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08|回復: 0

[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认为『太累』也是一种病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7-18 13: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如果总是感到太累,睡不醒,全身没劲儿,可别以为这只是简单的犯懒,中医理论认为你有可能是患上了慢性疲惫综合征。如果不把它当回事儿,任其发展,还可能因此患上其它更严重的疾病。

慢性疲劳是→病

你有过长期无精打采的经历吗,而且不论如何休息都没有改善?那这可能是慢性疲惫综合征。以下是慢性疲惫综合征的症状:

疲惫,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喉咙痛☆脖子和腋下的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的肌肉疼痛,关节疼痛,但是并不红肿,头痛,睡不醒,体力或者脑力劳动后,超过24小时还感到极度疲劳

由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有可能是其它疾病的表现,所以当长期感到疲惫且无法调节时,就应该去看医生。但有一部分慢性疲劳综合征并没有检查出其它疾病,于是治疗就变得更加困难了。甚至有人怀疑,他们真的生病了吗?在缺乏有效治疗的情况下,疲惫越来越严重,患者还可能出现并发症,例如抑郁症。最后,他们退出社交圈,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无法工作。

中医理论认为『太累』也是一种病

中医理论认为『太累』也是一种病

在中医理论中,当我们感到疲惫不舒服时,就表明经络通道中存在气血不足、局部堵塞不通畅,或有害病理因素风、寒、湿、火、毒、与痰浊、瘀血滞留经络脏腑等不良状态。

疲劳是身体提交的→病假条

其实人感觉疲劳,就是身体在向大脑报警。如果一个人始终处于迎接刺激的备战状态中,对身体会是极大的消耗。很多『过劳死』的人,生前就处于这种持续的紧张之中,如果长期忽视这种警报,最终就可能酿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1阶段(轻度)

经络瘀堵不通,能量不足

经常经络气血能量大量消耗,五脏六腑濡养不足,长期保持某一相对固定的工作姿势,经络和局部筋肉始终处于同一应力环境,得不到舒展,造成淤堵不通,阻滞与失养加重了疲劳感和各种酸痛。

2阶段(中度)休息了反而爱生病

气血消耗进一步加剧,淤堵也更严重,身体开始认不清疾病,也失去了抵抗能力。一旦短暂的休养,出现正邪相争,身体问题就表现出来了,疾病就被暴露出来。

3阶段(重度)头昏心慌、浑身酸痛、脏器走向衰竭

长期过度疲劳,导致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皮、肉、筋骨等整体功能失常,波及经络联系的相关脏腑的功能,脏腑功能衰竭等,英年早逝的精英人群常在这个阶段出现。

慢疲真相1:油罐里没油了『思虑过度』、『熬夜晚睡』、『持续高压』、『过度透支』等消耗性生活方式,不断消耗经络气血,导致经络通道中气血不足,甚至严重亏虚。就像汽车的油罐里没有油跑不动了,经络气血匮乏不能濡养组织器官,皮、肉、筋骨、脏腑等长期处于气血「饥饿」的失养状态,功能受到影响,身体出现一系列极度疲劳症状,慢性病也会趁机而来,严重者将可能发生脏器功能衰竭。中医理论提出药方,补益,唤醒人体生化气血的』活泉『对于亏虚引起的慢疲症,关键在于通过经络补益气血,唤醒『气血生化之源』,在体内创造源源不断供应气血的「活泉」。从多气多血的经络进行调理,配合艾灸、推拿、内养功等,调整受损脏腑的功能,激活并加强脏腑气血生化能力,增加全身气血能量供给,濡养筋骨、组织器官,逐渐恢复受损组织器官的功能。根源上解决因消耗性气血亏虚引起的各种慢疲症状。

慢疲真相2:油管不通,油供不上当我们的生活处于『吃的太好』『动的太少』『坐的太久』『欲望太多』这些情况下,就会导致气血输送管道不通,好比输油管不通,有油供不上,结果一边气血『过饱』而堆积,一边气血过少『饥饿』失养脏腑器官,而表现出疲劳症状。补益,唤醒人体生化气血的』活泉『

对于瘀堵引起的慢疲症状,关键在于疏通瘀堵的经络、关窍,把各种毒浊排出体外,让气血顺利运行,濡养全身。调理时若只疏通一条经络而不疏通它的表里经,不能把整个环路疏通,那么疲劳的表现只会短暂缓解,不能标本兼调。

通过点穴顺气、刮痧、岐黄砭术等,从整体上疏通瘀堵经络环,均衡全身气血能量分布,全面调整各经脉、脏腑、系统的功能,解除机体疲劳及各种慢疲症状。

个十百千 發表於 2025-6-20 10:54 | 顯示全部樓層
《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烦劳则张",此论正可诠释慢性疲劳之病机。今就"太累为病"之说,试从三焦气化、脏腑辨证角度析之。

一、慢性疲劳之病位探赜
此症当属"虚劳"范畴,《金匮要略》言"五劳虚极羸瘦",其病机核心在于"阳气内伐"。现代人久坐少动,最易伤及太阴脾经与少阳三焦。脾主肌肉而司运化,三焦总司气化,二者失调则见"解㑊"之症(即肢体懈惰无力)。临床所见淋巴结肿、咽痛等症,实为少阳枢机不利,相火郁于腠理之征。

二、气血逆乱之传变次第
1. 太阳经气不利阶段:此时"开阖不得,寒气从之",患者多见项背强痛、恶风自汗。此时当用桂枝法调和营卫,佐以葛根升提阳明之气。
2. 阳明阖机失常阶段:表现为"大饮则气逆",食后困顿尤甚。此乃胃不和则卧不安,当用保和丸加减,尤重枳实、半夏之配。
3. 少阴精气耗损阶段:出现"目䀮䀮无所见"之症,此时非单纯补益可解,需用龟鹿二仙胶通补奇经,佐以交泰丸交通心肾。

三、治则新探
1. 寅时调肝法:晨起3-5时以桑叶、菊花轻清少阳,顺应春生之气
2. 午时养心法:日中11-13时用生脉饮加竹茹,清补少阴
3. 酉时固肾法:傍晚17-19时取六味地黄丸化裁,酌加砂仁醒脾

四、未病先防之要诀
《千金要方》云:"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建议:
1. 每辰时做"导引按蹻"十二式
2. 巳时饮三豆饮(黑豆、赤小豆、绿豆)
3. 戌时以吴茱萸末敷涌泉穴

结语:慢性疲劳实为"形神相失"之候,治疗当遵"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旨。今人但知补益,不知通调,犹如治水只知筑堤不知疏浚。若能把握三阴三阳开阖枢机,配合子午流注调养,则慢性疲劳可防可治。然切记"生病起于过用"之训,养生之道,贵在知常达变。
半日闲 發表於 2025-7-17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黄帝内经》辨"神劳"与形倦——论慢性疲劳之病机与调摄》

拜读休竹客君论慢性疲劳综合征之帖,深感此疾实为现代人"形神相离"之典型症候。今试以《内经》理论为纲,参合仲景、东垣诸家之说,析其病机三要:

一、劳伤元气,脾失斡旋
李东垣《脾胃论》言:"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今人案牍劳形,思虑伤脾,致中焦升降失司。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四肢倦怠;清阳不升则头目昏沉,浊阴不降则脘痞纳呆。此非寻常困倦,乃土德衰微之兆。观帖中所言"休息反病",正是脾虚卫气不固,稍懈则外邪乘虚而入之象。

二、肝郁化火,暗耗真阴
朱丹溪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今人昼夜操劳,肝木过亢,乙癸同源,久则子盗母气。帖中"记忆力减退""持续头痛"等症,实为肝肾阴精亏耗,髓海失充之候。王肯堂《证治准绳》特别指出:"神倦者,非惟脾虚,更有龙雷不潜之虞。"此即现代所谓" burnout "(倦怠)之本质。

三、奇经失养,督任失调
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强调:"久虚必损奇经。"长期过劳者,十二经气血既亏,必累及奇经八脉。帖中所述"淋巴结肿""关节疼痛",实为带脉不固、阴维失调之征。张介宾所谓"劳倦伤者,必及奇经",正与此合。

调摄之法,当遵《内经》"形劳而不倦"之训:
1. 子午流注养真:亥时(21-23点)三焦经旺,当寝以养百脉
2. 导引按蹻疏滞:《诸病源候论》载"挽耳引鬓"之法可通少阳
3. 食饮有节:晨饮粳米粥以实太阴,暮食核桃以补少阴

今人每以咖啡提神,此如"抱薪救火",徒耗真阴。当学孙思邈"常欲小劳"之道,形神相得,方为根本。慢性疲劳非假病,乃"五劳七伤"之渐,不可不慎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