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h" h# g7 Z9 T7 m1 V: p/ O 2 Q" L) _+ }- ?$ D8 ~% i
几年前,我在西安北院门古文化街上的一个小店铺里,购得了一方印章。此石为宽25毫米、高90毫米的长方形立体,肤呈暗褐色,上有云纹,通身镌刻着一束莲花,蓬秆舒升,莲叶张放,那造型和刀工十分精美。这只是印章的外表,重要的价值还在于刻字的内容。该印刻有“江风山月”四字,边款是“戍子六月瘦羊大×袁枚刻此石”,于是我知道,这可能是清代才子袁枚的案头之物。袁枚(公元1716年~1797年)享年82岁,著有《随园诗话》《子不语》等名作,我查了一下,戍子六月,应该是1768年6月,也就是袁枚52岁时刻下的印章。
& k' P: ~ e4 n" J2 |0 a9 x3 \' O# f' A. u% u; t1 G2 U& C
52岁,正是人生事业鼎盛到高峰的壮年时期,袁枚那时在做什么呢?史书说袁枚“观其后半生,大半出门遨游”,这方“江风山月”,乃是他心性的写照。 - M) s$ W- e9 D7 f; Y
2 U( @) j3 o& W9 g1 z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袁枚是个聪明人,是个性情中人,是个长寿者。其人品和文品,皆有可评赏之处。 $ L: `2 Q: Z, k/ t# B5 t
" U5 [0 e8 r! M, ?# X' ` 袁枚早年考中进士,曾在多处做过知县,但他看透了官场为人做事的种种现象,发觉自己不适此道,就在37岁时彻底告别了政坛,辞职去了江宁小仓山,建起了居所“随园”。从此长住乡下,不时出游,放纵性情,挥笔著书。后来文名大噪,从朝廷到乡野都有他众多的“粉丝”。仓山虽偏,客自远来;随园幽径,访者不绝。这位“随园老人”、“仓山居士”其实也喜欢交朋结友,热情待客。诗场从来不乏红粉佳人,风流才子的崇拜者还会少吗?于是他一边携女友同游,一边即兴写作,既收获了爱情,又收获了文章,这日子才过得舒坦滋润呢。
9 M" q8 Z( X4 p( \6 o, {; H: |
) \$ s) b5 A; F& E$ d: r 袁枚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及时的抉择,如果在官场上继续混下去,把知县当到老,又能怎样?走仕途,混不到个省部级,都是芝麻官儿。说不定遇个变局,还有牢狱之灾。
+ ?9 r+ b$ p; S9 ?0 M9 D* b
% f! e5 U" }4 W0 Z5 v+ {$ H n 袁枚的长寿,就在于他的自由和随意,做人不必阳奉阴违,不必违背良心迎上欺下。不必用尽心机搞阴谋,一天到晚心里紧张。 0 l) G/ R, P+ x8 J! V
. I) X- E/ Z$ D* q! A5 j' R, L' p
告别了官场上的袁县令,才有了文坛上的袁才子。这是个人的选择,是智慧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t" B# W. p$ i- g/ b( h
' t- q' ~- |8 w* I" Y8 q0 A 每个人都会面临人生之路的选择,审时度势、知人知己非常重要。
, {% O4 B7 [6 D# v* R# u \1 L8 P ^) i4 S8 T
袁枚在“江风山月”间壮游,那种快意令人艳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