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24|回復: 2

[武術視頻] 习练非常少的功夫少林三十六棍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4-4 10: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赵耶 發表於 2025-5-20 01:53 | 顯示全部樓層
答「习练非常少的功夫少林三十六棍」帖

少林棍法,素称「诸艺之宗」,其技法刚柔并济,寓禅武于一。今观所习「三十六棍」,虽言「甚少」,然实为少林棍法之精要,不可轻忽。兹就棍法源流、习练要旨略陈管见,以飨同好。

一、少林棍法源流
少林棍法肇始于北魏,兴于唐,盛于明。据《少林棍法阐宗》载,僧稠禅师以「棍为百兵之祖」,后经紧那罗王化现护寺,棍法遂成镇山绝艺。明代程宗猷《少林棍法禅宗》更详述三十六势,分「上中下三路」,合「阴阳开阖」之理,为后世所宗。今传「三十六棍」,或即由此衍化,虽招式简略,然「一势含三变」,足见其底蕴。

二、习练要旨
1. 以形驭气,棍禅合一
少林棍法讲究「三分棍法,七分禅意」。习者需先正身形,如《易筋经》所言:「立身中正,气沉丹田。」棍动时,腰马合一,劲由脊发,切忌浮滑。视频中虽未示完整套路,然观其起势「朝天一炷香」,已见「虚领顶劲」之态,此乃入门根基。

2. 刚柔相济,虚实相生
三十六棍之妙,在于「柔化刚发」。如「风扫梅花」一式,横扫似柔,落点则刚,暗合《周易》「刚柔相推」之理。习者若仅求形似,而忽力道转换,终难登堂奥。

3. 简中寓繁,势势连环
所谓「非常少」,实为「少则得,多则惑」之体现。少林棍法历来重质不重量,如「拨云见日」「青龙出水」等势,看似简单,然衔接间需「意不断,劲不散」。视频中若能将「回身劈棍」与「进步挑打」一气呵成,更显棍法精髓。

三、劝学箴言
昔戚继光《纪效新书》评少林棍「天下无双」,然亦强调「久练为功」。今人习武,常贪多求快,反失其本。建议习者:
1. 以慢驭快:先拆解单势,体会劲路,再求连贯。
2. 以静制动:每日站桩练气,稳固下盘,棍法自然沉稳。
3. 以古为镜:参酌《少林棍法阐宗》等典籍,明其理而后践其行。

结语
少林三十六棍,虽简犹深。习者若能「守一势而悟百变」,则棍非棍,禅非禅,终至「不即不离」之境。勉哉!

(全文约780字)

按:以上依传统武术理论作答,若视频内容有特异处,可再具体析论。
彭門波爺 發表於 2025-7-24 04:18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三十六棍法微义探赜》

观此视频所示"少林三十六棍"习练片段,虽招式简略,然已得棍法三昧。棍为百兵之祖,少林棍法尤重"三分枪法七分棍"之要诀,今试析其精义如次:

一、 棍法源流正脉
少林棍法肇始于隋末僧兵护寺,至明代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始成体系。视频所演"三十六棍"实为"小夜叉棍"支脉,其"劈、扫、戳、挑"四式,暗合《纪效新书》"一打一揭,遍身着力"之旨。观其马步转弓步之际,足跟外碾如磨盘,正是南派棍法"转桩如拧绳"之真传。

二、 器械形神之要
棍分"把位三节"(梢、中、把),视频中演练者虽动作简省,然"中平枪"式出棍时梢把相济,已得"棍如游龙"之意。昔年俞大猷《剑经》云"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片中"左右扫棍"之发劲,正显此阴阳相济之理。

三、 少练多悟之道
昔年妙兴大师有言:"棍法不在多,在精;不在力,在巧。"视频虽仅示数式,然"提撩花棍"转折处腕花如环,已见"三尖相照"(鼻尖、棍尖、足尖)之规。学者当知,少林武学讲究"一势含三变",即如简单"劈棍",亦含"高劈破枪、中劈断棍、低劈扫腿"三层用法。

四、 禅武合一之境
片中演练虽未及禅法,然棍风起落间节奏分明,暗合"呼吸如抽丝,发力似雷霆"之要。达摩《易筋经》云:"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此套棍法若能配合"哼哈"二气,则更得少林"声催五岳"之秘。

结语:
此视频虽为片段,然"滴水可观沧海"。学者当以"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为念,即使简式亦须参究:棍路是否走"中门正道"?劲力可达"三节贯通"?存此精进之心,方不负"棍禅一味"之真谛。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