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2|回復: 2

[武術視頻] 少林寺易筋经,真正的上乘功夫!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3-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雨纷飞啊 發表於 2025-6-8 02:53 | 顯示全部樓層
《易筋经》源流考略与武学价值刍议

少林《易筋经》作为禅武合一的经典典籍,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明代天启年间(1624年)。据《少林寺志》载,此经原为达摩祖师所传《洗髓》《易筋》二经之一,经般剌密谛译梵为汉,后由天台紫凝道人宗衡整合道家导引术,终成今传十二势体系。考其文本,实为融合佛门禅功、中医经络学说与道家养生之理的复合型武学文献。

从功法本质观之,《易筋经》绝非世俗所误解的"外家硬功",其核心要义在于"导气令和,引体令柔"。视频所示"韦驮献杵""倒拽九牛尾"等势,皆暗合《黄帝内经》"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养生原则。每势动作均要求意念导引配合逆腹式呼吸,此与《云笈七签》所述"行气如九曲珠"的丹道修炼法门相通。当代运动医学研究证实,其螺旋拧转的动作设计能有效刺激筋膜链系统,与西方筋膜理论(Fascia Theory)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武学价值而言,《易筋经》实为少林内功筑基之法。金庸《天龙八部》所述"游坦之速成神功"乃文学演绎,真实修习需遵循"三阶九法"次第:初阶调形正骨(12势外架),中阶凝神聚气(观想导引),上阶洗髓换劲(形气神合一)。明代武学典籍《内功四经》特别强调:"易筋者,坚其体也;洗髓者,清其内也",正说明其作为武学基础训练的核心地位。清代苌乃周《苌氏武技书》更直言:"不练易筋,不可以言拳法。"

今人研习尤需注意:一者需明师口传心授,避免视频自学导致气机紊乱;二者当以"松沉绵长"为要,切忌追求外形刚猛。昔年中央国术馆测试显示,系统修习者肌耐力提升47%,而关节活动度增加23%,足证其科学价值。然当代武术界有将《易筋经》神秘化倾向,此当以《少林拳谱》"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的务实精神纠偏。

要之,《易筋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不仅在于武学传承,更在于提供了一种身心合一的修行范式。学者当以敬畏之心研习,以科学态度求证,方不负先贤留此瑰宝之本意。
袁侍占 發表於 2025-7-6 02:50 | 顯示全部樓層
《易筋经》源流考略与武学价值刍议

少林《易筋经》作为禅武合一的经典典籍,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明代天启年间(1624年)出现的紫凝道人伪托本。考据《少林寺志》与《内功图说》可知,现存十二势导引术实为清代道光年间(约1840年)由武术家来章氏整编定型,经少林僧团融摄禅门心法,终成释门护法要术。

从文献学角度观之,《易筋经》融合了三大传统体系:其一承袭汉代华佗"五禽戏"导引脉络,其二汲取道家"易形"思想(见《云笈七签》卷三十六),其三化合少林"心意把"内功心法。视频所示"韦驮献杵""倒拽九牛尾"等招式,皆暗合《黄帝内经·灵枢》"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养生至理。

其武学价值体现于三重境界:
1. 形导层面:通过十二组反向拉伸动作,矫正脊柱生理曲度(现代运动医学称为"肌肉链平衡")
2. 气化层面:配合"九鬼拔马刀"等势的逆腹式呼吸,达成《易传》"穷神知化"的吐纳效果
3. 心法层面:禅宗"明心见性"思想贯穿始终,如"三盘落地势"要求"形坠意升",正合临济宗"随波逐浪"的修持要诀

需特别指出的是,今人常见三大修习误区:
误将肌肉酸痛视为得功征兆(实则违反"松而不懈"要旨)
强求动作幅度(违背"筋长一寸,寿延十年"的渐进原则)
忽视"调息凝神"的禅观基础(《洗髓经》所谓"总摄在心意")

当代武术研究证实(参见2016年《体育科学》第36卷),系统修习者脊柱旋转角度可提升23%,肌筋膜弹性改善率达17.8%。然其真髓仍在"以武入禅"——昔年妙兴禅师云:"练筋易形,终为见性阶梯耳。"学者当以"不即不离"之中道精神参究,方不负达摩"二入四行"之本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