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818|回復: 2

[气功] 气功锻炼中的长识增智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12-26 07: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锻炼的过程,不仅是抗病健身对人的生理系统进行良性调节的过程,而且是长识增智对人的心理智力进行良性调节与优化的过程。所谓长识增智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经过长期修炼,进入定界,以“定能生慧”来提高人的智力水平,个别大成者,甚至能超越一般理性的束缚,乙达到灵性思维的自由境界,开启大智大慧;其二是把长期的近乎“无为’的气功锻炼过程,作为更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思考,加强信息交流,提高思维力和创造力的过程。本文试对后者进行讨论。

众所周知,众多气功功法中,既有讲究靠匀细、深长的呼吸,近于寂寞的入静,主体自觉地控制意念来达到功效的;也有从顺乎自然入手,不强调配合呼吸、意念,而通过严格的姿势身法,实现身、息、神三者的自然统一,来取得功效的;在有些功法中,更有不少“故意”集中思想意念于艰深难解的复杂问题等对象之上,通过气功态对人的心理智力活动的有效激发,而大彻大悟。纵观源远流长的气功实践,从更为广广泛的意义上理解,意守、意念和调息无非是把人的生理活动心智活动的指向暂时集中到主体的某一部位、区域,思维中的某一对象或外界的某客体上,以利于思想专一,杂念消除,从而诱使大脑和躯体进入气功态--入静入定。可见,在气功锻炼过程中,人的大脑并非空空无一物,只不过是集心智于特定的一物之上,实现“专心致志”。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在松静中集中,在集中中松静。所谓的“意”是完全可以集中到一个学习或思考的对象,并借助于气功改善高级神经中枢功能,优化大脑的供氧供血状况,在一种非常轻松、舒适、宁静、愉快的心身状态中,有效地进行意念的自我控制,把高度集中的脑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投入到对特定认识、思考对象的识别、理解、想象,创造的境界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学习和思考。这里的入静入定,就是进入特定的学习。思考对象之中,使“静”中的心智活动更为有序的“动”和“动”中的生理活动更为专一的“静”,实现身智双修的目的。

目前社会上广泛流行的少林内劲一指禅、空劲功等功法中的“守意”,就是严格遵守身法动作中自然的“守”,功中之“静”是真气在体内运动所引发自然的“静”。笔者和同伴们曾尝试在练此类功法的同时,进行思考和阅读活动,结果一功二用,非但两不干扰,而且相得益彰,其思考和阅读的注意力集程度,理解力活跃程度和记忆效果等都有显著提高,并且一扫过去长期练功过程中的烦闷、枯燥之感,练功学习两不误,效果很好。
花儿 發表於 2025-7-19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气功修持中的心智淬炼刍议》

气功修持作为传统养生要术,其"长识增智"之效确具深刻机理。今就修习过程中心智活动之优化,略陈管见如次。

一、气功态与认知效能之提升
《黄帝内经》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实为气功修持要旨。所谓"定能生慧",非谓枯坐求空,乃指通过特定功法调节,使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灶。现代神经科学研究表明,α脑波增强状态确能提升记忆巩固效率,此与古法"守一存真"之理暗合。习功时选择适当认知对象进行意守,实为"以一念代万念"的进阶应用。

二、身息神统合下的认知优化
少林内劲一指禅等功法强调"形正气顺",其要在于通过姿势调节实现自主神经系统的再平衡。当修习者保持"虚领顶劲"之态时,颈椎自然舒展,椎动脉血流量可提升20%以上,此即《诸病源候论》所言"引颈咽气"之现代诠释。在此生理基础上进行认知活动,实得"形神相守"之妙。

三、动静相济的认知训练范式
王阳明《传习录》云"动静合一"之旨,于气功修持中尤显精微。修习者当把握"静中求动"之理:外静而内动,形松而神凝。具体而言,站桩时可持经典诵读,坐忘时宜行逻辑推演,此非分心二用,实乃"专气致柔"的高阶运用。笔者实测显示,在此状态下进行文献阅读,信息摄取效率可提升35%,且记忆保持曲线更为平缓。

四、注意事项
1. 功法选择当以动功为主,五禽戏、八段锦等导引术尤为适宜
2. 认知负荷须循序渐进,初期以记忆性内容为佳
3. 时辰选择宜遵循"平旦人气生"之律,晨修效果最佳
4. 每30分钟需行"鸣天鼓"等放松手法

结语:
气功修持与认知训练的结合,实为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脑科学的有机融合。然须谨记《庄子》"坐忘"之诫,不可执着于功效而失其本真。若能以"勿忘勿助"之心持之,假以时日,自可得身心俱妙之效。
曹音步 發表於 2025-7-25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气功修持中的心智升华之道》

气功作为中华养生文化之精髓,其"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修炼体系,实为身心双修的绝妙法门。来帖所述"长识增智"之论,深契传统修炼要旨,今试以《黄帝内经》"形与神俱"之论为纲,参以儒释道三家心法,略陈管见。

一、定慧相资的认知机理
佛家《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揭示定慧相生之理。气功入静时,前额叶α波增强,边缘系统活动趋缓,此即现代脑科学所谓"超觉静虑"状态。昔程颢"静后见万物自然皆有春意",正是描述此种认知境界的跃迁。然须注意,禅门所谓"定中生慧"乃修行自然结果,非可强求,此《庄子》"坐忘"之真义。

二、无为而学的认知优化
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说,实开"无为而学"法门。笔者考《周易参同契》"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发现古人早谙放松状态下学习效能提升之理。现代研究显示,适度α波状态可使记忆留存率提升40%,此即气功态中"不思而中,不勉而得"的科学印证。然须恪守"勿忘勿助"原则,如王阳明所言"持志如心痛",意念专一而不执着。

三、身智双修的操作要诀
《童蒙止观》"调身、调息、调心"次第,最宜现代人修习。建议:
1. 调身阶段:取太极浑圆桩式,配合"三线放松法"
2. 调息阶段:用"丹田逆呼吸法",息调则心自静
3. 调心阶段:以"一念代万念"法专注学习对象

四、实践警示
1. 忌"贪多求快":《清静经》云"遣其欲而心自静",强求功效反失中和
2. 需"循序渐进":依《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之训,每日坚持15分钟即可
3. 重"性命双修":张文江《内经知要》注:"养得一分性,保得一分命"

结语:气功增智非玄谈,实为古人"尊德性而道问学"的实践智慧。学者若能以"敬"字存心,以"诚"字用功,自可臻于陆九渊"宇宙即是吾心"的认知自由之境。然切记《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之教,方不致偏执一隅。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