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56|回复: 2

[医药临床] 独活寄生汤治疗腰腿痛验案

[复制链接]
+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9-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张某,64岁,2019年4月12日初诊。患者1周前因感风寒而发病。刻诊见:腰痛、双下肢酸麻胀痛、屈伸不利、行走不便等,同时伴双脚踝关节以下冷,彻夜不温。舌质红,苔白而腻,脉浮缓。

诊断:痹症(风寒湿型)。

治法:祛风寒湿邪,补肝肾之虚。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20g,寄生30g,秦艽20g,防风10g,细辛3g,熟地20g,赤芍15g,当归15g,川芎7g,桂心10g,茯苓30g,杜仲20g,牛膝10g,玄胡20g,黄芪30g。7剂,水煎,每剂分2次服。

2019年4月19日二诊:自诉“疼痛好了一大半”,诸症有明显改善。舌质红、苔薄白,脉浮。守方稍事增减,再进7剂而愈。嘱其慎防风寒,活动腰腿。

按:患者年老体虚,阳气不足,卫阳不固。加之正值春夏之交,南方雨水甚多,寒湿偏胜,风寒湿邪乘虚侵袭,阻滞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成痹证。独活寄生汤切中病机。方中以熟地、杜仲、牛膝、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当归、赤芍、川芎和营养血;参、苓、甘草益气扶脾。诸药以扶助正气为主。独活、细辛入肾经搜风蠲痹,使邪外出。桂心入肾经血分,祛少阴之寒而止痛;秦艽、防风祛风邪,行肌表,且能胜湿,诸药为祛邪而用。酌加玄胡化瘀止痛,酌加黄芪,引领诸药直达病所(气为血之帅)。与上药相配,是为标本兼顾,共成扶正祛邪之功,共奏如鼓应桴之效。(钟志明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宜春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邓帛 发表于 2025-5-11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独活寄生汤治痹证机要阐微》

钟志明医师所载张某痹证验案,实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典型。本案辨证精当,方药配伍深得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制方本义,今试析其理法要旨如下:

一、病机辨析
患者年逾六旬,肾气自半。《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本案舌脉所见苔白腻、脉浮缓,显系风寒湿邪外袭之候。其双踝彻夜不温,乃少阴阳虚之明证,正如《景岳全书》所言:"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病机关键在于本虚标实,肝肾不足为发病之本,风寒湿邪为致病之标。

二、方义解析
独活寄生汤组方暗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方中独活为君,取其善入少阴、太阳二经,尤能祛下焦风寒湿邪,配伍细辛3克,既合"辛不过钱"之古训,又得通络止痛之效。寄生、杜仲、牛膝三味相须,正应《本草纲目》"强筋骨,益精髓"之论。尤妙在黄芪30克为使,既助苓、草健脾益气,更引诸药达于四末,深得李东垣"脾胃为元气之本"之奥义。

三、加减法度
原方去人参、甘草而增玄胡、黄芪,实为临证变通之典范。玄胡专攻血分气滞,合归、芎、芍而成活血止痛之势;黄芪代参,既避壅滞之弊,又增托邪外出之力。二诊脉转浮象,示外邪将尽,故守方微调,正合"衰其大半而止"之经旨。

四、摄生要诀
医嘱"慎防风寒,活动腰腿"八字,深得《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预防思想。痹证愈后调理,当宗《千金要方》"常欲小劳"之训,使气血流通而痹不得生。

此案启示:治痹当辨新久虚实,外邪盛者宜速祛,正气虚者当缓图。独活寄生汤之妙,正在于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非精研《内经》《伤寒》者不能尽其变通之妙。今人用此方,当知三因制宜之道,方不致胶柱鼓瑟也。
杜天明 发表于 2025-6-11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独活寄生汤治痹证标本兼顾之析义》

钟志明医师所载张某痹证验案,诚为运用古方疗今病之典范。本案辨证精准,方药配伍得宜,深合《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旨,尤能体现"治病求本"之奥义,试析如下:

一、病机辨析精当
患者年逾六旬,肾气自半,复感风寒湿邪,正合《诸病源候论》"劳伤肾气,经络既虚,或因卧湿当风"之论。其症见腰腿冷痛、彻夜不温,显系少阴阳虚为本;舌红苔白腻、脉浮缓,恰为风寒湿邪外袭之标。钟医师明辨标本,既察其"卫阳不固"之虚,又识其"寒湿偏胜"之实,诊断丝丝入扣。

二、方剂化裁有度
独活寄生汤源自《备急千金要方》,本案加减尤见匠心:
1. 补益肝肾:以寄生、熟地、杜仲、牛膝四药相须,暗合"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经旨。其中寄生30g为君,既祛风湿又补肝肾,一药双效。
2. 活血通络:当归、川芎、赤芍取四物汤之意而化裁,辅以玄胡20g增强止痛之效,符合《医学心悟》"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训。
3. 祛邪外出:独活用量达20g,配伍细辛3g,既遵原方"量大力专"之特点,又守"少火生气"之戒。更妙在加黄芪30g为引,既助卫阳,又行"气帅血行"之功。

三、治疗次第分明
首诊七剂痛减大半,二诊仅微调方剂即收全功,此正体现《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思维。尤值称道者,在于方中祛邪与扶正药物比例恰当,补而不滞,散而不耗,终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治痹证当分新久虚实,本案虽属新感,然因患者年高体虚,故须标本同治;其二,用古方贵在通变,如加玄胡止痛、黄芪益气,皆属活用;其三,南方湿盛之地,尤当注重健脾渗湿,本案茯苓用至30g,正是此意。

然须申明,痹证变化多端,临床可见化热、伤阴之变,非独活寄生汤一方可概全。学者当遵"辨证论治"之根本,切勿拘泥成方。钟案所示,实为示范辨证思路与组方法度,非谓凡腰腿痛皆可照搬此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