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91|回復: 0

[家庭教育讲座] 同字异读成为过去。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5-22 14: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最近正在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将一些过去有多种拼音读法的汉字

明确了统一读音,如

『说客』的『说』很多人可能会读『shuì』,

但现在其实读『shuō』;

『粳米』的『粳』大部分人会读『jīng』,

但现在要读『gěng』……

但大家对统读读音的异议并未消除。

这几天网友针对拼音的发帖引发热议,

许多人称『怕自己上了个假学』。

不少网友查字典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了对的。

大家纷纷表示有些『发蒙』,不知道现在我们到底应该读哪个字音才算正确。

比如道别的时候。经常说的『拜拜』(bái bái)。『拜』,〖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注音bài,第6版增加注音bái。

确凿què záo,原读音:确凿(què)(zuò)改为:确凿què záo

确凿què záo,原读音:确凿(què)(zuò)改为:确凿què záo

确凿què záo,原读音:确凿(què)(zuò)。后因从俗改为:确凿què záo

荨(qián)麻疹改为荨(xún)麻疹。

还记的〖一起来看流星雨〗的女主『楚雨荨』吗,当时我们都嘲笑电视剧中念错了字,现在真的念xun了,还真是有点『监介』呢!

『呆板』本来读 ái bǎn 更改为 dāi bǎn。

『呆板』本来读 ái bǎn 更改为 dāi bǎn。

『呆板』本来读 ái bǎn,但是后来为了尊重大众的习惯,所以从1987年开始,这个词的读音更改为 dāi bǎn。

铁骑,tiě jì全部都读qí

铁骑,tiě jì全部都读qí

铁骑,tiě jì是古代发音。读qí是类似动词,比如骑兵。其他的类似名词词义的全部都读jì。轻骑,车骑,骠骑。

不过现代全部都读qí,jì音已经取消了。新版新华字典这个字就只有qí 一个读音。

(旧读『jì』、『jí』,2005年起,统一废『jì』、『jí』读『qí』,详见〖新华字典〗第11版)

没办法,我们要与时俱进,不能坚持旧的,否则就是错的。如上文提到的『呆板』『确凿』等都是如此。另如『斜』,古读 xiá,现在统读xie(二声)。

『说服』的汉语拼音注音是『shuō fú』 而不是『shuì fú』

『说服』的汉语拼音注音是『shuō fú』 而不是『shuì fú』

『说服』的汉语拼音注音是『shuō fú』 而不是『shuì fú』。〖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第六版 )的条目(第1225页)

『说』字有四种读音。

一是读『shuō』,主要的意思有:

1、解释,解说;2、告诉,讲话;3、言论、主张(作名词,如『学说』、『歪理邪说』)等等。

二是读『shuì』,意思是劝说别人使听从自己,比如『游说』。

三是读『yuè』,作『悦』的通假字。

四是读『tuō』,作『脱』的通假字。第三和第四种读音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十分少见。

『说』字有四种读音。

『说』字有四种读音。

谁,何也

谁,何也

谁,何也。从言隹声。示隹切。〖五音集韵〗:是为切;〖玉篇〗是推切。

依历史语音系统推导,则正音当为『shuéi』,简写作『shuí』。

因发音不易,方音中介音容易丢失,又多转变为『shéi』,反向影响,定音从俗,故字典中两者皆收,今字典多以『shéi』又『shuí』为主。

『shuí』为读音,多见于庄重场合和极富感情的诗朗诵中;『shéi』为语音,较生活化,多见于影视剧节目和日常生活中。

唯(wěi)唯(wěi)诺诺改为唯(wéi)唯(wéi)诺诺

唯(wěi)唯(wěi)诺诺改为唯(wéi)唯(wéi)诺诺

唯(wěi)唯(wěi)诺诺改为唯(wéi)唯(wéi)诺诺

靡(统读mí):『靡靡之音』一词中曾经读作mǐ;

靡(统读mí):『靡靡之音』一词中曾经读作mǐ;

靡(统读mí):『靡靡之音』一词中曾经读作mǐ;

箪食壶浆,第5版注音dānsìhú jiāng ,第6版注音dānshíhú jiāng

箪食壶浆,第5版注音dānsìhú jiāng ,第6版注音dānshíhú jiāng

箪食壶浆,第5版注音dānsìhú jiāng ,第6版注音dānshíhú jiāng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橙,统读chéng,取消chén(橙子);

从,统读cóng,取消cōng(从容);

脊,统读jǐ,取消jí(脊梁);

迹,统读jì,取消jī(事迹);

绩,统读jì,取消jī(成绩);

框,统读kuàng,取消kuāng(门框);

拎,统读līn,取消līng(拎东西);

澎,统读péng,取消pēng(澎湃);

绕,统读rào,取消ráo(回绕);

往,统读wǎng,取消wàng(往前走);

寻,统读xún,取消xín(寻思);

荫,统读yìn,取消yīn

(树荫应写作树阴、林荫道应写作林阴道);

咱,统读zán,取消zá(咱们);

作,在『作坊、洗衣作、豆腐作、小器作』中读zuō,其他场合都读zuò,即取消zuó(作料)和部分词语中的zuō(作弄、作揖、作死、自作自受)。

看完这些,觉得以前语文老师正过的音都是泪啊!

顺便心疼那些学播音的宝宝们,几乎每年都会有几个字的读音有变化。

几乎每年都会有几个字的读音有变化。

几乎每年都会有几个字的读音有变化。

为何字词的读音会不断变化呢?

在5月10日相关的研讨会上,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马庆株表示,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

『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

『进行普通话审音也是为了适应大众的需要。』

他进一步解释,为了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日益发展与需求,语言文字也要相对的做出适应与调整。

不过马庆株也表示,汉字语音的调整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应该符合字面本身所有的意思。

北京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王理嘉说,因为中国所有的字音都是表意的,每一个字音表达一种意思。

中国所有的字音都是表意的,每一个字音表达一种意思。

中国所有的字音都是表意的,每一个字音表达一种意思。

也有专家对于一些汉字的统读发音提出了异议,比如『下载』一词,念四声zai,表达的是『搬运』的意思,现在被改为三声,就失去了原有的特殊含义。

北京晚报记者从词典的编辑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了解到,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编辑截稿时,异读词审音表尚未最终定稿。因此,目前词典使用的还是之前的发音标准。

一位在西城区任教的小学老师告诉记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是教学中的要用到的重要工具,但现在教师的教学主要以教育部公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

〖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是教学中的要用到的重要工具

〖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是教学中的要用到的重要工具

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

语言也是同理,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根据约定俗成做出的改变,似乎更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但是也有人认为,按约定俗成改动,我们学习汉字正音还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以为这事儿,结束了吗?

不?除了改音,还有改了词义的呦!

语文老师们!学习好的同学们!是不是得『欢呼』一下(内心万马奔腾),又有『新』知识点了呢!不跟进学习,说不定哪天,我们都会被嘲笑『文盲』哦!

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

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
9564470e410922816ee5ccb60097ac9b.jpg

除了改音,还有改了词义

除了改音,还有改了词义

所以,

这事儿你们怎么看呢?

这事儿你们怎么看呢?

这事儿你们怎么看呢?
赵耶 發表於 2025-7-21 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音流变与规范之辩证关系》
(限800字文)

语音之流变,自古皆然。许慎《说文解字序》云「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正道出语言因时地而迁的特质。今人争议异读词统读现象,实为语言规范化进程中必然遭遇的古今之辩。愚以为,当以历史语言学视角观之,方能得其三昧。

一、从俗从众乃汉语演化常态
「呆板」由ái转dāi,「荨麻疹」自qián入xún,恰如《颜氏家训》所言「世俗音讹,相沿成俗」。昔年顾炎武《音学五书》考「车」字古音居,今音叉,可见语音更迭本为常态。语言之生命在于流通,若「铁骑」jì音已鲜为人用,强守旧读反失交际本义。此即段玉裁所谓「有是时必有是音」之理。

二、审音当兼顾传统与实用
《广韵》载「说」字本有舒芮(shuì)、失爇(shuō)二切,今统读shuō,实因「游说」语境式微。然「粳」字由jīng改gěng,却与《集韵》居行切相悖,此等审音尤需谨慎。昔陆法言《切韵》兼存南北音,今之审音亦当如陈第《毛诗古音考》,考本证旁证而后定。

三、规范与流变的辩证之道
王力《汉语语音史》揭示:语音演变有「条件音变」「类推作用」二途。今人谓「上了假学」,实未解语言如江河,泥沙俱下乃其常态。然《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若过度趋俗,恐蹈《马氏文通》削足适履之弊。譬如「确凿」zuò本存于《洪武正韵》,今改záo,虽合众口,却断音义脉络。

四、建议构建动态规范机制
可效《康熙字典》「今从正韵兼载通用」之例,设「古读」「今读」双轨标注。如「斜」字注xié而附录xiá音,既利传承,复便实用。语音如礼,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但不宜如网友戏言「将错就错」一刀切。

结语:
《荀子·正名》云「名无固宜,约之以命」。语音规范乃约定俗成与学术考据之平衡。审音委员会当如乾嘉学者般「实事求是」,既不可墨守《佩文韵府》,亦不宜尽弃《经典释文》。存古音以明源流,从今读以利沟通,方为中庸之道。
李文义 發表於 2025-8-1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音流变与规范之辩证关系》

音韵之变,犹江河之行,自有其势。今观异读词统读之议,实乃语言发展之常态,然众议纷纭,盖因未明"约定俗成"与"规范引导"相生相克之理。试析如下:

一、音变本质:从历时维度观之,语音流变本为常态。昔顾炎武《音学五书》已明言"时有古今,音有转移",如"说"字本有"shuì""shuō"二读,《广韵》分属至韵(赏职切)与薛韵(失爇切),今统读"shuō",实为常用义项反哺语音之例。此与"呆板"由ái转dāi同理,皆因高频使用推动音义重构。

二、规范原则:审音之道,当守"从俗从简"之旨。章太炎《国故论衡》谓"言语之道,当以民众之口耳为准","荨麻疹"读xún、"铁骑"读qí,正是尊重现代语用实际。然需注意,从俗非无度,如"粳"字由jīng改gěng,实据《集韵》古杏切,反是正本清源之举,非单纯趋俗。

三、矛盾调处:音变争议折射文化心理。陆法言《切韵序》云"凡有音韵,俱禀天然",然今人面对读音更易之"不适",实为语言认知定势使然。如"确凿"由zuò改záo,虽合《中原音韵》萧豪韵部音变规律,却与今人"望形生音"习惯相左。此中分寸,当如戴震《声韵考》所言"审音度理,折衷古今"。

四、实践建议:
1. 重要典籍诵读宜存古音(如诗词中"斜"读xiá)
2. 日常交际当遵今读
3. 专业领域须明源流(如医学术语"荨麻"之qián音仍存)

结语:语音规范如执权衡,当衡之以三端:一考文献根柢,二察现实应用,三观发展趋势。昔颜之推《颜氏家训》论南北语音差异,今之审音亦当有此通变之智。学者既不可泥古非今,亦不当随波失据,要在明其理而达其变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