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58|回復: 0

[中药方剂] 〖名医名方〗·周氏愈溃汤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7-30 18: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周信有,男,汉族,1921年生,山东牟平人,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第一批、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2010年入选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建设项目专家,2015年荣获甘肃中医药大学『特殊贡献奖』。从事中医医、教、研事业80余年,先后出版了〖内经类要〗〖内经精义〗〖周信有临床经验辑要〗等著作。

组成:党参20克,炒白术9克,黄芪20克,当归9克,炒白芍20克,丹参20克,元胡20克,三七粉4克(分冲),白及15克,海螵蛸30克,砂仁9克,鸡内金15克,香附9克,制附片9克,干姜6克,甘草9克。

功效:健脾益气、温中和胃,祛瘀生新

主治:证属脾胃虚寒型的各类消化性溃疡。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解:方中党参、炒白术、黄芪、甘草补中益气,健脾生血,托里生肌;当归、炒白芍、丹参、元胡养血和血、化瘀生肌,促使溃疡愈合;三七化瘀止血;海螵蛸制酸止血,中和胃酸,保护胃粘膜;白及止血生肌;香附、砂仁、鸡内金和胃理气消食;制附片、干姜温中散寒止痛。

加减运用:寒象重或疼痛明显者,可加重制附片至15~30克;证系胃阴不足,胃脘隐痛伴灼热感,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者,可减去温燥之品,加沙参、麦门冬、石斛各15克;属虚属寒者,可选海螵蛸、煅龙骨、煅牡蛎、甘草等;属实属热者,可选浙贝母、黄连、吴茱萸各6~10克(入煎或另吞),而瓦楞子、海蛤壳等性平之品,属寒或属热者均可酌选。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或呈柏油样便者,可加服白及粉3克,三七粉3克,大黄粉1.5克,混匀调成糊状或装入胶囊,一日分三次服,亦可单加白及粉9克,日分三次调服。若日久溃疡不愈,时见大便潜血者,可加服白及粉3克,三七粉3克,乌贼骨3克,黄芪粉3克,混匀调成糊状或装入胶囊,分三次吞服。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高继明)

dunbar 發表於 2025-8-2 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氏愈溃汤方义阐微与临证思辨

周信有教授所创"愈溃汤",乃融汇《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之旨与仲景建中法度,针对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典范方剂。此方深谙"脾主肌肉""瘀去新生"之机,构建了"温补-化瘀-生肌"三位一体的治疗框架,颇具学术价值。

一、组方精要解析
全方以四君子汤(参、术、苓、草)为基,易茯苓为黄芪,倍增补气托疮之力,暗合《外科正宗》"
溃久必虚,当补托之"的治则。当归、白芍取法归芍六君,养血柔肝以制木乘土;丹参、元胡活用《医学衷中参西录》活络效灵丹意,通补兼施。尤其妙在附片、干姜相伍,既承仲景四逆汤温煦中焦之能,又避其峻烈之弊,与海螵蛸、白及形成"温-敛-生"的药组链,恰应《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涩者收之"之训。

二、配伍特色发微
1. 动静相宜:砂仁、香附理气而不耗气,与参、芪静药相配,深得景岳"补而勿滞"之妙。
2. 刚柔互济:附子辛热与白芍酸寒同用,既温阳又不伤阴,暗合桂枝汤调和营卫之法。
3. 标本兼顾:三七、白及止血生肌治其标,参、芪健脾益气固其本,体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辨证思维。

三、加减法度钩玄
周老加减之法尤见功力:
附片增量需佐甘草减毒,此乃仲景"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的经验升华。
胃阴不足者去附、姜加沙参、麦冬,实取叶天士养胃阴法而化裁。
便血用药分层次:初起用大黄粉通因通用,久病则加乌贼骨、黄芪粉,示人"久病入络"当益气摄血之理。

此方临床运用须把握三点要义:
1. 辨证首重舌脉,必见舌淡胖有齿痕、脉沉迟者方可用;
2. 服药时辰讲究"早饭后、睡前"分服,借阳气升发与潜藏之势助药力;
3. 疗程需足,溃疡愈合期当守方1-2月,佐以米粥调养,取"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灵枢·五味》)之旨。

周氏此方既承东垣温补学派衣钵,又结合现代胃黏膜修复理论,堪称古今汇通的典范。学者当于"益气以生肌,化瘀以通络"的辩证关系中细加体悟,方能得此方三昧。

(注:临床应用需严格遵循原方配伍比例,附子宜先煎30分钟,三七粉冲服效佳。)
傎倒 發表於 2025-8-2 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氏愈溃汤方义阐微与临证思辨

周信有先生所创愈溃汤,乃融汇《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之旨与仲景建中法度,针对脾胃虚寒型溃疡病机,立健脾温阳、化瘀生肌之法,实为经方与时方化裁之典范。今就方义机理与临证要点析论如下:

一、组方深蕴五行生克之机
方以四君(参、术、芪、草)为君,暗合"中央土以灌四傍"之经义,尤妙在黄芪用量倍于白术,取"补土生金"以固卫阳,此即《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之实践。附片、干姜相伍,非独温中,更寓"少火生气"之妙,使脾阳得肾阳蒸腾,恰如《伤寒论》理中汤与四逆汤之合化。当归、白芍与丹参同用,既承《金匮》当归芍药散调和肝脾之意,又参《医林改错》活血生新之思,构成"血中求气"之动态平衡。

二、药对配伍暗藏玄机
海螵蛸配白及乃周老独到经验:海螵蛸禀咸涩之性,非仅制酸,更取"介类潜阳"之理以敛疮;白及质黏味苦,合"肺主皮毛"之论,通过补肺气以促胃膜修复。三七、元胡为活血定痛黄金组合,三七走而不守,元胡行而能降,二者一刚一柔,恰合"气血并治"之旨。砂仁与鸡内金同用,既承东垣"升清降浊"之法,又参丹溪"醒脾开郁"之要,使补而不滞。

三、加减法度示人规矩
周老加减法中尤见功力:附片增量必佐甘草,既解附子毒性,又合"辛甘化阳"之经旨;胃阴亏虚去附片加石斛等,实脱胎于叶氏养胃阴学说,然保留参、芪,乃遵"阳生阴长"之训。至若煅龙骨、牡蛎之选,非独取其固涩,更因"重可去怯",能安脾胃之神明。而寒热错杂证中黄连、吴茱萸之配比,暗含左金丸法度,却去黄芩之寒,存其开郁之效,可见周老化裁之精审。

四、临证要点提示
1. 服药时辰当循"脾主辰时"之律,建议巳时(9-11时)服药以借经气旺时
2. 散剂运用颇具匠心:白及、三七等分研末,既保药效,又合"散者散也"之理,尤宜久病入络者
3. 须察舌脉互参:必见舌淡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者方可用原方,若见舌底络脉迂曲,当增丹参至30克

此方深植《内经》"治病求本"之训,处处体现"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的生理特性。周老八十载临证精髓,尽在此方寒热相济、补泻兼施、气血同治的平衡之道中,后学当于动态调方中体味其"以平为期"的至高境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