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周日“漢字探索”
: v% G/ y3 J, h) x; y 主講:趙逸之老師
; [3 U) w! l4 T, @* r/ e 主持:張靜馮充林6 d2 d. s; I' y0 `0 i+ W
要內容:漢字音、形、義三位一體,是人類文化資訊的集裝箱。但其經歷了篆、隸、草、行、楷數千年的演變,其真實面目已經很難窺見。這對於我們理解經典帶來了困難。趙逸之老師結合《論語》學習中的關鍵字眼,輔之以甲骨文、金文、小篆圖片,結合“六書”,探索漢字之形狀及意義,讓我們重溫既熟悉又陌生的漢字瑰寶。通過漢字這把鑰匙,深入經藏。* [. a- A* Z2 M& ?+ n
“漢字探索”--“真”與“貞”
G/ d) W' P( ] B2 k" c 來自論語彙4 P$ P$ l$ ?7 ?, Y
趙逸之:4 s, V4 C: @* Q2 w! G8 h
尊敬的各位師友,大家晚上好!久違了!切入正題,今晚給大家講講“貞”與“真”。歡迎大家批評!
5 X/ |. S$ m! D* Q5 F% `0 ~這兩個字都和鼎有關係,所以我們還要先看鼎字。( G) m. z; G3 p, w. K0 h$ x' S
鼎是一個象形字,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它卻是華夏文化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文字。隱藏著甚而是根本性的文化資訊。《周易•鼎》:“鼎,君子以正位凝命。”可見,鼎作為一種核心文化資訊的象徵,其功能在於助君子正位,進而去知命、聽命、明命。1 E% C& ]; Z! w( J
甲骨文多以鼎為貞。其一作為名詞,可以理解為貞(鼎)乃是對天命的保存、隱藏、守護。在這意義上,貞(鼎)是天(命、道)的意、象統一體,是事物之所以為事物的根本核心所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改變的真實存在,即真。其一作為動詞,可以理解為通過問鼎、占卜行為獲得蔔兆、依據蔔兆所作的推斷和測定,是對蔔兆所示吉凶禍福的揭示。
4 [$ `% L( u. \3 r( i鼎字的異體,其實就是貞字。在金文中多借用作“鼎”。好的,上面是貞字,我們就講這麼多,下麵我再說說真假的真。依照我現在的理解啊,我說一句大膽的話。+ a- T8 B# O6 X8 Q9 U0 ?
貞潔的貞和真假的真,在甲骨文中本是一字,都可以用鼎字來表示。這樣我們也可以說,貞、真、鼎三字同源。. T- _5 d6 a) Q2 v! L, x
真,從匕從鼎。鼎器多笨重、粗大、強壯。匕之形約有三義。其一,匕為倒人之形,乃殄之古文,即。漢字以人形之正立者為生,倒立者為死,合其二者則為化(甲文作、金文作)。其二,匕為比之或體,比者,密也。其三,匕為取食之具,《詩•小雅》:“有捄棘匕。”《註》:“以棘爲匕,所以載鼎肉,而升之於俎也。”意思是用荊棘枝子作匕將鼎器中的肉塊插起來,放進盤子。在真字中,匕作為一個字素,主要使用其前二義。故此,匕、鼎會意為真,其基本義有二。% Q8 y7 ~) L [6 o5 I2 v4 g
在真字中,匕作為一個字素,主要使用其前二義。故此,匕、鼎會意為真,其基本義有二。/ A& B4 f, a! j! e0 @
其一指鼎器傾倒、顛倒,故真從土為填;從穴為窴;從門為闐;從水為滇。引申為強力壓制,故從金為鎮,面對強力悖理怒而張目為瞋,怒而張口為嗔、謓。又引申為盡絕、滅亡,指人僕倒或倒懸受傷、疾病甚而死亡,則有顛字。《論語》16.1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或指危難之處境。4.5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6 H$ u: }: r5 n, }
其二指事物稠密而又粗壯。故,頭髮黑密健康為鬒;禾苗稠密茁壯為稹;布帛細密精緻為縝。) U8 S, u' A4 b" t4 Q* r
《論語》15.37子曰:“君子貞而不諒。”4 p: ~3 k C q# v* Q6 o% O+ f
《周易•鼎》:“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帛書《周易•鼎》“初六:鼎填止,利□不。得妾以其子,無咎。”顛作填,可見真是關鍵字根。
1 [' H- J& n, ?0 o* D! W-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僊人變形而登天也。此眞之本義也。”當然,許慎所說並非“真”之本義,但是他的詮釋也是非常深刻的。
0 [- ^9 I2 `$ p% ?5 L# y$ x道家稱得道者為“真”,就是與普通俗人相反相逆者。順則俗,逆則仙、真。4 o" X. ?6 K2 D2 q0 k+ L5 d
俗字從人從谷,穀即欲。俗即多欲之輩。
5 t' b! K U. l/ D. ?我大致講完了,歡迎大家批評討論。* @6 }9 n, c$ @9 M
所以,對於修道者來說,守真非常重要的,守真即守道、守命,守真方貞!!0 c3 C" j/ f! I3 o1 V0 ~" h
《黃帝內經》:“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2 W8 o) J5 C5 q真、貞為北、為冬、為水、為藏、為玄。
: [- d7 X, W( u: W* \0 j0 n 《黃帝內經》:“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大家再注意這段話中動詞,細味之,則可得鼎、真、貞之深意矣。* T+ P# C& m! [# ^" }
我們到這裡吧,謝謝大家,謝謝!晚安!
7 L( M, E; H4 J! B* L! Q: } 馮充林:5 a4 M+ c5 y- ?7 X6 t
由於時間關係,今晚“漢字探索”到此結束,感恩趙老師的精心與精彩講演!感謝各位師友參與!
; q& C& v* Z& P% O( m% a1 e, ~來源:論語彙
; L+ Q' C9 \% `( q原標題:“漢字探索”--“貞”與“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