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70|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对照纠错·练字9大坑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7-7 22: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毛笔在书写过程中的动作

毛笔在书写过程中的动作

毛笔在书写过程中的动作

不同 『笔画部位』,对笔豪的使用也是要讲究的。笔豪的动作、笔杆的相应动作,用语言很难描述,所谓『心之所达,不易尽于明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这是古人的感慨。

2、笔画的『外延线』。

比如:

笔画的『外延线』。

笔画的『外延线』。

我们看三个『乎』的第一笔短撇:第一个是〖多宝塔〗,短撇的上沿线是比较直的,下沿线是向内弯曲的;第二个是〖九成宫〗,短撇的上沿线向内弯曲,下沿线向外弯曲;第三个是〖玄秘塔〗,短撇的上沿线向内弯曲,下沿线也是向内弯曲的。

3.字的轮廓

字的轮廓

字的轮廓

大形状——也就是这个字外形,是方的,还是长的、扁的?必须首先养成一个良好的观察习惯,首先着眼于字的外形、轮廓。小形状——字中某个部分,也要用轮廓去概括。比如:

『暑』是个长形的字,上面的『日』是长形的,下面的『日』稍微方一些。『架』是放行的字,『而』是扁形的字。在临写一个字前,先做这样的观察、分析,对一个字的整体形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笔画的位置关系

笔画的位置关系

笔画的位置关系

也可以说对应关系,就是一个笔画与另一个笔画的对应。写字时,从第二个笔划开始,就要注意这个关系。这样,写一个笔画就有了很多的位置上的参照物,就容易把一个笔画方准位置了,位置更具体了。

5、笔画的轻重关系

笔画的轻重关系

笔画的轻重关系

我们在写某一个笔画时,有变化的节奏,有轻重快慢,这样会使写出的笔画姿态变化万千,是灵动的,活脱的。

6、笔画的倾斜角度

笔画的倾斜角度

笔画的倾斜角度

我们看古人的楷书经典作品时,并不是『横平竖直』,横很少平,竖经常斜是现实。『横平竖直』是要不得的。临帖时,要研究每一个笔画的『斜度』 。

7、笔画的『弧度』

笔画的『弧度』

笔画的『弧度』

古人叫做『笔势』,说明古代人练字很早就注意这一点了。笔势的存在,一是为了取得变化的效果,使得笔画姿态更丰富;再就是形成笔画之间的照应。

8、占格

占格

占格

就是字在格子中占的空间是不同的,我们如果对比颜柳欧以及更多经典作品,会在章法上产生疏朗、紧凑的不同效果。

9、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一点,属于练字的方法范畴

练字的方法范畴

练字的方法范畴

就是写完一个字以后,不要急于写第二遍,必须要弄清楚自己写的字,与范本上的字的差别在哪里,这是临帖时观察的重中之重。这样做,知道改哪里,才可以在写下一遍时更加准确;其次是他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范字到底是怎么回事。既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范字。用以上的几个点观察,研究范字,研究自己的字。

猴子捞月 發表於 2025-7-14 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临池九要:从笔法到势韵的进阶之道》
(文/弘毅斋主)

观休竹客君所辑"练字九坑",深契书道三昧。今不揣谫陋,试以六朝文论体例,参以历代书论精髓,作进阶阐发。

一、笔毫运动论
昔卫夫人《笔阵图》云:"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所谓"笔豪动作",实含三阶:
1. 发笔时的"逆入平出"(如短撇之蓄势)
2. 行笔时的"衄挫相生"(见《九成宫》曲势)
3. 收笔时的"空中作势"(《玄秘塔》内收之法)
王右军"锥画沙"之喻,正是笔锋与纸面相争相生的绝妙注脚。

二、形神相生说
"外延线"之辨,当溯至欧阳询《三十六法》:"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体势。"《多宝塔》之直上曲下,显颜鲁公雄浑之气;《九成宫》之双曲相应,见率更内擫之姿。此非刻意求变,实乃书家性情自然流露。

三、空间经营法
"轮廓观察"实为"九宫格"古法之变体。昔人谓:"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今观"暑""架""而"三字:
长形者取纵势(如悬针垂露)
方形者重均衡(似殿阁明堂)
扁形者尚横拓(类黄钟大吕)
米南宫"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八字,可作结字金针。

四、势能转换诀
笔画轻重非徒墨色浓淡,实关气脉流转。张怀瓘《玉堂禁经》论"顿挫"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兰亭序》二十"之"字各异,正得此中三昧。

五、斜正相生观
"横平竖直"乃蒙学训蒙之说,智永《真草千字文》斜画紧结,褚河南《雁塔圣教序》欹侧生姿,皆证"似欹反正"之理。黄庭坚"长年荡桨"之悟,恰是斜势取险之典范。

跋曰:
今人习字多囿于形似,殊不知"九势"(蔡邕)、"八诀"(欧阳询)皆以势为先。建议习者:
1. 每日晨课摹《书谱》三段
2. 悬腕作"永"字百遍
3. 月终对比始末作业
如此方能由形入神,终臻"心手双畅"之境。

(全文计789字,依《佩文斋书画谱》体例)
蘭園居士 發表於 2025-7-31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临池九要:从笔法到势韵的书法实践体系》

拜读休竹客君所撰《对照纠错·练字9大坑》一文,深感其抉发精微,诚为学书者圭臬。今不揣谫陋,试以六朝书论为纲,辅以唐人法度,略陈管见。

一、笔毫运动与筋骨论
昔卫夫人《笔阵图》云"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此正与首条"毛笔动作"相契。笔豪之使转,实为"筋""骨"相生之道:提按为骨,使转为筋。观《多宝塔》撇画直中蓄曲,《九成宫》曲中见力,皆因褚河南所谓"用笔当如锥画沙,如印印泥",非徒摹形貌,实追其运锋轨迹。

二、外延线与形神观
第二条言"外延线",实暗合张怀瓘"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之旨。三"乎"字撇画变势,恰见颜鲁公之雄浑、欧阳率更之险劲、柳诚悬之峻拔。昔人论书"观其气韵,必先察其举止",外延线者,实乃笔势往来之踪迹,犹顾恺之画人物衣纹,一线之间而气质迥异。

三、轮廓经营与空间意识
"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王右军语),第三条"字形轮廓"深得此理。如"暑"字两"日"之变,实乃空间分割之妙。《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所谓"分布",非独指点画排列,更在虚实相生。清人蒋骥《续书法论》特重"匡廓",谓"得势在远视",诚为的论。

四、位置经营与阴阳和合
第四条"笔画位置"实关"计白当黑"之理。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云"字之左右,必有相让",如"林"字左收右展,"昌"字上窄下宽,皆阴阳互济之道。唐人写经小楷,虽蝇头细字,而点画呼应若星辰列宿,此即"一点成一字之规"(孙过庭语)之妙。

五、轻重节奏与气脉流转
第五条"笔画轻重"直指书道核心。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作书须提得笔起",此"提按"之法,实为呼吸吐纳。观《祭侄稿》枯润相生,《韭花帖》纤秾有度,皆因"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书谱》)。今人作楷如布算子,正坐不知轻重节奏之病。

六、斜度取势与动静相宜
第六条破"横平竖直"之谬,可谓振聋发聩。智永《真草千字文》横画多取仰势,欧书竖笔常向背分明。傅山云"宁拙毋巧,宁丑毋媚",所谓"拙""丑",实指自然之势。汉隶《张迁碑》以欹侧生姿,恰证"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蔡邕《九势》)之理。

七、弧度与笔势美学
末条言"弧度",实为"永字八法"之延伸。王澍《论书剩语》云"作字如人然",撇捺如手足,贵在舒展。怀素《自叙帖》曲线如惊蛇入草,颜楷捺画似燕尾掠波,皆得"劲弩筋节"之妙。今人作书多僵直少弹性,正坐不解"折钗股""屋漏痕"三昧。

结语:
休竹客君所列九法,由形下之器溯形上之道,暗合古人"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书谱》)之训。然书道玄微,犹有进者:
1\. 需建立"笔势单元"意识,如"氵"旁三连点之俯仰
2\. 当参"墨法"与"纸性",试以生宣写晋楷可悟滞涩之趣
3\. 宜究"书仪"传统,如"题壁""尺牍"各有笔法

昔赵孟頫日书万字而不辍,然其《兰亭十三跋》犹叹"书法以用笔为上"。愿与诸君共勉,于九大法度外,更追"无意于佳乃佳"之境。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