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88|回復: 0

[训诂学] 说文解字.改·觉今是昨非 知来者可追 · 每日一字

[複製鏈接]


38e159a6887f868fd1591cc31896c171.jpg
d0db90c6913ba254b33f6adf9fc624ef.png

一名『浪子』幡然醒悟,想为大家做点好事。他上山射虎、入水搏蛟,九死一生却没有鲜花掌声,相反,大家因以为他已死而欢呼雀跃——过往的不堪早已被人定格,如今想改是否太迟?圣贤却对他说:古人以『朝闻夕改』为贵,而你的路还长,只要想改,何愁来不及?

多年后,『浪子』周处,不,西晋御史中丞周处,因刚直不阿令百官钦服,因体察民意获百姓称赞,因战死沙场而扬名千载……小说里、戏台上,他的故事一遍遍上演,究竟有何魅力?许是这浪子回头的传奇让人们看到,无论何时,愿改、肯改,人生终将迎来大不同。

f6db43e918eb31ac7f4f0ca9e47cd9b6.jpg

小篆中的『改』,左边是个『己』,像个跪着的孩子;右边是个『攴』,像有人用手执杖或执鞭,促其改正过失。这画面你可熟悉?是否想起了严父、良师、益友?

a25bc76870acd6e02a9d7d04d7e492ef.png
30e39390b06a4d67dea5880604c577a8.png
910e7ff8fd2390eca17e0695b42404c0.png

何谓『改』?〖说文〗中说:改,更也。改与更、变、革都有改变之义,表示与以往不同,如改编、改选……诗经〖七月〗中称年节更替为『改岁』,〖明史·海瑞传〗中述其职务变动时称『道改』。一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道不尽物是人非的惆怅——是的,诗人们感慨世事变迁,往往会想起这个『改』字:晓镜但愁云鬓改、其如镜里花颜改、燕子不知春事改、经行几处江山改……若华发未生,青丝仍在,一切只如初相见,那该有多好!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那,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少些春去花落颜色改的忧伤,多些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豁达!

314116e581f39ffeb95ff4a5bb1c78eb.jpg

改变改变,难道『改』仅仅就是『变』?谬矣,『变』有好有坏,而『改』是一种积极纠偏的主动作为。『改』字的偏旁『攴』,〖说文〗中解释为『小击』,古人认为其『疑本象手有执持之形』,所组成的字皆有举手作事之意,如『救』、『收』,这不正点明了『改』的主动性吗?『改』追求的是向好向善,如改良、改进、改造……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史书中不乏传奇人生,『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春风得意马蹄疾』,难道真有一支凌云笔冥冥之中将人命运改写?其实只要悟出『改』字的真谛就会发现,改写命运的如椽巨笔,一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e7cf84b0a1644dee5d2315f9b602c04.jpg

知错想改须努力,说改能改不容易!想改,需要一种觉悟。『觉今是而昨非』,方能『知来者之可追』。贞观朝堂上,魏征被奉为一面明镜,皆因唐太宗能看清真知灼见、金石良言。肯改,需要莫大的勇气。『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这里的『改』有『重新』之意。清零过去、重头来过,就如赵国大将廉颇,穿上战袍杀敌需要勇气,脱下战袍负荆请罪需要更大的勇气!能『改』,还需极大的决心,河南乐羊子因妻一句劝遂七年不返,学有所成,皆因『累寸不已』的决心。人常说『痛改前非』,这『痛』使人清醒、促人彻悟,痛则通矣,『痛改』之后,前途光明。

5dc0cf05f616209be653f0005c3342a1.jpg

如果说一人一事的改变尚且不易,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改革,则是一个宏伟的事业,须要极大的勇气、决心与智慧,汇聚更加磅礴的力量。忆过往,40年峥嵘岁月,改革潮涌,激荡神州,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绘就了一幅壮丽画卷;看当今,我们开启改革新征程,啃得了骨头、动得了奶酪、闯得了难关、蹚得了险滩,书写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不竭动力!

cd0c012fd5d9dab8ef5f64629ec459fa.jpg

能『改』善『改』,彰显一种担当,但已选定的路要想行稳致远,更须持之以恒,不能总改、乱改,还要多些『不改』。『改口』会丧失信任、『篡改』则带来混乱,『朝令夕改』令人无所适从,『改是成非』更是误入歧途。相反,『乡音无改』收获一种本真,『面不改色』展现一种泰然,苦难中不改其乐是一种成熟,考验中不改初心是一种境界……『改』与『不改』,都是深思熟虑的选择,更依靠一颗坚定的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芳源)

广义成在 發表於 2025-7-8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说文解字》析"改":论周处之更与君子日新之道

"改"字小篆从"己"从"攴",许慎《说文》训为"更也",此解实含三重深意:其一为形训,左"己"象人跪姿,非仅表幼子,实喻《周易》"君子终日乾乾"之自省态;右"攴"持杖,非独外力鞭策,更见《论语》"见不贤而内自省"之克己功夫。其二为声训,"改"古音近"革",《杂卦传》云"革去故也",正合周处"射虎斩蛟"之涤旧布新。其三为义训,《广雅》释"改"为"易也",暗合《大学》"苟日新,日日新"的君子进德之阶。

周处故事之动人,正在其完整演绎"改"字三重境界:少年时"己"德未修,乡人畏之如"三害";及长受陆云点化,"攴"杖化为内省之智,终成"忠贤之臣"。此中精义,恰如王弼注《易》所言:"改命吉者,信志不改也。"周处之"改"非徒外显功业,实乃《孟子》"先立乎其大者"的性命之变。观其临终"以身殉国"之举,正是将"改过"升华为"不改节"的至高境界。

至若诗词中"朱颜改"之叹,实未达"改"字真谛。程子有言:"不日新者必日退。"杜牧"镜里花颜改"之悲,恰反衬出苏轼"人生如逆旅"之达。古人以"改岁"纪年,正取《系辞》"变通配四时"之意。故君子之"改",当如商汤盘铭"日日新",非徒伤逝,实为新生。

今人解"改",尤当参酌《近思录》"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之教。周处故事所以历久弥新,正因其昭示:真正的"改"乃《中庸》"致中和"的实践,是化"己"之私为"攴"之公的永恒命题。昔人云"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然非经此"死生之改",焉得周御史之凤凰涅槃?此即"改"字留给后世最珍贵的文化基因。
medest 發表於 2025-7-20 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说文解字》"改"字解诂并周处故事发微

"改"字小篆从"己"从"攴",许慎《说文解字》训为"更也",段玉裁注云:"改之言革也,谓以鞭扑督其自新。"此字构形深具教化意蕴:左部"己"象人跪跽之形,非独指幼子,实喻未臻完善之自我;右部"攴"持杖象形,非谓暴力惩戒,实取《周易》"击蒙"之义,乃自我鞭策之象。此与《论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修身传统一脉相承。

周处故事之动人处,正在其完整呈现"改"字三重境界:其一为"觉非",《晋书》载其"慨然有改励之志",此即"己"部所示之自我觉醒;其二为"历炼",射虎斩蛟非炫勇,实为《孟子》"动心忍性"之实践;其三乃"成己",终以御史中丞之刚正实现人格升华。陆机《豪士赋》"改节于既晚"之叹,在周处身上转化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实证。

考诸典籍,"改"字用法颇有深意。《诗经·七月》"改岁"喻天道循环,《尚书·康诰"改厥元子"言人事更张。至若李后主"朱颜改"之叹,实未达《周易》"穷则变,变则通"之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方得"改"字真谛——非徒伤逝,而在新生。

今人解"改",当超越字形表象。甲骨文"改"字有从"卩"从"支"者,象人执杖自叩其膝,与《大学》"苟日新,日日新"暗合。王阳明《传习录》云:"改过贵勇,迁善贵速",周处故事所以历久弥新,正因其昭示:真正的改变,是《易经》所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自我革新。

春华秋实,四时代序,此天道之"改";刮骨疗毒,浴火重生,此人道之"改"。读"改"字当如商鼎周彝,既见其形,更味其神。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