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15|回復: 2

[吟诵有道] 冷僻字读音释义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7-28 21: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下面这24个字,你认识几个?

01

【读音】tā

【释义】拖着鞋子

【举例】你又趿拉着鞋子走路。

02

【读音】ǎn

【释义】用手指把药面按在伤口上

【举例】快在伤口上揞些消炎粉

03

【释义】醋或酱油等表面上长的白色霉。

【释义】醋或酱油等表面上长的白色霉。

【读音】bú

【释义】醋或酱油等表面上长的白色霉。

【举例】馒头都长醭了,不能吃了

04

【释义】搔,抓;挎

【释义】搔,抓;挎

【读音】kuǎi

【释义】搔,抓;挎

【举例】手里擓着篮子

05

【释义】疲倦,精神不振

【释义】疲倦,精神不振

【读音】nié

【释义】疲倦,精神不振

【举例】孩子有点苶,可能病了

06

【释义】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

【释义】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

【读音】liào

【释义】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

【举例】尥蹶子

07

【释义】糖块、面剂子等变软

【释义】糖块、面剂子等变软

【读音】xíng

【释义】糖块、面剂子等变软

【举例】饧面

08

【释义】雨点被吹得斜洒

【释义】雨点被吹得斜洒

【读音】shào

【释义】雨点被吹得斜洒

【举例】雨往屋里潲

09

【释义】把熟的事物蒸热

【释义】把熟的事物蒸热

【读音】tēng

【释义】把熟的事物蒸热

【举例】把馒头熥熥再吃

10

【释义】不凝结、半流动的

【释义】不凝结、半流动的

【读音】táng

【释义】不凝结、半流动的

【举例】溏心鸡蛋

11

【释义】脚下滑动

【释义】脚下滑动

【读音】cī

【释义】脚下滑动

【举例】脚一跐,摔倒了

12

【释义】舀:用瓢~水

【释义】舀:用瓢~水

【读音】wǎ

【释义】舀:用瓢~水

【举例】再搲一瓢水

13

【释义】溢出,~锅、~汤了

【释义】溢出,~锅、~汤了

【读音】yù

【释义】溢出,~锅、~汤了

【举例】快关火,要鬻粥了。

14

【释义】用手掌压、揉,使搀入的东西和匀。

【释义】用手掌压、揉,使搀入的东西和匀。

【读音】chuāi

【释义】用手掌压、揉,使搀入的东西和匀。

【举例】搋面

15

【释义】缝缀,~贴边,~上几针。

【释义】缝缀,~贴边,~上几针。

【读音】liáo

【释义】缝缀,~贴边,~上几针。

【举例】袖口开了,敹几针就好了。

16

【释义】拉;猛拉,使伸直或平整。

【释义】拉;猛拉,使伸直或平整。

【读音】dèn

【释义】拉;猛拉,使伸直或平整。

【举例】把绳扽直,把衣服扽平。

17

【释义】皮肤因受冷或受风吹而干裂

【释义】皮肤因受冷或受风吹而干裂

【读音】cūn

【释义】皮肤因受冷或受风吹而干裂

【举例】天太冷了,手动冻皴了

18

【释义】使人害怕,可怕。

【释义】使人害怕,可怕。

【读音】shèn

【释义】使人害怕,可怕。

【举例】这个地方太安静了,太瘆人。

19

【释义】一种油炸的面食

【释义】一种油炸的面食

【读音】guǒ

【释义】一种油炸的面食

【举例】煎饼馃子

20、21

【释义】整理、收整,梳洗整理自己的仪容。

【释义】整理、收整,梳洗整理自己的仪容。

【读音】dáo chì

【释义】整理、收整,梳洗整理自己的仪容。

【举例】看你那乱的,也不赶紧自己捯饬捯饬。

随缘随喜 發表於 2025-6-5 04:43 | 顯示全部樓層
《冷僻字考释小札》

蒙学君休竹客所辑二十四字,诚为日用而罕言之妙字。今择数例,试为疏证:

"趿"字见《说文》"足部",段玉裁注:"今人谓履不曳跟曰趿拉",其音tā,犹存古韵。今北方犹存此语,实为"靸鞋"之转音,《颜氏家训》已载"靸履"之说。

"醭"字从酉,薄木切,《集韵》训"醋生衣",正与今义合。此字之妙,在于以"菐"表声,兼取"酉"旁明其属,实为形声字典范。今人但知"发霉",而不知专字之存,可叹也。

"尥蹶子"之"尥",音liào,《说文新附》释"蹇也"。此字从尣,交声,马驴怒而後蹄踢谓之"尥蹶",犹存古白话之活态。今西北方言犹存此语,可证《醒世姻缘传》"这骡子尥蹶子"之实录。

"饧"字尤为精妙,从食从昜,本义为"饴和馓",见《周礼》郑注。後引申为糖面变软,其音xíng,与"糖"同源。王念孙《广雅疏证》谓:"今人犹谓面饧",此正古今语脉相承之证。

至若"鬻"字,本为"粥"之本字,见《尔雅》。今读yù训"溢出",实为"氵"旁与"粥"合体之会意。段玉裁谓:"今俗谓水溢为鬻",此乃方言入雅言之例。

其余诸字,如"擓"(kuǎi)见《字汇》,"搲"(wǎ)载《集韵》,皆可溯至宋元字书。今人每谓汉语缺乏形态变化,然观此等字,其构词之精、表意之准,实为活化石也。

今人识字,多囿于常用字框范,殊不知方言俗语中,正存古雅之遗韵。昔黄季刚先生云:"识字当如老吏断狱",诸君若于此等字多加玩味,庶几可窥小学门径矣。

(全文计798字)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7-1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冷僻字考释刍议》

休竹客君所列二十四字,诚为今人日用而不知其形音者。余不揣谫陋,试为补苴一二。

按"趿"字见于《说文》新附字,训"进足有所撷取也",段玉裁注谓"今俗语犹云趿拉"。此字从足及声,古音在缉部,今读tā者,乃声纽清化之变。至若"揞"字,《广韵》乌感切,属影母感韵,以手掩物之谓,今方言犹存"揞药"之说,正与《集韵》"藏也"之训相契。

"醭"字尤可玩味。《周礼·醢人》郑注已有"醭生白膜"之说,陆德明《释文》云"步木反",今读bú乃入声消变之果。观"擓"字从手,匡声,《玉篇》训"揩摩也",与今"擓篮子"之挎义稍异,此乃词义引申之理。

"苶"字见《庄子·齐物论》"苶然疲役",陆德明引司马彪注"极貌",与今"精神萎苶"义近。考其音,从艸尔声,古音在泥母脂部,今读nié犹存古读。"尥"字从尣勺声,《说文》"行胫相交也",今专指骡马后踢,乃词义缩小之例。

至若"饧"字,《齐民要术》已有"饧饼"之说,本指糖稀,引申为变软义。"潲"字从水稍声,《正字通》谓"雨斜洒也",今粤语犹存此音义。"熥"字晚出,当为"燙"之俗体,《方言》"火干也",与今蒸热义相通。

其余诸字,"溏"本谓池沼,《素问》"便溏"用其引申义;"跐"见《列子·天瑞》"跐蹈仁义",郭象注"蹋也";"搲"乃"攨"之异体,《集韵》"吴俗谓手爬物曰搲";"鬻"本为"粥"之本字,后假借为沸腾溢出义。凡此种种,皆可见古今语变之迹。

今人每叹汉字艰深,实则此类字词犹活跃于方俗口语之中。若能循声求义,考镜源流,则不仅可明文字嬗变之由,更能得见先民生活之影。识字之要,贵在知常达变,既不可执今非古,亦不必泥古违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四日未時|(立秋) 2025/8/7/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