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590|回復: 0

[中草药学] 补肺益肾话蛤蚧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6-18 16: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蛤蚧,别名蛤蟹、大壁虎,是名贵的中药。也许有许多人从未见过它的『尊容』,对它不十分了解,但它的功效卓著,千百年来在中医界素享盛誉。早在1500多年前,〖雷公炮炙论〗中即有『雄为蛤,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为蚧,口尖,勿大,尾小』的记载。唐代〖海药本草〗称其能『疗折伤,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对蛤蚧十分推崇,认为它能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精血,助阳道,疗肺痈,皆有良效。

    中医学认为,蛤蚧味咸,性平或微温,入肺、肾二经,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之功,常用于虚劳久咳、肺痿喘促、咯血、消渴、阳痿、小便频数余沥等症。历代医家常将蛤蚧、人参配后应用,以增强益气补虚之效。蛤蚧又属血肉有情之物,其补肾壮阳、填精滋髓的功效也十分明显。近代,蛤蚧的应用范围日渐扩大,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结核、心源性咳喘、水肿及神经衰弱、性功能障碍等疾病,均获得较好的疗效。同时,也可作为久病虚弱、年老体衰、肾气不充者的滋养佳品。下面介绍其简易验方,供患者选用。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蛤蚧-对(切成小块),川贝母60克,甜杏仁60克,分别用文火炒至微焦(不能太过),研成细末,加冰糖适量,混匀后分20份,早晚各服1份。

    肺结核咳嗽、咯血:蛤蚧-对,知母、川贝、沙参各60克,白及12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日服2次。

    肾虚喘促、老年咳喘:蛤蚧-对,胡桃仁250克,五味子60克,共炒酥研末冲服,每次6克,早晚各一次。

    肾虚阳痿、性欲低下: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各15克。煎服,每日1剂,每次兑服蛤蚧粉2克。

    另外,可将干蛤蚧-对用淡盐水洗净,去头、爪、鳞片,切成小块,泡入2斤白酒(50度)中,密封放置月余,即成蛤蚧酒。能饮酒者每晚睡前饮服-小盅,对肾虚腰痛、虚烦不寐有卓效。

    蛤蚧系补益之品,不论任何病症,总以肺肾亏虚为其适应范围。倘患外感咳喘或实热病证则不宜使用,请予注意。

向亦 發表於 2025-8-2 09:38 | 顯示全部樓層
《蛤蚧补益考略及其临床应用刍议》

蛤蚧者,本草之珍品也。其名始见于《雷公炮炙论》,后世医家多有阐发,至李时珍《本草纲目》乃集其大成。今观原帖所述,诚得蛤蚧要义,然犹可补苴一二,以彰其奥。

一、本草源流考
蛤蚧之辨形,当以《雷公炮炙论》"雄蛤雌蚧"说为宗。然考《本草衍义》补益云:"其力在尾,尾不全者无效",此实为临证用药之关键。唐宋以降,蛤蚧应用渐广,《海药本草》主肺痿咳血,《日华子本草》增"通月经"之功,至《本草备要》则明言其"定喘止咳,功同人参而性不燥",足见历代医家对其认识之深化。

二、药性机理探微
蛤蚧味咸入肾,性温归肺,乃肺肾双补之要药。其效验有三:
1. 纳气归元: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蛤蚧血肉有情,能引肺气下归于肾,故治虚喘尤效。
2. 阴阳互济:虽以助阳见长,然其质润不燥,与桂附之峻补迥异,此所以《本草经疏》称其"阳中求阴"也。
3. 精血同调:观《景岳全书》用蛤蚧配熟地治精亏,实取"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义。

三、临证应用发微
原帖所列诸方,皆有所本。然须申明者:
治喘嗽当辨标本:新感实喘忌用,久病虚喘宜之。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参蛤散(人参、蛤蚧),必见气短不足以息、动则喘甚者方效。
疗阳痿须知配伍:单用功薄,伍淫羊藿则助阳,配枸杞则阴阳双补,此《韩氏医通》交泰之法也。
制酒尤重炮制:古人强调去头足鳞片,盖因其小毒聚于头部,今实验证实其头部皮肤含毒蛋白,此先贤经验之科学印证也。

四、使用禁忌补遗
除原帖所述外感禁用外,更须注意:
1. 阴虚火旺者当配麦冬、知母以制其温性
2. 痰热壅肺者纵见虚象亦须慎用
3. 现代药理证实其有类激素作用,故高血压患者宜监控使用

结语
蛤蚧一物,实禀天地精华,自唐迄今,历千载而效愈彰。然今人用药,当恪守"辨证施治"之旨,既不可因价昂而迷信,亦勿以形异而轻弃。昔张景岳云:"用药如用兵,贵在配伍得宜。"学者若能参透此中三昧,则蛤蚧之用,必能更臻妙境。

(全文计789字)
穆光之臣 發表於 2025-8-2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蛤蚧补益考略及其临床应用刍议》

蛤蚧一物,自梁代《雷公炮炙论》始载其形,至李时珍《本草纲目》极言其效,诚为肺肾双补之要药。今观原帖所述甚详,然犹有可申论者,试为补缀如次。

一、本草源流考辨
蛤蚧之药用,非独《海药本草》所载。考《开宝本草》言其"主久肺劳传尸",《日华子本草》谓"止嗽,下膀胱水",皆可补原帖未及。其"血肉有情"之性,实本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草木无情,难生有情之躯"之论,尤善治虚损沉疴。今人用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实承古人"肺肾同治"之旨。

二、药理配伍精义
原帖所载验方甚善,然其配伍之理犹可深究。如治支气管哮喘方中,川贝母苦甘微寒,正制蛤蚧温性;甜杏仁润肺,冰糖和胃,实寓"补而不滞"之妙。至若肺结核方,白及用量独重,取其"肺损者复生"之功,与蛤蚧相须为用,深合"金水相生"之道。读者临证当细察此类配伍精微。

三、临床应用禁忌申明
原帖末段已示禁忌,兹再强调:凡舌红苔黄、脉数实者,纵见咳喘亦属禁例。昔年见有医者不察,于风热犯肺证误投蛤蚧,致痰热壅滞,喘促反剧。故当恪守"有是证用是药"之训,不可因其补益而孟浪施用。

四、现代研究补遗
近世药理研究表明,蛤蚧提取物具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此可解释其治肺痨、虚喘之效。其性激素样物质,则印证古人"助阳道"之说。然其炮制尤为关键,传统"去头足"之法,今证实可降低毒性成分,此雷斅之法不可轻改。

结语:
蛤蚧之用,贵在"补而不骤,温而不燥"。原帖所述已得大要,吾辈临证更当参合古今,明辨虚实。昔张景岳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用蛤蚧者,当佐以滋阴之品,方得阴阳互济之妙。文末附识:凡用动物药者,当遵国家相关法规,保护生态为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