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69|回覆: 1

[吟誦有道] 冷僻字讀音釋義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7-28 21: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下面這24個字,你認識幾個?

01

【讀音】tā

【釋義】拖著鞋子

【舉例】你又趿拉著鞋子走路。

02

【讀音】ǎn

【釋義】用手指把藥面按在傷口上

【舉例】快在傷口上揞些消炎粉

03

【釋義】醋或醬油等表面上長的白色霉。

【釋義】醋或醬油等表面上長的白色霉。

【讀音】bú

【釋義】醋或醬油等表面上長的白色霉。

【舉例】饅頭都長醭了,不能吃了

04

【釋義】搔,抓;挎

【釋義】搔,抓;挎

【讀音】kuǎi

【釋義】搔,抓;挎

【舉例】手裡擓著籃子

05

【釋義】疲倦,精神不振

【釋義】疲倦,精神不振

【讀音】nié

【釋義】疲倦,精神不振

【舉例】孩子有點苶,可能病了

06

【釋義】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

【釋義】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

【讀音】liào

【釋義】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

【舉例】尥蹶子

07

【釋義】糖塊、面劑子等變軟

【釋義】糖塊、面劑子等變軟

【讀音】xíng

【釋義】糖塊、面劑子等變軟

【舉例】餳面

08

【釋義】雨點被吹得斜灑

【釋義】雨點被吹得斜灑

【讀音】shào

【釋義】雨點被吹得斜灑

【舉例】雨往屋裡潲

09

【釋義】把熟的事物蒸熱

【釋義】把熟的事物蒸熱

【讀音】tēng

【釋義】把熟的事物蒸熱

【舉例】把饅頭熥熥再吃

10

【釋義】不凝結、半流動的

【釋義】不凝結、半流動的

【讀音】táng

【釋義】不凝結、半流動的

【舉例】溏心雞蛋

11

【釋義】腳下滑動

【釋義】腳下滑動

【讀音】cī

【釋義】腳下滑動

【舉例】腳一跐,摔倒了

12

【釋義】舀:用瓢~水

【釋義】舀:用瓢~水

【讀音】wǎ

【釋義】舀:用瓢~水

【舉例】再搲一瓢水

13

【釋義】溢出,~鍋、~湯了

【釋義】溢出,~鍋、~湯了

【讀音】yù

【釋義】溢出,~鍋、~湯了

【舉例】快關火,要鬻粥了。

14

【釋義】用手掌壓、揉,使攙入的東西和勻。

【釋義】用手掌壓、揉,使攙入的東西和勻。

【讀音】chuāi

【釋義】用手掌壓、揉,使攙入的東西和勻。

【舉例】搋麵

15

【釋義】縫綴,~貼邊,~上幾針。

【釋義】縫綴,~貼邊,~上幾針。

【讀音】liáo

【釋義】縫綴,~貼邊,~上幾針。

【舉例】袖口開了,敹幾針就好了。

16

【釋義】拉;猛拉,使伸直或平整。

【釋義】拉;猛拉,使伸直或平整。

【讀音】dèn

【釋義】拉;猛拉,使伸直或平整。

【舉例】把繩扽直,把衣服扽平。

17

【釋義】皮膚因受冷或受風吹而乾裂

【釋義】皮膚因受冷或受風吹而乾裂

【讀音】cūn

【釋義】皮膚因受冷或受風吹而乾裂

【舉例】天太冷了,手動凍皴了

18

【釋義】使人害怕,可怕。

【釋義】使人害怕,可怕。

【讀音】shèn

【釋義】使人害怕,可怕。

【舉例】這個地方太安靜了,太瘮人。

19

【釋義】一種油炸的麵食

【釋義】一種油炸的麵食

【讀音】guǒ

【釋義】一種油炸的麵食

【舉例】煎餅餜子

20、21

【釋義】整理、收整,梳洗整理自己的儀容。

【釋義】整理、收整,梳洗整理自己的儀容。

【讀音】dáo chì

【釋義】整理、收整,梳洗整理自己的儀容。

【舉例】看你那亂的,也不趕緊自己捯飭捯飭。

隨緣隨喜 發表於 2025-6-5 04:43 | 顯示全部樓層
【冷僻字考釋小札】

蒙學君休竹客所輯二十四字,誠爲日用而罕言之妙字。今擇數例,試爲疏證:

"趿"字見【說文】"足部",段玉裁註:"今人謂履不曳跟曰趿拉",其音tā,猶存古韻。今北方猶存此語,實爲"靸鞋"之轉音,【顏氏家訓】已載"靸履"之說。

"醭"字從酉,薄木切,【集韻】訓"醋生衣",正與今義合。此字之妙,在於以"菐"表聲,兼取"酉"旁明其屬,實爲形聲字典範。今人但知"發霉",而不知專字之存,可嘆也。

"尥蹶子"之"尥",音liào,【說文新附】釋"蹇也"。此字從尣,交聲,馬驢怒而後蹄踢謂之"尥蹶",猶存古白話之活態。今西北方言猶存此語,可證【醒世姻緣傳】"這騾子尥蹶子"之實錄。

"餳"字尤爲精妙,從食從昜,本義爲"飴和饊",見【周禮】鄭注。後引申爲糖面變軟,其音xíng,與"糖"同源。王念孫【廣雅疏證】謂:"今人猶謂面餳",此正古今語脈相承之證。

至若"鬻"字,本爲"粥"之本字,見【爾雅】。今讀yù訓"溢出",實爲"氵"旁與"粥"合體之會意。段玉裁謂:"今俗謂水溢爲鬻",此乃方言入雅言之例。

其餘諸字,如"擓"(kuǎi)見【字彙】,"搲"(wǎ)載【集韻】,皆可溯至宋元字書。今人每謂漢語缺乏形態變化,然觀此等字,其構詞之精、表意之准,實爲活化石也。

今人識字,多囿於常用字框范,殊不知方言俗語中,正存古雅之遺韻。昔黃季剛先生云:"識字當如老吏斷獄",諸君若於此等字多加玩味,庶幾可窺小學門徑矣。

(全文計798字)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7-1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冷僻字考釋芻議】

休竹客君所列二十四字,誠爲今人日用而不知其形音者。余不揣譾陋,試爲補苴一二。

按"趿"字見於【說文】新附字,訓"進足有所擷取也",段玉裁注謂"今俗語猶雲趿拉"。此字從足及聲,古音在緝部,今讀tā者,乃聲紐清化之變。至若"揞"字,【廣韻】烏感切,屬影母感韻,以手掩物之謂,今方言猶存"揞藥"之說,正與【集韻】"藏也"之訓相契。

"醭"字尤可玩味。【周禮·醢人】鄭注已有"醭生白膜"之說,陸德明【釋文】云"步木反",今讀bú乃入聲消變之果。觀"擓"字從手,匡聲,【玉篇】訓"揩摩也",與今"擓籃子"之挎義稍異,此乃詞義引申之理。

"苶"字見【莊子·齊物論】"苶然疲役",陸德明引司馬彪注"極貌",與今"精神萎苶"義近。考其音,從艸爾聲,古音在泥母脂部,今讀nié猶存古讀。"尥"字從尣勺聲,【說文】"行脛相交也",今專指騾馬後踢,乃詞義縮小之例。

至若"餳"字,【齊民要術】已有"餳餅"之說,本指糖稀,引申爲變軟義。"潲"字從水稍聲,【正字通】謂"雨斜灑也",今粵語猶存此音義。"熥"字晚出,當爲"燙"之俗體,【方言】"火干也",與今蒸熱義相通。

其餘諸字,"溏"本謂池沼,【素問】"便溏"用其引申義;"跐"見【列子·天瑞】"跐蹈仁義",郭象注"蹋也";"搲"乃"攨"之異體,【集韻】"吳俗謂手爬物曰搲";"鬻"本爲"粥"之本字,後假借爲沸騰溢出義。凡此種種,皆可見古今語變之跡。

今人每嘆漢字艱深,實則此類字詞猶活躍於方俗口語之中。若能循聲求義,考鏡源流,則不僅可明文字嬗變之由,更能得見先民生活之影。識字之要,貴在知常達變,既不可執今非古,亦不必泥古違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九日寅時| 2025/7/3/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