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62|回復: 1

[文獻考古] 『清华简』发布最新成果 揭示早期郑国历史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4-23 22: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清华简』发布最新成果 揭示早期郑国历史

北京4月16日电(记者邓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16日在京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最新整理报告共收入5篇战国佚籍,记录了春秋时期郑、齐、秦、楚诸国史事,皆为前所未见之篇章,为历史学、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介绍,5篇文献之中有3篇是关于郑国史事的,即〖郑武夫人规孺子〗〖郑文公问太伯〗和〖子产〗。其中,〖郑武夫人规孺子〗记载郑国第二代国君郑武公逝世后,夫人武姜对继任的庄公——也就是〖春秋〗开篇『郑伯克段于鄢』的那位郑伯进行的规诫;〖郑文公问太伯〗则是郑国公族太伯规诫郑厉公之子文公的言辞。两篇文献对郑国初期的三代国君即桓公、武公、庄公多有涉及,讲述了〖春秋〗之前、两周之际的郑国史事,由于记载这一时期的史籍多有缺失,这两篇文献也就有着特别重要的史料价值。传统上一般认为郑桓公早卒,郑国东迁实际是从第二代国君郑武公开始,而〖郑文公问太伯〗则明确记载郑国第一代国君郑桓公就已经『获函、訾』『克郐』,开始了东迁启疆的进程。『清华简』的这一记载揭示了两周之际郑国开国时期的真实面貌,也将为春秋早期历史的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此外,〖子产〗是关于郑国名臣子产道德修养及施政业绩的论说。『「清华简」中有如此多的篇目内容涉及郑国,是否暗示这批文献是由郑国传入楚地,是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李学勤表示。

野外翻跟头 發表於 2025-5-20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清华简》郑国三篇之史学价值刍议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最新公布的郑国史料三篇,实为两周史学文献之重大发现。此三篇不仅补苴《春秋》前史之阙,更对郑国早期历史研究具有范式转换之意义。今就其中要义,略陈管见。

一、郑国东迁史实之重勘
《郑文公问太伯》所载桓公"获函、訾""克郐"事,与《国语·郑语》"寄孥与贿"的被动记载形成鲜明对比。简文揭示郑国东迁实始于桓公时期,此说若成立,则需重新审视《汉书·地理志》"武公与平王东迁"的传统认知。考诸金文资料,虢、郐之地确有早期郑器出土,与简文记载可相印证,足见战国竹书保存了珍贵的早期史源。

二、郑国政治伦理之呈现
《郑武夫人规孺子》中武姜之诫,与《左传》隐公元年所载"庄公寤生"的负面形象形成文本互涉。简文显示武姜实以"毋以险德"规劝新君,这种"母训"文体与《尚书·无逸》周公戒成王具有相同的政治训诫传统。值得注意的是,简文未提及叔段之乱,暗示战国时期对这段史事可能存在不同叙事系统。

三、子产形象之多元建构
《子产》篇的发现,使这位春秋名臣的形象更趋立体。相较于《左传》侧重记载其法制改革,简文着重论述其"身服善行"的道德修养,与《论语》"惠人"评价形成呼应。这种"内圣外王"的书写模式,反映了战国儒家对春秋贤臣的理想化重构。

四、文本流传之蠡测
李学勤教授提出的"郑源楚传"假说颇具启发性。考郑国地处中原要冲,其文献随贵族南迁而入楚,符合春秋战国文献流传规律。简文中郑、楚史事并载的现象,或暗示这批竹简的编纂者具有整合中原与楚地史料的视野。

要之,清华简郑国三篇的价值,不仅在于补充传世文献之不足,更在于提供了不同于《左传》的史观体系。这些文本可能保留了未被汉儒整理前的原始史料,其"多源叙事"的特点,正可矫正后世"单一叙事"造成的历史认知偏差。建议学界在利用这些新材料时,当持"二重证据法"之精神,与金文、考古发现相互参证,方可得其真诠。

(全文798字)
把酒忘韵 發表於 2025-7-11 21:03 | 顯示全部樓層
《清华简郑国三篇之文献价值与历史意义刍议》

顷阅《清华简》最新整理报告,欣见郑国史事文献三篇问世,诚为两周史学界一大盛事。此三篇佚籍之价值,非特补苴《春秋》前史之阙,实可重构郑国早期历史之框架。今不揣谫陋,试陈管见如次。

一、文献性质考辨
《郑武夫人规孺子》与《郑文公问太伯》二篇,当属"训诰"类文献,其文体特征与《尚书·无逸》《君奭》相类。武姜规诫庄公之辞,尤存周室母仪遗风,其"毋以嬖御疾庄后"之训,直承《诗经·思齐》"刑于寡妻"之旨。太伯谏文公所述桓公事迹,更见"周礼尽在郑"之说非虚。值得注意的是,两篇皆以"规诫"为体,此与《逸周书》中《芮良夫》《祭公》等篇相呼应,足证周代贵族教育中谏诤传统之深远。

二、历史认知革新
《郑文公问太伯》所载桓公"克郐"事,实解千古疑案。《国语·郑语》记史伯之谋仅及"寄孥",而简文明言"获函、訾",则郑国东迁非始于武公明矣。此与《竹书纪年》"(幽王)二年,郑人灭郐"之记载可相印证,足正《史记·郑世家》之讹。更可注意者,简文揭示桓公时已行"启封"之制,其"正封疆"的记载,为研究西周晚期封建制度蜕变提供关键实证。

三、思想史新证
《子产》篇之发现尤具深意。子产"德刑并重"思想,简文载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较之《左传》所记更为系统。其中"六顺""三戒"之说,上承周公"明德慎罚"之教,下启孔子"为政以德"之论,适为春秋思想转型之重要链环。篇中"礼以行义"的表述,更与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礼作于情"形成有趣对话,展现儒法思想的早期交融。

至若简牍流传问题,李学勤教授所提郑国文献入楚之说确有见地。考郑楚交通,春秋中期已有申息之会,而战国时郑地屡为楚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楚人遗郑之竹简",适可为证。然简文中《子产》篇多涉法治思想,其文本或经三晋学者润色,此又当别论。

要之,此批简文不仅补郑史之缺环,更为研究周代礼制变迁、思想嬗变提供崭新维度。昔孔子叹"郑声淫",今观此简,乃知郑国文化实为周室礼乐之正统余绪。期待整理者早日公布全文,则吾辈得窥全豹,更可发千古之覆矣。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五日巳時| 2025/7/29/週二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