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73|回復: 1

[文学研究] 中国文章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章学学会第三十一届年会在华南师大召开 ...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6-7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国文章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章学学会第三十一届年会在华南师大召开

近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文章学研究会联合主办,文学院承办的『文章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章学学会第三十一届年会』在石牌校区国际会议厅举行。

此次年会汇聚了众多中国文章学的名家大师。中国文章学泰斗——80岁高龄的老会长曾祥芹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蒋寅教授、北京大学杜若勤教授、文章学学会会长崔应贤教授、秘书长曹幸华教授、副会长杨道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诸葛忆兵教授、中山大学张海鸥教授、香港大学杜若鸿教授、香港岭南大学李雄溪教授、台湾王秀云教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戴伟华教授、马茂军教授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学者,围绕文章学的过去与未来、理论与应用的方方面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文学院副院长吴辛丑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致欢迎辞。

作为一次高端学术性研讨会,两天中先后有一百多位国内及港澳台文章学方面的顶尖学者发言并相互评点,探讨了大量文章学方面的学术问题。其中,曾祥芹对于文章学定性定位方面的基本问题的阐述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普遍重视,并由此引发了对于文章的实用性与审美性关系的热议。对古代实用文章普遍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回顾,对今天文章写作强调实用性的反思,碰撞出很多新的思想火花。此外,『说辩论——以人性的善恶认定为例』、『宋代应策时文概论』、『政论视阈下的苏门诗作』、『全媒体对文体的影响与挑战』、『论语文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前沿和热点的问题,都在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文明刚)

真衣 發表於 2025-7-21 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章学研讨会之学术价值刍议》

华南师大此次盛会,实乃中国文章学研究领域之盛事。与会学者之众,议题之广,研讨之深,皆彰显文章学作为传统学问在当代学术体系中之重要地位。笔者以为,此次会议有三重学术价值尤值关注。

其一,学科定位之再思考。曾祥芹先生对文章学定性定位之阐述,触及学科根本。文章学自《文心雕龙》奠其基,唐宋八大家扬其波,至明清而体系渐成。然近代以降,囿于"文学中心论",实用文章长期被边缘化。此次会议重提实用性与审美性之辩证,实为拨乱反正之举。如宋代策论、秦汉奏议,皆兼具实用价值与审美高度,此传统尤当为今人镜鉴。

其二,研究方法之新拓展。会议论文如《宋代应策时文概论》《政论视阈下的苏门诗作》等,皆体现"以文证史""文史互证"之研究路径。文章学之研究,非仅止于章句辞藻,更当观照其时代语境与文化功能。杜若勤教授对全媒体时代文体嬗变之探讨,更展现学科回应现实之学术自觉。

其三,教育实践之深融合。崔应贤教授团队关于语文教育与创新能力之研究,彰显文章学之实践品格。昔年韩愈倡"文以明道",今人论"文以启智",其理一也。文章学之生命力,正在于能贯通古今,连接理论与实践。

此次会议汇聚两岸四地学者,规模空前。香港杜若鸿教授之比较视野,台湾王秀云教授之跨文化研究,与大陆学者形成有益互补。此种学术共同体之构建,实为中华文章学发展之重要契机。

然亦当清醒认识到,文章学研究仍面临理论体系待完善、学科边界待厘清等挑战。建议学界可进一步梳理文章学与语言学、修辞学等相关学科之关系,建立更具解释力之理论框架。

要之,此次会议既承续"文道合一"之传统,又回应时代之问,为构建中国特色文章学学术体系作出重要探索。吾辈学人当继往开来,使这门古老学问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