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84|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書法家歐陽詢【九成宮】絕妙的5個細節

[複製連結]
+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7-18 12: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歐陽詢楷書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楷書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書法家歐陽詢楷書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魏徵撰文,被譽爲正書第一。

該書作筆力勁健,點畫雖然瘦硬,但神采豐潤飽滿,向上的挑筆出鋒含蓄,帶有隸意,點畫精緻準確,尤其結字布局險勁,中宮收縮,外展逶迤,疏密聚散對比強烈,卻具有超級穩定感。

不要忽略技法規律的總結,可以讓你進步更快。雖然對於歐陽詢而言,寫好一個單字,已經達到隨手寫就的至高境界,但是對其精妙之處的分析,有助於我們更好的領悟,和化爲己有。

今天我們以幾個極富代表性字爲例,來看看書法家歐陽詢作爲結構大師的結字到底厲害在哪裡?

NO.5

看似普通的『甘』字

看似普通的甘字

看似普通的甘字

這個甘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對比一下才知道:

該書作筆力勁健

該書作筆力勁健

歐陽詢寫的『甘』字,把中間的橫畫變成了斜點。對比一下兩個字,顯而易見。左圖比右圖的空間分割要複雜了很多,豐富了很多。歐陽詢的『甘』更高級了這一小小的變動,讓本來呆板的字,變得靈動了起來。這一斜點就好比漢服當中的玉佩。

神采豐潤飽滿

神采豐潤飽滿

NO.4

筆畫稀少的『上』字

筆畫稀少的『上』字

筆畫稀少的『上』字

本來應該是一個短橫,卻寫成了向上挑起的斜點。大概和『甘』字也是一個道理。也許有人會覺得這都是例外。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大多還是端正的那好,我們就從【九成宮】的第一個字開始吧...

歐陽詢的楷書大多還是端正的

歐陽詢的楷書大多還是端正的

NO.3

開門見險的『九』字

開門見險的『九』字

開門見險的『九』字

左邊是歐陽詢【九成宮】的『九』字,和後面的對比一下,很顯然,【九成宮】的『九』字是不是太斜了,很險峻吧,有點『高山墜石』的態度和感覺。不過別緊張,後面的『成』字馬上妥妥的。

【九成宮】的九字是不是太斜了

【九成宮】的九字是不是太斜了

NO.2

較高難度的『成』字

較高難度的『成』字

較高難度的『成』字

書法家歐陽詢的『成』字下面分了三個梯度層次,而其他的字卻只有兩個梯度。【九成宮】中『成』字的橫折鉤下沉的幅度很大。這是一個明顯的特徵。

NO.1

表演雜技的『宮』字

【九成宮】中『成』字的橫折鉤下沉的幅度很大

【九成宮】中『成』字的橫折鉤下沉的幅度很大

大家有沒有看出來,歐陽詢『宮』字的兩個口東倒西歪的?但是字整體看起來還是穩固的,這就是高手的境界。

表演雜技的宮字

表演雜技的宮字

歐陽詢宮字的兩個口東倒西歪的

歐陽詢宮字的兩個口東倒西歪的

你會不會想到這樣這樣的一種雜技表演呢?這就是書法家歐陽詢『不正經』之處。看似平穩,但是字的結構上會有很多小心思,小動作。我們學習【九成宮】的時候,千萬不要忽略掉這些細節,這是其中最精妙的、最耐人尋味的地方之一。過於求穩,最後容易落入俗字,成了寫字匠。

韓帥形 發表於 2025-4-21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宮醴泉銘】結構美學五解

歐陽率更【九成宮醴泉銘】乃楷書極則,其結構之精微,實爲"纖穠得中,剛勁不撓"(【書譜】語)的典範。今擇五字析其堂奧,可窺唐人尚法之精嚴。

一、"甘"字點畫易位之妙
此字以斜點代橫畫,非徒增變化耳。細究之,乃暗合"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孫過庭語)之理。左圖橫平豎直如算子,右圖一點之轉,頓生"孤蓬自振"之勢。此非裝飾之變,實爲以動破靜、以斜取正的結構智慧,猶裴將軍劍器"來如雷霆收震怒",一點之微而全字皆活。

二、"上"字挑筆的力學平衡
短橫化挑筆,非爲奇巧。觀其筆勢,實爲"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書譜】)的生動實踐。挑筆形成的45°斜角,與豎畫構成黃金分割,使三筆結構產生"擔夫爭道"般的張力平衡。此即張懷瓘所言"纖微向背,毫髮死生"的結字精義。

三、"九"字險絕的勢能轉化
其斜勢若崩崖,實爲"險不至崩,危不至失"的絕妙註腳。橫折斜度達65°,遠超常規範式,卻因撇畫弧度形成的向心力,與乙鉤的彈性蓄勢,構成動態平衡。正如【筆髓論】云"似欹反正",此字堪稱"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的教科書範例。

四、"成"字戈法的空間切割
戈鉤長度超常規三倍,卻通過三橫畫密集排列形成視覺補償。其結構暗合"計白當黑"之理:左半部筆畫聚若星宿,右部戈畫舒如雲漢,形成"密處不使透風,疏處可以走馬"(鄧石如語)的極致對比。尤其末點位置精準,恰似秤砣壓千斤,使全字危而不墜。

五、"宮"字宀頭的彈性建構
寶蓋頭左點作短豎,非爲標新。實則通過改變受力方向,使原本脆弱的"覆蓋"結構轉爲力學拱形。右鉤的蓄勢與左豎的支撐,形成"彎弧挺刃"的承重體系。下層"呂"部兩"口"左移,既避讓上部張力,又形成"疊石欲墜"的視覺趣味,堪稱"峻落反收"的典範。

歐陽公結字之妙,在於將北碑的險峻與南帖的溫潤熔鑄一爐。每處"異常"皆爲力學與美學的雙重考量,恰如虞世南【筆髓論】所言"稟陰陽而動靜,體萬物以成形"。習書者當透過刀鋒看筆鋒,不僅摹其形,更須悟其"勢來不可遏,勢去不可止"的造勢之道。如此,方得唐人楷法真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