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37|回復: 2

[道学研究] 谭峭【化书】卷2术化诗解6大同情通万物帝师虚无不受琥珀道在忘形求情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1-19 17:1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谭峭【化书】卷2术化诗解6大同情通万物帝师虚无不受琥珀道在忘形求情
题文诗:
含虚,含神,含气,含明,
含物.达此理者,情可以通,形可以同.
同于火者,化为火,同于水者,化为水,
同于日月,化为日月,同于金石,化为金石.
唯大人能,无所不同,无所不化,足可以与,
虚皇并驾.同气相求,同类相招,情通宇内,
古今一情.非求,鉴于物而,物自投之;
非求,饱于气而,气自实之.是故鼻也,
以虚受臭,耳虚受声,目虚受色,舌虚受味.
所以心同,幽冥则物,不受;神同虚无,
事无不知.是以大人,虚无,其微,
羽符至怪,阴液甚奇,可以守国,可以救时,
可以坐为,帝王之师.空纳万境,静了群动.
琥珀不能,呼腐芥草,丹砂不入,焦金磁石,
不取惫铁,元气不能,陶炉.所以大人,
善用五行,之精善夺,万物之灵,食天人禄,
驾风马荣.其道也在,忘其形而,求其.
至情无形,至无而有,至虚而实,情真自得.

化书之43:大同

【原文】

虚含虚,神含神,气含气,明含明,物含物。达此理者,情可以通,形可以同。同于火者化为火,同于水者化为水,同于日月者化为日月,同于金石者化为金石。唯大人无所不同,无所不化,足可以与虚皇并驾。【译文】
形体中的虚无,与形体外的虚无相通;形体中的意识,与形体外的意识相通;形体中的元气,与形体外的元气相通;形体中的太极,与形体外的太极相通;形体的实体,与形体外的实体相通。达到这种状态的,情绪可以相通,形体亦可以相同。与火相同的可以化为火,与水相同的可以化为水,与日月相同的可以化为日月,与金石相同的化为金石。唯有道德高深的无所不同,也就无所不化,其成就足可以与虚皇并驾齐驱。

【注释】

虚皇:道教神祗名称。又名元始天尊。

化书之44:帝师

【原文】

镜非求鉴于物,而物自投之;橐非求饱于气,而气自实之。是故鼻以虚受臭,耳以虚受声,目以虚受色,舌以虚受味。所以心同幽冥,则物无不受;神同虚无,则事无不知。是以大人夺其机,藏其微,羽符至怪,阴液甚奇,可以守国,可以救时,可以坐为帝王之师。

【译文】
镜子并非是乞求物体来照镜子,而物体自己将形象投入其中;风箱并非想要用空气填饱肚子,而空气自己进来填满风箱。因此鼻子由于里面有空虚的地方而闻到气味,耳朵因为里面有空虚的地方而听到声音,眼睛因为里面没有颜色而看到颜色,舌头因为本身没有味道而品尝出味道。所以,心处在幽远玄妙之地,则没有什么东西不被感觉到;意识沟通虚无,则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因此道德高深的人懂得了空虚是无所不受无所不知的关键,隐匿行止而不出风头,服饰形象异于常人,把握阴阳变化的手段奇妙,可以守卫国家,可以解救时难,也可以成为帝王恭请的老师。

化书之45:琥珀

【原文】

琥珀不能呼腐芥,丹砂不能入焦金,磁石不能取惫铁,元气不能发陶炉。所以大人善用五行之精,善夺万物之灵,食天人之禄,驾风马之荣。其道也在忘其形而求其情。
【译文】
不能将琥珀称为腐烂芥草,不能将丹砂投入融化的金属中,不能用磁石来吸取铁渣,不能用生命元气点燃冶炼陶器的炉子。所以道德高深的人善于使用五行的精华,善于夺取万物的灵气,享用神仙的福运,享有驾驭以风为马的车驾荣誉。其根本在于忘掉了形体而致力于与无形和万物的心理相通。
高杉 發表於 2025-6-11 05:12 | 顯示全部樓層
《化书》卷二「术化」章阐微——论同形通情之道

谭峭《化书》卷二「术化」章以「虚含虚、神含神」为发端,揭示万物同源、形神相摄之理。此段经文虽简,然深契道家「物化」「齐物」之旨,今试析其要义。

一、虚明含摄:万物同构之本
「虚而含虚,神而含神」者,言道体本虚而能容万有,神妙无方而潜运众形。此说承《老子》「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之论,亦合《庄子》「通天下一气」之观。谭峭以「含」为枢机,谓虚中有虚、神中藏神,层层相摄,如镜照镜,光光互映。此即「道在忘形」之真谛——形器虽殊,其本归一,故能「情可以通,形可以同」。

二、同形相化:物我交融之机
「同于火者化为火,同于水者化为水」二句,非指幻术,实喻心物相应之理。盖火性炎上,水性润下,人若凝神于火,则心志炽然;注念于水,则意态柔顺。此乃「神气交感」之验,犹琥珀拾芥、磁石引针,自然相召。谭峭借此申明:万物皆具「可化」之性,惟「同情」者能契其机。所谓「帝师虚无」者,正谓圣人以虚怀体道,故能不滞于形,与造化同游。

三、忘形求情:体道之终极
末句「道在忘形求情」为全章眼目。道家言「忘形」,非弃形骸,乃破执形之障;言「求情」,非逐俗情,乃返本真之性。谭峭以「琥珀」为喻(按:琥珀为松脂入地所化),暗指形质虽变而精诚不灭。人若能忘外饰之形,直探内蕴之情,则火、水、日月皆可成为精神投射之境,此即「万物与我为一」的实践工夫。

结语
《化书》此章以简奥之言,统摄形神、物我、虚实之辨。其旨归在于:透过「虚含」的修养,达致「同情」的境界,终成「同化」的妙用。学者当由此悟入,不执文字,方得谭峭「术化」之真义。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依《化书》文本脉络,融会老庄思想,兼顾义理分析与实践指向,力求展现谭峭「物化」哲学的深度与超越性。
次次挂科 發表於 2025-7-18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化书》卷二「术化」章第六段阐微——论同形通情之道

谭峭《化书》卷二「术化」章此段文字,虽仅五十余言,然深蕴道家"物化"精义,其要旨可析为三层:虚明含摄之本、同情通形之机、化物同象之验,三者环环相扣,直指道家修炼之核心。

一、虚明含摄:道体之根本
"虚而含虚,神而含神"五句,实言道体层层相摄之妙。首"虚"字为道体本然,次"含虚"则显道体自足,不假外求。后四句递进演绎:神、气、明、物皆具此自含特质,犹《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之序,而谭峭更强调"含"而非"生",突显万物本具道性,非由外铄。此与《庄子·齐物论》"道通为一"相呼应,然较之更重内在蕴含之能动性。琥珀拾芥、磁石引针之喻,正可解此"含"字真谛——非强制摄受,乃自然感应。

二、同情通形:物化之枢机
"达此理者,情可以通,形可以同"二句,点破修道关键。"情通"为先,"形同"为果。此处"情"非俗谓情绪,乃《周易·系辞》"精气为物"之精微动能。谭峭承《淮南子》"形者生之舍,气者生之充,神者生之制"之说,而更强调以神驭气、以气融形之次第。所谓"忘形求情",实指超越形质束缚,直契万物共相之"气韵",此即张载《正蒙》"太虚即气"说之先声。

三、同象化物:实证之境界
末四句以火、水、日月为例,非徒比喻,实指修炼者"与物冥合"之实证境界。《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乃此境前阶,谭峭所言则更进一步——当修者内在气机与外物达成同频共振,则形质界限自然消弭。此说与内丹家"采日月精华"功法暗合,然谭峭以"化"代"采",更契道家自然无为旨趣。值得注意的是,"化为日月"非肉身幻化,乃心性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之证悟,此即《周易参同契》"类如鸡子"之象喻真义。

结语:帝师虚无的现代启示
此段文字表面言修炼秘法,实则蕴含深刻生态智慧。"虚无不受"非消极避世,恰是破除人类中心执障,达致万物平等观照之钥。当今生态危机,根源正在强分物我、宰制自然。谭峭"大同情通"之说,实为古人留给今人的精神药石——唯有体认万物互含互摄之本真,方能重建天人和谐。学者当由此入手,勿执文字相,方得《化书》三昧。

(全文798字,谨遵字数之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