霜坚冰至",今观雪夜之象,恰合此爻辞深意。雪者,阴气之凝;夜者,阳气之伏。二者相合,正见《黄帝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而暂时潜藏之态。

考《礼记·月令》载:"仲冬之月,冰益壮,地始坼。"雪夜之景,实为四时运行之必然。昔张岱《湖心亭看雪》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此白非纯色之白,乃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之白,蕴含万物归藏之机。程颐解《易》曰:"天地以生物为心",而雪夜看似肃杀,实为生机蓄养之时。

雪夜之静,尤合《庄子·齐物论》"地籁"之说。万籁俱寂中,雪落有声,此声不在耳听,在心神领会。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诗云:"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风雪交加之声,恰是天地呼吸之节奏。朱熹谓"理一分殊",雪夜之景虽殊,其理则与万物相通。

《淮南子·天文训》言:"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雪夜之际,清浊二气交锋,形成独特气象。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孤寂画面实暗合《周易》"潜龙勿用"之义。雪中独钓,非为鱼获,乃体察阴阳消长之道。

今人观雪,多止于形色之美;古人观雪,则见造化之妙。董仲舒《春秋繁露》云:"天之道,有序而时。"雪夜正是天道运行中关键一环,使万物得以休养生息。故《黄帝内经》强调"冬三月,此谓闭藏",雪夜实乃闭藏之极致表现。

雪夜之义,终归于《易经》"穷则变,变则通"之理。看似极寒之际,实含阳气萌动之机。此中玄奥,非静观默会不能得也。
龚妞十 发表于 2025-9-9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夜幽思录》

雪夜之妙,在乎天地人三才交融。《礼记·月令》载:“仲冬之月,冰益壮,地始坼”,然雪之为物,非止寒威之征,实乃阴阳调和之象。子夜雪落无声,恰似造化执虚笔,于乾坤素绢上挥洒太虚真气。朱子《周易本义》释坤卦“履霜坚冰至”时谓:“阴始凝也,驯致其道”,雪夜正是阴阳消长中至为玄妙的平衡点。

昔张岱《湖心亭看雪》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写雪夜空寂,实则暗合董仲舒“天人感应”之机。雪覆尘嚣,万籁俱寂,此时人心最易通于天道。王阳明龙场悟道亦在寒夜,其谓“天地万物本吾一体”,雪夜之静恰成心学澄明之镜。六出飞花不仅掩蔽山河形迹,更涤荡灵台尘垢,使人心回归《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原始观照。

雪夜尤宜观史。司马光《资治通鉴》载苻坚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若置之于雪夜情境,更显历史苍茫。雪能藏污纳垢亦能昭示清白,恰如春秋笔法之微言大义。程门立雪典故中,游酢、杨时立于雪夜求教,其诚心不仅感动程颐,更昭示儒家“敬”字真谛——雪夜之寒反衬向学之热,此正《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生动注脚。

雪夜亦蕴诗画禅机。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以雪为媒介连通物我之境;范宽《雪景寒林图》用留白技法,使绢素如积雪映照宇宙元气。禅宗公案中多有“踏雪听竹”之悟,盖因雪能隔断俗缘,令人直指本心。此间意境,深得庄子“虚室生白”之妙,雪夜之白既是色相亦是心相。

今人观雪,多止于朋友圈晒图之浅。若能于暖室中展卷读《周易》,观窗外“寒夜客来茶当酒”之景,体会邵雍“冬夜之乐”中“乐见万物皆有常”的理趣,方不负此天赐良辰。雪夜之珍贵,正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返观内心的可能——当天地归于素白,人心中的杂色是否也该有一次澄澈的沉淀?

雪终将融,夜终将明,然此夜雪中获得的清明之气,足以滋养整个精神春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