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q& d9 M) r; R& C8 J 9 I5 Z) W% U$ x$ u4 l' F$ X- \
$ s9 |& w, E# m. [ 《红楼梦》与南京渊源颇深。数百个南京方言词汇在书中反复使用,使南京方言的语境弥漫于整部《红楼梦》之中。大量南京方言的使用,不仅从一个侧面证明,南京的人文地理孕育了这部不朽巨著,而且赋予了书中人物血肉丰满的形象,其中贾母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 }9 l' |4 l+ X8 R6 o6 X
$ l! l( V6 {4 B) I# ~! I9 i 听南京方言 5 m3 ]2 H* T9 w* x" H" |
; F% l, s1 l" v 宛如走进老城南大院
6 V# }- v6 Q8 M- [2 @; v
Y V, v0 l. L3 r5 v& V 《红楼梦》中贾母是一位有着丰富内涵的典型南京老太太,可以说她是我国文学史上塑造得最成功的老太太形象之一。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老太太的形象都比较概念化,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钗头凤》中的陆母,《西厢记》中的崔夫人,《鹊桥会》中的王母娘娘等,她们或趋炎附势、嫌穷爱富,或苛守清规、禁锢人性,作为一种习惯势力的代表,缺乏鲜明突出的个性。 4 }" L+ d1 n8 F* A% {7 y% s
8 `" ~& L7 e; r8 `( x6 G- S 曹雪芹笔下的贾母却个性鲜明。她是贾府中的最高权威,且出生于“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嫁入“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年轻时当家理财、相夫教子,使贾府成为“烈火烹油、鲜花蔟锦”的钟鸣鼎食之家。她疼爱孙辈、怜贫恤老,善于化解内部纷争,作为贾府的最高权威,贾母并没有以一种严苛的封建家长面目出现,她允许个人适当的自由发展,并为之创设了条件。在书中,她是贾宝玉“反叛”思想与性格的支持者。她一面身披繁华,一面慈爱有加。
% e; I8 F+ f4 \# c: B$ } l9 K v0 o' u
红楼帷幕一启,贾母老南京话匣子就打开了。 8 h/ G" s L- o8 c0 z, u; r! n3 Y
& J# I' n* k' u6 Y: r* P4 t
黛玉入场,标志着红楼梦拉开帷幕,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那贾母与王熙凤一段神情毕肖的老南京方言对白,把我们带进浓浓的南京方言氛围中,贾母对黛玉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就叫她‘凤辣子’就是了。”“辣子”至今在南京沿用,多指女性,坊间有“女辣子”之称谓。“辣子”是对胡搅蛮缠、心狠手辣的女流之辈的一种称谓。章太炎先生的《新方言》卷三《释言》云:“江宁人谓人性戾者辣子。”王瀣批注曰:“今南京犹有此称,言无赖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