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28|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對照糾錯·練字9大坑

[複製連結]
+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7-7 22: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毛筆在書寫過程中的動作

毛筆在書寫過程中的動作

毛筆在書寫過程中的動作

不同 『筆畫部位』,對筆豪的使用也是要講究的。筆豪的動作、筆桿的相應動作,用語言很難描述,所謂『心之所達,不易盡於明言,言之所通,尚難形於紙墨』,這是古人的感慨。

2、筆畫的『外延線』。

比如:

筆畫的『外延線』。

筆畫的『外延線』。

我們看三個『乎』的第一筆短撇:第一個是【多寶塔】,短撇的上沿線是比較直的,下沿線是向內彎曲的;第二個是【九成宮】,短撇的上沿線向內彎曲,下沿線向外彎曲;第三個是【玄秘塔】,短撇的上沿線向內彎曲,下沿線也是向內彎曲的。

3.字的輪廓

字的輪廓

字的輪廓

大形狀——也就是這個字外形,是方的,還是長的、扁的?必須首先養成一個良好的觀察習慣,首先著眼於字的外形、輪廓。小形狀——字中某個部分,也要用輪廓去概括。比如:

『暑』是個長形的字,上面的『日』是長形的,下面的『日』稍微方一些。『架』是放行的字,『而』是扁形的字。在臨寫一個字前,先做這樣的觀察、分析,對一個字的整體形狀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4、筆畫的位置關係

筆畫的位置關係

筆畫的位置關係

也可以說對應關係,就是一個筆畫與另一個筆畫的對應。寫字時,從第二個筆劃開始,就要注意這個關係。這樣,寫一個筆畫就有了很多的位置上的參照物,就容易把一個筆畫方准位置了,位置更具體了。

5、筆畫的輕重關係

筆畫的輕重關係

筆畫的輕重關係

我們在寫某一個筆畫時,有變化的節奏,有輕重快慢,這樣會使寫出的筆畫姿態變化萬千,是靈動的,活脫的。

6、筆畫的傾斜角度

筆畫的傾斜角度

筆畫的傾斜角度

我們看古人的楷書經典作品時,並不是『橫平豎直』,橫很少平,豎經常斜是現實。『橫平豎直』是要不得的。臨帖時,要研究每一個筆畫的『斜度』 。

7、筆畫的『弧度』

筆畫的『弧度』

筆畫的『弧度』

古人叫做『筆勢』,說明古代人練字很早就注意這一點了。筆勢的存在,一是爲了取得變化的效果,使得筆畫姿態更豐富;再就是形成筆畫之間的照應。

8、占格

占格

占格

就是字在格子中占的空間是不同的,我們如果對比顏柳歐以及更多經典作品,會在章法上產生疏朗、緊湊的不同效果。

9、還有一個很關鍵的一點,屬於練字的方法範疇

練字的方法範疇

練字的方法範疇

就是寫完一個字以後,不要急於寫第二遍,必須要弄清楚自己寫的字,與範本上的字的差別在哪裡,這是臨帖時觀察的重中之重。這樣做,知道改哪裡,才可以在寫下一遍時更加準確;其次是他可以更深入地認識範字到底是怎麼回事。既認識了自己,也認識了範字。用以上的幾個點觀察,研究範字,研究自己的字。

猴子撈月 發表於 2025-7-14 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臨池九要:從筆法到勢韻的進階之道】
(文/弘毅齋主)

觀休竹客君所輯"練字九坑",深契書道三昧。今不揣譾陋,試以六朝文論體例,參以歷代書論精髓,作進階闡發。

一、筆毫運動論
昔衛夫人【筆陣圖】云:"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所謂"筆豪動作",實含三階:
1. 發筆時的"逆入平出"(如短撇之蓄勢)
2. 行筆時的"衄挫相生"(見【九成宮】曲勢)
3. 收筆時的"空中作勢"(【玄秘塔】內收之法)
王右軍"錐畫沙"之喻,正是筆鋒與紙面相爭相生的絕妙註腳。

二、形神相生說
"外延線"之辨,當溯至歐陽詢【三十六法】:"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體勢。"【多寶塔】之直上曲下,顯顏魯公雄渾之氣;【九成宮】之雙曲相應,見率更內擫之姿。此非刻意求變,實乃書家性情自然流露。

三、空間經營法
"輪廓觀察"實爲"九宮格"古法之變體。昔人謂:"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今觀"暑""架""而"三字:
長形者取縱勢(如懸針垂露)
方形者重均衡(似殿閣明堂)
扁形者尚橫拓(類黃鐘大呂)
米南宮"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八字,可作結字金針。

四、勢能轉換訣
筆畫輕重非徒墨色濃淡,實關氣脈流轉。張懷瓘【玉堂禁經】論"頓挫"云:"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蘭亭序】二十"之"字各異,正得此中三昧。

五、斜正相生觀
"橫平豎直"乃蒙學訓蒙之說,智永【真草千字文】斜畫緊結,褚河南【雁塔聖教序】欹側生姿,皆證"似欹反正"之理。黃庭堅"長年盪槳"之悟,恰是斜勢取險之典範。

跋曰:
今人習字多囿於形似,殊不知"九勢"(蔡邕)、"八訣"(歐陽詢)皆以勢爲先。建議習者:
1. 每日晨課摹【書譜】三段
2. 懸腕作"永"字百遍
3. 月終對比始末作業
如此方能由形入神,終臻"心手雙暢"之境。

(全文計789字,依【佩文齋書畫譜】體例)
蘭園居士 發表於 2025-7-31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臨池九要:從筆法到勢韻的書法實踐體系】

拜讀休竹客君所撰【對照糾錯·練字9大坑】一文,深感其抉發精微,誠爲學書者圭臬。今不揣譾陋,試以六朝書論爲綱,輔以唐人法度,略陳管見。

一、筆毫運動與筋骨論
昔衛夫人【筆陣圖】云"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此正與首條"毛筆動作"相契。筆豪之使轉,實爲"筋""骨"相生之道:提按爲骨,使轉爲筋。觀【多寶塔】撇畫直中蓄曲,【九成宮】曲中見力,皆因褚河南所謂"用筆當如錐畫沙,如印印泥",非徒摹形貌,實追其運鋒軌跡。

二、外延線與形神觀
第二條言"外延線",實暗合張懷瓘"神采爲上,形質次之"之旨。三"乎"字撇畫變勢,恰見顏魯公之雄渾、歐陽率更之險勁、柳誠懸之峻拔。昔人論書"觀其氣韻,必先察其舉止",外延線者,實乃筆勢往來之蹤跡,猶顧愷之畫人物衣紋,一線之間而氣質迥異。

三、輪廓經營與空間意識
"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王右軍語),第三條"字形輪廓"深得此理。如"暑"字兩"日"之變,實乃空間分割之妙。【書譜】云"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所謂"分布",非獨指點畫排列,更在虛實相生。清人蔣驥【續書法論】特重"匡廓",謂"得勢在遠視",誠爲的論。

四、位置經營與陰陽和合
第四條"筆畫位置"實關"計白當黑"之理。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云"字之左右,必有相讓",如"林"字左收右展,"昌"字上窄下寬,皆陰陽互濟之道。唐人寫經小楷,雖蠅頭細字,而點畫呼應若星辰列宿,此即"一點成一字之規"(孫過庭語)之妙。

五、輕重節奏與氣脈流轉
第五條"筆畫輕重"直指書道核心。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作書須提得筆起",此"提按"之法,實爲呼吸吐納。觀【祭侄稿】枯潤相生,【韭花帖】纖穠有度,皆因"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書譜】)。今人作楷如布算子,正坐不知輕重節奏之病。

六、斜度取勢與動靜相宜
第六條破"橫平豎直"之謬,可謂振聾發聵。智永【真草千字文】橫畫多取仰勢,歐書豎筆常向背分明。傅山雲"寧拙毋巧,寧丑毋媚",所謂"拙""丑",實指自然之勢。漢隸【張遷碑】以欹側生姿,恰證"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蔡邕【九勢】)之理。

七、弧度與筆勢美學
末條言"弧度",實爲"永字八法"之延伸。王澍【論書剩語】云"作字如人然",撇捺如手足,貴在舒展。懷素【自敘帖】曲線如驚蛇入草,顏楷捺畫似燕尾掠波,皆得"勁弩筋節"之妙。今人作書多僵直少彈性,正坐不解"折釵股""屋漏痕"三昧。

結語:
休竹客君所列九法,由形下之器溯形上之道,暗合古人"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書譜】)之訓。然書道玄微,猶有進者:
1\. 需建立"筆勢單元"意識,如"氵"旁三連點之俯仰
2\. 當參"墨法"與"紙性",試以生宣寫晉楷可悟滯澀之趣
3\. 宜究"書儀"傳統,如"題壁""尺牘"各有筆法

昔趙孟頫日書萬字而不輟,然其【蘭亭十三跋】猶嘆"書法以用筆爲上"。願與諸君共勉,於九大法度外,更追"無意於佳乃佳"之境。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