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34|回覆: 0

[詩詞賞析] 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

[複製連結]
中華古詩詞 發表於 2018-8-20 12: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全詩賞析

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

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

浣溪沙·荷花
宋·蘇軾
四面垂楊十里荷,
問云何處最花多。
畫樓南畔夕陽和,
天氣乍涼人寂寞。
光陰須得酒消磨,
且來花里聽笙歌。

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全詩注釋

1、問雲句:襲用韓愈【奉酬盧給事雲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詩『問言何處莢蓉多』句。下句『畫樓南畔』是『何處』的回答。

2、光陰句:承上句『人寂寞』,因寂寞無聊,所以要用酒消遣日子。唐人鄭谷【樣潼歲暮】詩:『美酒消磨日』、歐陽修【退居述懷寄北京韓侍中】詩『萬事消磨酒百分』。消磨:消遣,排遣。

3、笙(shēng)歌:合笙之歌。

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全詩譯文

四面垂柳圍繞著十里香荷。請問哪裡蓮花最多?畫樓南畔,夕陽西落。

天氣乍一變涼,給人們帶來了秋的寂寞。蕭索的光陰,需用美酒打發、消磨。暫且來此花叢,細聽吹笙唱歌。

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全詩賞析

【浣溪沙·荷花】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初秋尋賞荷花,下片寫以酒來消解因秋天而生的悲劇意識。全詞大起大落,體現了詞人仕宦寂寞的心情。

崔泓 發表於 2025-4-22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浣溪沙·荷花】詞境探微及東坡生命情調之呈現

蘇軾此闋【浣溪沙】作於元豐七年(1084年)自黃州移汝州途中,時值夏秋之交,詞人經江淮至金陵,與王安石相會後作此荷花詠懷之作。全詞以"十里荷"起興,至"聽笙歌"作結,表面寫賞荷行樂,實則蘊含深沉的生命哲思,堪稱東坡中期詞作中"以閒筆寫鬱勃"的典範。

上片"四面垂楊十里荷"二句,化用韓愈【曲江荷花行】"問言何處芙蓉多"而別出新意。韓詩以帝王游宴爲背景,蘇詞則轉爲士人獨賞。"畫樓南畔夕陽和"一句尤見匠心,"和"字既狀夕陽溫煦之態,又暗含天人相和之理。然下句陡轉"天氣乍涼人寂寞",以物理溫度之變引出心理溫度之降,此中"乍"字最堪玩味,既點明節候突變,又暗喻政治境遇之無常。元豐二年烏台詩案後,東坡對生命脆弱性的認知愈發深刻,這種"寂寞"實爲存在層面的孤絕感。

下片"光陰須得酒消磨"看似頹唐,實具三重深意:其一承鄭谷"美酒消磨日"之典,將時間焦慮轉化爲詩意棲居;其二"須得"二字顯主動選擇,與陶淵明"飲酒不得足"的被動消愁形成對照;其三"酒消磨"與"聽笙歌"構成動靜相濟的生命姿態。末句"且來花里聽笙歌","且"字最見東坡本色,既有暫且之意,又含姑且之態,在無可奈何中保持審美超越。這種"花里笙歌"的意象組合,既是對白居易"花間一壺酒"的超越,更開創了"苦中作樂"的新詞境。

此詞藝術特色尤在矛盾修辭的運用。"四面垂楊"的熱鬧與"人寂寞"的冷清,"夕陽和"的溫暖與"天氣涼"的蕭瑟,"酒消磨"的消極與"聽笙歌"的積極,皆形成張力結構。這種二元對立恰恰呈現了東坡"人間有味是清歡"的生命智慧——在認識到生命虛無本質後,仍能於具體審美體驗中獲得救贖。

較之早期【江城子·密州出獵】的豪邁,此詞更多中年人的通透;相較於黃州時期【定風波】的曠達,又添幾分文士雅趣。東坡以荷花爲媒介,將政治失意轉化爲藝術境界的提升,這種"即煩惱而證菩提"的思維方式,正是中國士大夫精神傳統的精髓所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