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43|回复: 3

[诗词赏析] 当年称意须为乐 不到天明未肯休

[复制链接]
中华古诗词 发表于 2018-12-24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年称意须为乐 不到天明未肯休

当年称意须为乐 不到天明未肯休

少年行
《唐·令狐楚》
霜满中庭月过楼,
金尊玉柱对清秋。
当年称意须为乐,
不到天明未肯休。

注释

1、金尊:即金樽,酒杯的美称。玉柱:石柱的美称。

译文

庭院里霜满地,月亮已过了小楼,

倚着玉柱畅饮,欣赏那深秋景色。

当年的称意,不过是片刻的快乐,

开怀畅饮不到天明,不肯罢休啊。

赏析

这一首诗是作者年老时饮酒回忆过往之作。第一句先点明环境:这是一个下霜的清晨,月亮已经过了小楼。这就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在唐代,以清晨为诗作的时间的着实不多,可以说,作者在这里写清晨是非常新颖的。然后写作者倚着柱子,观赏深秋景色,这里就照应了前面,只有深秋才下了霜。后两句述怀。过去的称意和快乐早就过去,诗人只能饮酒直到天明也不罢休了。

游客  发表于 2018-12-25 07:15
在唐代,以清晨为诗作的时间的着实不多,可以说,作者在这里写清晨是非常新颖的。
游客  发表于 2018-12-26 18:38
过去的称意和快乐早就过去,诗人只能饮酒直到天明也不罢休了。
无恙 发表于 2025-4-2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行》诗境蠡测——令狐楚晚年诗心发微

令狐楚此作,诚乃中唐七绝之隽品。全诗以"霜满中庭"起兴,至"未肯休"作结,短短二十八字间,既见物候变迁之象,复含人生感喟之思,实得唐人绝句"含蓄深远"之三昧。

首句"霜满中庭月过楼",以白描手法勾勒深秋晓景。霜华满庭,暗示夜饮之久;月影西沉,暗喻年光之逝。此中"满"字与"过"字最见锤炼之功:霜气之浓烈,时光之流逝,皆在这两个动词中宛然可见。次句"金尊玉柱对清秋",忽转华美意象,金玉相映,却以"清秋"作结,形成富贵气象与萧瑟节候的强烈反差。此中"对"字尤妙,既是人物与秋景的相对,亦是盛年与暮岁的对望。

诗眼当在第三句"当年称意须为乐"。此处"当年"二字,实乃全篇枢机。令狐楚历仕德、顺、宪、穆四朝,官至宰相,晚年却遭贬谪。此"称意"之乐,非泛指少年欢愉,实暗指其元和年间执掌枢要的辉煌岁月。末句"不到天明未肯休",表面写彻夜畅饮,深层却是对逝去政治生命的无尽追怀。这种"以酒续昼"的狂态,恰与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异曲同工,然太白之饮见豪情,令狐之饮见悲怆。

此诗艺术之妙,尤在时空处理。前二句写当下之晨景,后二句忆昔时之欢宴,而"霜满""月过"的清晨景象,实为通宵达旦饮酒的结果。这种倒叙手法,使现实与记忆形成蒙太奇般的叠印效果。更值得注意的是,诗人选用"少年行"旧题写晚年心境,恰与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形成跨时空的呼应,共同构建了中晚唐诗人对青春与权力的双重反思。

今人读此诗,当识得三层境界:表层是文士悲秋,中层是宦海追忆,深层则是人类共通的永恒之叹——对不可逆时光的徒然抗争。令狐楚以宰相之才运斤成风,终将一生感慨凝练为这四句晶莹绝唱,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者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