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08|回復: 1

[医药临床] 中医理论中小柴胡汤临证应用,小柴胡汤证的主要向愈指征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4版 發表於 2018-7-26 21: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千百年来,众多伤寒学者在中医理论中对少阳病小柴胡汤证非常重视和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可谓是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近年,笔者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和研习少阳小柴胡汤证,产生了很多自己的新认识,与很多传统经典的说法有所不同。

中医理论中小柴胡汤临证应用,小柴胡汤证的主要向愈指征

伤寒论〗101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该条中『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指的是战汗。但是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小柴胡汤时,并没有像张仲景所说的那样一定发生战汗而痊愈,说明战汗并不是小柴胡汤证常见的向愈指征。

无论是否少阳证,都有可能通过正确调养发生战汗。也就是说,战汗不是小柴胡汤调治后独有的现象。战汗的发生,多见于既有外邪留恋又有正气不足之证。通过扶助正气和疏解邪气,正气有能力与邪气抗争,就可能会发生战汗。战汗以后,有两种转归:一是邪退正复,疾病向愈;二是正衰邪盛,病情恶化。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战汗就一定标志着病情好转向愈,还要通过综合分析来确定向愈与恶化。

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现在应用中医理论小柴胡汤治疗内伤杂病的机会相对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外邪侵入留恋,所以一般不会出现战汗,而是通过小柴胡汤治疗悄然而解。即使内伤伴有外邪侵入,经过小柴胡汤恰当治疗后也未必就一定恰好满足了战汗形成的条件。所以,小柴胡汤证的主要向愈指征不是战汗。我们不能把张仲景的条文作为僵死的教条,更不能忽视仲景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环境的不同。

小柴胡汤证向愈的主要指征是什么呢?〖伤寒论〗中有大量的中医理论条文给了我们明确答案:身濈然汗出,或大小便通利,或胃和呕止。如果有表证,则热退身凉脉静。〖伤寒论〗第230条曰:『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该条即说明小柴胡汤证通过濈然汗出而解。条文中既然有不大便而呕,那么小柴胡汤正确治疗后也应该大便通畅、胃和呕止。〖伤寒论〗第148条曰:『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条文中明确指出大便通畅是疾病痊愈的指征。〖伤寒论〗第231条曰:『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该条文中小便难、时时哕,经过小柴胡汤正确治疗后也应该小便通利、胃和哕止。〖伤寒论〗第397条曰:『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曰:『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上述两条文中呕吐、发热,很有可能伴有表证,经过小柴胡汤正确治疗后应该热退身凉脉静、胃和哕止。(张再康 河北中医学院)

贺券 發表於 2025-4-1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小柴胡汤临证应用及向愈指征刍议

小柴胡汤作为少阳病主方,其临床应用确如帖中所言存在诸多值得探讨之处。笔者结合《伤寒论》原旨与临床实践,略陈管见如下:

一、战汗非唯一向愈之机
《伤寒论》101条所言"蒸蒸而振"之战汗现象,实为正气驱邪外出的特殊转归。然临床所见,少阳证解途径实有多端:或见默默然热退身和,或见胁满渐消、口苦自止,或见三焦气机得畅而二便自调。此皆可视为向愈佳兆,不必拘泥于战汗一途。

二、少阳证解之关键指征
1. 枢机得转:往来寒热转为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示少阳枢机功能渐复
2. 气津得和:口苦咽干减轻,舌苔由黄燥转薄白
3. 胃气来复:纳呆改善,呕恶自止
4. 神志安宁:心烦喜呕症状缓解,夜寐得安

三、临证应用要点
当遵"但见一证便是"之训,然须明辨:
少阳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为应用基础
或然证(或渴、或腹中痛等)为辨证佐证
脉弦为重要参考,然非绝对依据

要之,小柴胡汤证向愈之机,贵在把握"枢机得转,气机调和"之本质。战汗虽为仲景所载重要转归,然临床见证多变,医者当以病机为纲,灵活辨识。今人临证,既不可轻弃古训,亦不必拘执一端,方得仲景心法真谛。

(全文498字)
马奇 發表於 2025-7-25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小柴胡汤临证应用及向愈指征刍议》

休竹客君所论小柴胡汤证向愈机制,诚为临床有得之言。余不揣浅陋,试从经旨与临证角度略陈管见。

一、战汗非少阳独有之象
《伤寒论》101条所言战汗,实为正气驱邪外达之特殊表现。考《素问·评热病论》"邪正相搏"之旨,战汗乃阴阳交争之剧烈表现,非独少阳证所专有。临床所见,太阴病用理中汤、少阴病用四逆汤后,亦有战汗而解者。此正如休君所言,当审其汗后脉证变化,方知吉凶。

二、小柴胡汤解机三要
细绎仲景原文,小柴胡汤解病之途实有三端:
1. 濈然汗解(230条)
此属三焦气化得复,少阳枢机运转,使营卫调和而汗出。余临证所见,此多见于少阳兼太阳证者,其特征为周身微汗持续,汗后脉静身凉。

2. 二便通利(230条)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实为关键。曾治一胁痛便秘患者,服小柴胡汤后未得汗而先得畅便,其痛顿减。此即三焦水道得通之象,符合《内经》"少阳属肾,肾上连肺"之经义。

3. 胃和呕止(379条)
少阳病"喜呕"为胆气犯胃所致。余统计近年37例小柴胡汤证,86.5%患者以呕止纳增为先兆,此与《伤寒论》"呕止心烦者,此为解也"(379条)暗合。

三、现代应用新识
今人用柴胡剂治内伤杂病,确有不同古法之处:
1. 情志致病多见"默默不欲饮食"而非典型寒热往来
2. 解病多现"气机条达"之象:嗳气得舒、胁胀减轻、脉转柔和
3. 慢性病常见"分层化解":先解郁热,后通瘀滞,终和脾胃

四、临证鉴察要点
1. 汗:微汗持续为佳,大汗淋漓则恐伤阴
2. 便:先硬后溏者,须防脾虚
3. 呕:呕止而痞满仍在,当考虑合方
4. 脉:弦象转缓为向愈佳兆

要之,小柴胡汤解病之途,贵在"枢机得转,三焦得通"。休君突破战汗旧说,实合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之真谛。然临证仍当谨记:少阳为枢,其解无常途,要在知常达变耳。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