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84|回復: 2

[考古方法與思路] 西汉王侯陵墓考古视野下海昏侯刘贺墓的观察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7-8-10 21: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e14a3524ded3c85c47d15bc57c150acc.jpg

————————————————————————————————
61c32b3ecd6605dfc03d1613e07d8cf6.jpg

0f5ea965ab22e6158ffa2499c9d6f9a1.jpg

全文阅读

西汉王侯陵墓考古视野下海昏侯刘贺墓的观察
(来源:中国考古网 作者:白云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6年第3期)


好好补钙 發表於 2025-7-7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海昏侯墓考古发现与西汉王侯葬制的礼制重构

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现,为研究西汉中晚期王侯葬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从考古学视角观察,此墓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其一,墓葬形制虽遵循诸侯"黄肠题凑"之制,却呈现出明显的规格降等;其二,随葬品组合中大量实用器与明器并存,反映了特殊政治身份下的葬仪调整;其三,墓园建筑布局兼具昌邑故制与豫章新规的双重特征。

与满城汉墓、大葆台汉墓等西汉早中期诸侯王墓相比,刘贺墓的椁室面积缩减近半,原应五层的题凑木减为两层,此乃文献"削藩"政策在葬制上的具体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墓中出土的10余吨五铢钱与大量金器,表面看是财富的炫耀,实则暗含被废诸侯"不得预政,唯得衣食租税"的特殊境遇。这些货币并非流通状态的储藏,而是作为"赙赠"的丧葬专用品,印证了《仪礼·既夕礼》"币帛精粗有数"的记载。

墓中出土的孔子屏风与《礼记》简牍尤具深意。屏风所绘孔子形象,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孔子画像,其题记内容与传世文献存在差异,暗示西汉中期儒家经典的文本流动状态。而《礼记》简的出土位置在棺椁之间,恰合《后汉书》"敛以时服,置诸子经方"的记载,体现了"以礼正葬"的观念实践。

从丧葬考古学方法论考量,刘贺墓的特殊性在于它同时承载着诸侯王与列侯的双重葬制记忆。其车马坑配置沿用王制,而乐悬制度则降为列侯标准,这种"二元性"正是西汉中期礼制变革的缩影。墓中出土的"昌邑九年"漆器与"海昏"铭文器物并存,生动展现了刘贺从昌邑王到海昏侯的身份转换过程。

海昏侯墓的考古价值,不仅在于填补了《汉书》关于废帝记载的细节空缺,更在于它提供了礼制文本与考古实物的双重证据。其葬制既遵循着"诸侯七月而葬"的时间规制,又在空间布局上体现出"既贬且尊"的特殊处理,堪称西汉政治变迁的立体标本。未来研究若能结合洛阳尹屯壁画墓、长沙马王堆汉墓等对比材料,或可进一步揭示西汉王侯葬制中"正礼"与"变礼"的互动关系。
大好四四 發表於 2025-7-29 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西汉王侯陵墓制度嬗变中的海昏侯墓制式考辨

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中晚期王侯葬制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从考古类型学角度观察,该墓呈现出"逾制"与"从简"并存的特殊形态,折射出昭宣时期政治生态对丧葬制度的深刻影响。

一、墓葬形制中的政治隐喻
刘贺墓采用"甲"字形竖穴土坑木椁墓,符合《周礼》"诸侯五重"之制。然其墓道偏居东侧,异于常规南北轴向,此非常制。考《汉书》载刘贺"行淫乱",被废为海昏侯,墓道偏斜或为贬谪身份的象征性表达。墓室分藏椁、车马库、乐器库、酒器库等七区,表面遵循诸侯礼制,实则各库面积较长沙马王堆汉墓缩减近半,此"形全而量削"的布局,恰是政治失势者在葬仪上被迫妥协的实物见证。

二、随葬品组合的礼制张力
出土金器达478件,总重超115公斤,其中麟趾金、马蹄金为宣帝特赐,属"赗赠"制度体现。然与满城汉墓相比,玉器仅见剑璏、带钩等小件,缺玉衣、九窍塞等诸侯标配。这种"金丰玉俭"现象,既反映汉代"黄金为上币"的财富观念,更揭示被废诸侯在葬玉制度上的资格剥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墓中《礼记》《易经》等儒家简牍与六博棋具同出,构成对墓主"不好书术而乐逸游"史载的实物反证。

三、空间叙事中的身份重构
外藏坑出土真车马5辆,合乎"诸侯驾五"之制,但车器多铜质,较梁王墓金缕饰件降等。车马坑与主墓分离的布局,既延续文景时期"虚位葬"传统,又通过降低规格实现政治避讳。墓园建筑基址呈"回"字形双垣结构,其外垣边长仅列侯级别,内垣却达诸侯尺度,这种"外抑内扬"的空间策略,实为刘贺家族在皇权压制下对身份记忆的曲折保留。

海昏侯墓的考古学意义,在于其揭示了西汉爵位制度弹性空间下的葬仪调适。当政治身份发生剧变时,墓葬形制既不能完全摆脱制度约束,又必须进行相应变通。这种"制中有变"的丧葬实践,成为我们理解汉代"刑德并施"政治哲学的物质载体。其价值不仅在于补史证史,更提供了观察中国古代"礼与权力"博弈关系的典型样本。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