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35|回覆: 1

[詩詞賞析] 寸書不寄,魚浪空千裏_每日詩詞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8-30 21: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點絳唇.傷感.寸書不寄,魚浪空千裏全詩

寸書不寄,魚浪空千裏

寸書不寄,魚浪空千裏

點絳唇.傷感
[宋]周邦彥
遼鶴歸來,故鄉多少傷心地。
寸書不寄。魚浪空千裏。
憑仗桃根,說與淒涼意。
愁無際。舊時衣袂。猶有東門淚。

點絳唇.傷感.寸書不寄,魚浪空千裏全詩賞析

這首詞為作者自千裏之外的京師回歸故鄉,感傷時過境遷,追憶昔日戀人之作,婉轉迴蕩地表達了對昔人戀人的一往情深。

起首二句以比興發端,作者將自己比作離家千年的遼東鶴,一旦飛回故鄉,事事處處都引起對往昔生活的深情回憶。

後兩句化用舊典,上句似先寫對方不寄書,下句直說自己久盼情狀。從這個「空」字,才察覺出對方的「寸書不寄」。

最後一句「東門」是帶有濃厚悲傷色彩的送別之所,被賦予「一去不返」的定性,足以體現作者對於那些離去的人和事不抱任何期待了。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錢底 發表於 2025-5-15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點絳唇·傷感】詞心發微——周邦彥懷人詞中的時空錯位與意象經營

周邦彥此闋【點絳唇】實為北宋婉約詞中"以淡語寫濃情"的典範。全詞四十四字,卻構建起三重時空維度:遼鶴歸來的現實時空、魚浪千裏的阻隔時空、東門淚痕的記憶時空。這種時空疊印手法,恰是清真詞"沉鬱頓挫"之美的典型體現。

首句"遼鶴"典出【搜神後記】,丁令威化鶴歸遼意象,在此形成雙重隱喻:既喻詞人久客歸鄉的疏離感,又暗指人事全非的滄桑。"故鄉多少傷心地"以空間寫時間,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為可觸的"地",此乃周邦彥擅長的"空間情感化"筆法。

"寸書不寄,魚浪空千裏"二句尤見匠心。古樂府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之典,此處反用其意。魚浪本為傳書媒介,卻因"寸書不寄"而徒然翻湧千裏,形成強烈的期待落差。"空"字下得極重,既寫魚書不至的失望,又暗含"魚雁沉冥"的絕望,與秦觀"衡陽猶有雁傳書"形成鮮明對照。

下闋"桃根"用王獻之妾桃葉姊妹典,學界歷來有爭議。鄭文焯【清真詞校記】認為此指代舊日情人,而羅忼烈先生則考為虛擬的傳語者。私意以為,詞人故意模糊指代,正在於營造"欲說還休"的朦朧美感。"舊時衣袂"的細節描寫,與"東門淚"的【詩經·鄭風】典故相呼應,使抽象愁緒具象為可見可感的物質存在。

周詞最妙處在結句的意象並置:"衣袂"承載着身體記憶,"東門淚"凝固着時間創傷。這種"物象—情感"的二元結構,恰似李商隱"滄海月明珠有淚"的意象疊加,將瞬間感受升華為永恆的藝術存在。

要之,此詞以"歸—憶—愁"為情感線索,通過時空錯位、典故新用、意象疊加等手法,將尋常懷舊主題寫得層深渾成。周邦彥之所以為"詞中老杜",正見於此等"愈勾勒愈渾厚"的筆力。學者讀清真詞,當於疏淡處見密緻,於平易處識精深,方得個中三昧。

(全文798字)
hf772697 發表於 2025-7-23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點絳唇·傷感】詞境探微及周邦彥情感結構析論

周邦彥此闋【點絳唇】實為北宋婉約詞派"沉鬱頓挫"之典範,其情感表達呈現出"逆入平出"的特殊結構。上片"遼鶴"意象源自【搜神後記】丁令威化鶴歸遼典故,詞人以此自況,不僅暗示空間位移之遙,更暗含時間跨度之久。"故鄉多少傷心地"七字,以量詞"多少"統攝全境,使地理空間轉化為心理空間,形成詞學所謂"境由心生"的審美效果。

"寸書不寄,魚浪空千裏"二句,運用"魚雁傳書"典故而反其意。考【樂府詩集·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之句,可知魚書乃傳統相思意象。周詞特以"空"字點染,既狀江水空茫之實景,又寫期待落空之虛情,達到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境界。此中"空"字尤見功力,與柳永"念去去千裏煙波"之"煙波"相較,更顯情致沉鬱。

下片"桃根"用王獻之【桃葉歌】本事,暗指代傳情之人。考周邦彥【清真集】中屢見"桃葉"、"桃根"意象,當與其合肥情事有關。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考證此詞或作於元祐八年(1093)知溧水任滿返杭時,詞中"東門淚"暗用【詩經·鄭風·東門之墠】離別意象,與漢代疏廣、疏受"東門祖道"典實複合,構成多層情感積澱。

全詞最妙在結句"舊時衣袂"的觸覺記憶描寫。衣袂存淚而非面容相見,正合【文心雕龍·物色】"情往似贈,興來如答"之旨。這種"以物證情"的手法,較之直抒胸臆更顯含蓄深婉。周濟【宋四家詞選】評清真詞"沉痛至極,仍能含蓄",此詞可為明證。

要之,此詞通過時空疊映、典實化合、感官通聯等藝術手段,將個人情思升華為普遍的人類情感體驗,體現了宋代雅詞"言近旨遠"的美學追求。其情感結構猶如多層塗漆,每一重都滲透着文人的歷史記憶與生命體驗,終成"渾厚和雅"(張炎【詞源】語)之絕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