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75|回復: 2

[其他] 贾谊【新书】卷26解县诗解华夷倒悬夷狄征令臣吾为属国官必击匈奴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4-3 20:1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贾谊【新书】卷26解县诗解华夷倒悬夷狄征令臣吾为属国官必击匈奴
题文诗:
天下之势,方倒,窃愿陛下,之也.
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
天下之足,何也下也.蛮夷征令,主上之操,
天子,是臣下礼.足反居上,首顾居下,
是倒.天下倒县,莫之能解,犹为国有,
?非特倒县,又类躄且,病痱夫躄,
者一面病,痱痛一方.今西北郡,虽有长爵,
不轻得复,五尺已上,不轻得息,甚矣.
中地左戍,延行千里,粮食馈饟,至难.
斥候者望,烽燧而不,敢卧将吏,戍者,
介胄而睡,而匈奴之,欺侮侵掠,未知息时,
于焉,信威广德.故曰:一方病矣,
医能治之.上弗肯使.天下倒,甚苦矣窃,
为陛下惜.陛下何忍,帝皇号为,戎人诸侯,
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进谏者类,
以为是困,不可解也,无具甚矣.陛下肯幸,
听臣之计,请陛下举,中国之祸,从之匈奴.
中国乘其,岁而富强,匈奴伏其,辜而残亡,
系单于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
举匈奴众,唯上之令.陛下威惮,德义,
广远,天下必固,称高号诚,俛视中国,
远望四夷,莫不如志.然后退斋,三日以报,
高庙令天,下无愚智,男女皆曰:帝果大圣.
忍以,陛下之明,承天下之,资而久为,
戎人欺傲,若此可谓,国无人矣.吾为属官,
必击匈奴,不得不击,非我族者,其心必异.
【原文】
天下之势,方倒县,窃愿陛下省之也。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也,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也,何也?下也。蛮夷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是倒县之势也。天下倒县,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非特倒县而已也,又类躄且病痱。夫躄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今西郡北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复,五尺已上,不轻得息,苦甚矣。中地左戍,延行数千里,粮食馈饟,至难也。斥候者望烽燧而不敢卧,将吏戍者,或介胄而睡,而匈奴欺侮侵掠,未知息时,于焉望信威广德,难。臣故曰:『一方病矣,医能治之。』而上弗肯使也。天下倒县甚苦矣,窃为陛下惜之。进谏者类以为是,困不可解也,无具甚矣。陛下肯幸听臣之计,请陛下举中国之祸,而从之匈奴。中国乘其岁而富强,匈奴伏其辜而残亡,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陛下威惮大信,德义广远,据天下而必固,称高号诚所宜,俛视中国,远望四夷,莫不如志矣。然后退斋三日,以报高庙,令天下无愚智男女皆曰:『皇帝果大圣也。』胡 忍以陛下之明,承天下之资,而久为戎人欺傲,若此可谓国无人矣。
【注释】
1腿瘸。
贾谊【治安策】诗解5华倒悬夷狄征令主上之操臣为属国官必击匈奴
题文诗: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也,一指,平居,不可屈伸,一二指搐,
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虽有扁鹊,不能为已.病非徒瘇,又苦蹠戾.元王之子,
帝之从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惠王之子,亲兄子也;今之,兄子之子.亲者或亡,
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蹠戾.可痛哭者,
此病是也.天下之势,方倒.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天下之足,
何也下也.今匈奴乃,嫚娒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已而,汉岁金絮,采缯奉之.
夷狄征令,主上之操;天子,是臣下礼.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如此,莫之能解,
犹为国有,?,而又类辟,且病痱夫,一面,一方.今西边,
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复,五尺以上,不轻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
介胄而睡,故曰,一方病矣.医能治之,而上不使,可为流涕,此也.陛下何忍,
帝皇号为,戎人诸侯,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进谋者率,以为是固,不可解也,
具甚矣.臣料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以天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
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行臣计请,必系单于,颈制其命,伏中行说,
而笞其背,举匈奴众.唯上之令.今不猎猛,敌猎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玩细娱而,
不图大患,非以为安.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而直数百,里外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
【原文】
天下之势方倒县124。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125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奴126嫚娒127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128也,而汉岁金絮采缯129以奉之。夷狄130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131,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莫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非亶132倒县而已,又类辟,且病痱133。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今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134不轻得复,五尺以上135不轻得息,斥候136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137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医能治之,而上不使,可为流涕者此也。
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138诸侯,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进谋者率以为是,固不可解也,亡具甚矣139。臣窃料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之。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140以主匈奴?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141而笞142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今不猎猛敌而猎田彘143,不搏反寇而搏畜菟144,玩细娱145而不图大患,非所以为安也。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而直数百里外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
【注释】

124.县(xuán):系挂。【国语·晋语】:『骊姬请使申,处 曲沃以速县。』注:『缢也。』
125.蛮夷:亦作『 蛮彝 』。 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专指南方少数民族。【书·舜典】:『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史记·孝武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126.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战国 时游牧于燕 、赵、秦以北地区。其族随世异名,因地殊号。 战国 时始称匈奴和胡。
127.嫚娒:亦作『 嫚侮 』。 轻蔑侮辱。
128.亡已:无已,没完没了。颜师古注:『亡已,言不可止也。』
129.金絮采缯:金絮:银两与绢;采缯:彩色丝织品。
130.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 ,北方部族为狄 。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131.共贡:以贡品奉献。共,通『 供 』。【史记·燕召公世家】:『使燕共贡天子,如成周时职。』
132.亶:古同『但』,仅;只。
133.病痱:患风病。痱:古代称偏瘫症。
134.长爵:高的爵位。
135.五尺:即『 五尺之僮、五尺之童 』。 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136.斥候:亦作『 斥堠 』,古代的侦察兵,起源于汉代,并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分骑兵和步兵。
137.介胄:铠甲和头盔;介:甲;胄:盔。
138.戎人: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
139.亡具甚矣:太没才能了。亡:无;具:才能,如【文选·李陵·答苏武书】:『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
140.属国:附属国,此处是典属国的省称,官名,秦始置。掌管与少数民族往来的事务,西汉沿之。
141.中行说(Zhōngháng Yuè):西汉文帝时人,原为宫廷太监,后因陪送公主到匈奴和亲而对汉王朝怀恨在心,转而投靠匈奴,成为单于的重要谋臣。
142.笞:用鞭杖或竹板打;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
143.田彘:彘(zhì):猪。
144.畜菟:家兔。菟,通『 兔 』。
145.细娱:指游乐。游乐对军国大事言为细事。
 【译文】
天下的形势,正像一个倒吊着的人一样。天子,本来是天下的头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天子的地位至高无上。蛮夷,本是天下的双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是卑贱的属臣。现在匈奴态度傲慢,侮辱朝廷,侵占土地,掠夺财物,对汉朝非常不敬,给天下制造的祸患,已经无以复加。但是汉朝廷却要每年向匈奴奉送黄金、丝棉和绚丽的丝织品。蛮夷向汉朝发号施令,这是行使人主的权力;天子向蛮夷恭敬地纳贡,这是在行属臣的礼节。脚反而朝上,头反而朝下,这样头脚倒置,谁也不能解救,这还能说国家有贤明的人吗?还不仅仅是头脚倒置,还有足病,而且又有风病。足痛,痛的是一边,风病,痛的是一方。如今西部和北部的边郡,虽然封有高爵守边,仍然免除不了敌人入侵的忧患,从老至幼都因为战备而不得安宁,侦察人员要观察烽火而不能睡觉,将士则披着铠甲而睡,所以我说痛的是一方。医生能够治愈这种病,但是陛下却不让他治,这是应该为之流泪悲伤的事。
陛下怎么忍心以帝皇的尊号去作匈奴的诸侯,位势既已卑下屈辱,但祸患却不因此停息,长此下去怎么会有穷尽!进谏的人大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他们本来就不能解决,太缺乏治安的办法了。我私下估计匈奴的人数不过汉朝一个大县的人数,拥有广大天下的汉朝被只有一县人口的匈奴所困扰,我深为当政者感到羞辱。陛下怎么不让我作属国官去掌管匈奴事务?低照我的计谋,一定勒住单于的脖子而杀了他,降伏叛徒中行说而用鞭子抽他的背,率领匈奴的官民只听陛下的命令。现在不去征服敌人而去猎取野猪,不捕捉造反的盗贼而去捕捉畜养的兔子,沉湎于微小的娱乐中而不考虑消除国家的大患,这不是用来安定天下的办法。威德本来可以远播于四海之外,但现在距离长安只有数百里之外的地方,朝廷的威严和政令都不能被接受,这又是应该为之流泪悲伤的事。
覃希松 發表於 2025-6-5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解县》之義與賈誼的華夷秩序觀考論

賈誼《新書·解縣》篇所論「華夷倒懸」之勢,實為漢初政治思想中極具戰略眼光的邊疆理論。其文雖簡,然蘊含深刻的禮制秩序與權力話語,值得深入辨析。

一、「首足之喻」的禮制淵源
「天子者天下之首,蠻夷者天下之足」的論述,實本於《周禮·夏官》「辨邦國都鄙之服」的畿服制度。賈誼將身體政治學投射於空間秩序,強化了「中國居中馭外」的傳統觀念。此說與《公羊傳》「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的差序格局一脈相承,但更突出權力關係的絕對性。值得注意的是,其「倒懸」之喻直指漢文帝時匈奴「嫚侮侵掠」的現實困境,具有強烈的時政批判色彩。

二、「征令」與「供貢」的權力話語
篇中強調「蠻夷征令,主上之操」的命題,實質是對《尚書·禹貢》「五百里荒服」制度的理論改造。賈誼將周代「要服者貢,荒服者王」的柔性規範,轉化為具有強制性的權力話語。這種轉變反映漢初儒者面對匈奴問題時的務實態度:既堅持「王者不治夷狄」的《春秋》大義,又主張「屬國官必擊匈奴」的現實策略,體現了理想秩序與現實政治的張力。

三、軍事主張的經學依據
「臣為屬國官必擊匈奴」的宣言,需置於漢代「《春秋》決獄」的思想背景下理解。賈誼引《左傳》「德以柔中國,刑以威四夷」之義,將軍事行動納入禮制框架。其《治安策》所謂「建三表、設五餌」的羈縻策略,與本篇強硬立場形成互補,共同構成「德刑並用」的完整邊疆理論體系。這種思想直接影響了董仲舒「以夏變夷」說的形成。

要言之,《解縣》篇雖篇幅簡短,卻集中體現了漢儒處理夷夏關係的辯證思維:在堅守文化等級秩序的同時,不回避武力鎮懾的必要性。這種既保持禮制原則性又具政治靈活性的特質,正是賈誼思想超越戰國策士之所在,亦為後世處理邊疆問題提供了重要思想資源。
新国人 發表於 2025-6-20 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解县》华夷之辨与贾谊的安边策论

贾谊《新书·解县》篇所论"华夷倒悬"之局,实为西汉初期边疆危机的深刻写照。其文以人体喻天下,提出"天子者天下之首,蛮夷者天下之足"的政体论,绝非简单的华夷对立观,而是蕴含着汉代士人对理想政治秩序的深刻思考。

一、倒悬之势的病理诊断
贾谊所谓"倒悬",实指汉文帝时期匈奴屡犯边境而汉廷和亲纳贡之非常态。考《汉书·匈奴传》,文帝三年匈奴入寇北地,"杀略人民甚众",朝廷却"复遣宗室女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这种"夷狄征令,天子供贡"的反常现象,恰如首足易位之病态。贾谊以"解县"(解除倒挂)为喻,实为对黄老无为政策的反思,其深层逻辑源自《春秋》"尊王攘夷"的微言大义。

二、属国官制的战略构想
文中"臣请为属国官以主匈奴"之议,实开汉代属国制度先声。考《汉书·百官公卿表》,典属国"掌蛮夷降者",贾谊建议实为将匈奴纳入汉帝国宗藩体系的政治设计。其要义非在武力征服,而在通过"三表五饵"(《新书·匈奴》)的怀柔政策,使匈奴"稽首称藩"。这种"以夏变夷"的思想,与《礼记·王制》"修其教不易其俗"的治理智慧一脉相承。

三、华夷秩序的礼制本源
贾谊强调"天子供贡是臣下礼",实本于《周礼·大行人》"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世一见"的朝贡制度。其华夷观并非种族歧视,而是强调礼乐文明对野蛮的教化责任。如《解县》篇后文所论"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可见其主张以文化软实力化解边患,这种思想在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的春秋学中得以深化。

今观贾谊之论,其价值不仅在于安边策略,更在于揭示了华夏文明"以文化成天下"的根本特质。当文明中心丧失文化向心力时,"倒悬"之危始生。这对当代处理国际关系仍具启示: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武力威慑,而在于文明价值的感召力。贾生之叹,千古同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