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59|回覆: 2

[醫藥臨床] 失音與失語辨治驗案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7-4 15: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肝鬱內熱失音症驗案

王某,女,47歲,1988年3月24日診。訴咽干、音啞2天。於2天前因生氣鬱怒後,自覺咽喉內有異物,欲咯不出,喉中乾燥而梗塞,繼則聲音嘶啞,說話困難,發音不清,心煩,失眠,便干便難,3天解1次。脈弦細數,舌質紅,苔薄白微燥。

診斷:失音(肝鬱化熱,腑氣不通)。

治則:清熱潤燥,通腑瀉熱。沙參麥門冬湯加減:沙參20g,麥冬15g,天冬15g,射干15g,丹皮12g,梔子12g,白芍15g,金銀花12g,連翹15g,生地黃20g,貝母12g,大黃18g。3劑。水煎服。

3月28日診:上藥服後大便通暢,喉中異物感和口乾症狀基本消失,發音較前清晰,但聲音稍有嘶啞,治療同原方去大黃,再進3劑,鞏固療效。

按:失音乃蘊熱於里,腑氣不通,肝鬱化熱,外熱與內熱亘結,熱郁更甚。肺與大腸相表里,腑氣不通,熱邪上逆,凝結肺繫於喉,聲欲出而不達則失音,雖失音但能轉運舌本,治療用沙參、麥冬、天冬、貝母、金銀花、生地,清肺經熱邪而潤燥;白芍、丹皮、生地、梔子,平肝清熱解郁;大黃通腑瀉熱,腑氣通,郁解熱清,聲音嘶啞消失。

痰濁瘀血失語症驗案

馬某,女,60歲,1982年9月15日就診。代訴不會說話數小時,於本日黎明睡醒後欲言不得,雖勉強說話,只能發單詞,聲音低微而不清楚,其他無殊。脈沉弦無力,舌質紅,苔薄白。

診斷:失語(痰濁瘀血,阻滯腦絡)。

治則:活血化瘀,化痰開竅。

處方:當歸12g,川芎10g,赤芍12g,丹參15g,田三七6g,半夏10g,膽南星10g,鬱金12g,僵蠶12g,菖蒲12g,天竺黃12g,遠志10g。2劑。水煎服。1日2煎,分3次服,加服複方丹七片,每次5片,每日3次。

9月16日複診:聲音較前日有力清晰。原方繼服3劑。

9月20日複診:中藥停用,繼服丹七片以善其後,2個月後隨訪無復發,一切良好。

按:失語者多因勞傷過度,陽氣虛衰,精氣內奪,痰濁瘀血阻滯腦絡致使語言不利或傷失。舌強不能轉運舌本,不能語言,或不會說完整的語言,雖能發音,但發音含糊,語言呈謇澀狀。【指直方·血論篇】曰:『血尤水也,水行乎地中,百川理則無壅遏之患。人之血脈,一或凝滯於經絡,腸胃之間,百病由此而根矣。』故失語症是由氣血痰濁壅遏,治療以活血化瘀通竅,當歸、川芎、赤芍、田三七等,以活血化瘀;佐以僵蠶、半夏、鬱金、菖蒲、膽南星等化痰開竅。使血活、瘀化、痰祛、絡通,則語言自如。(郭俊田 河南省西華縣人民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清幽 發表於 2025-6-26 08:36 | 顯示全部樓層
【失音與失語辨治樞要闡微】

兩案雖皆屬聲門之疾,然病機迥異,治法懸殊,正合【內經】"謹守病機,各司其屬"之訓。今析其要旨如下:

一、肝鬱失音案樞要
王氏之證乃典型"金囚木旺"之候。【醫宗金鑒】云:"肝脈循喉嚨之後",郁怒傷肝,木火刑金,灼傷肺津,更兼陽明腑實,形成"上焦火郁-中焦氣滯-下焦壅塞"之病理連鎖。方中沙參麥冬湯爲君,暗合"燥者濡之"(【素問·至真要大論】)之旨;大黃通腑,既解陽明之結,又折肝火之上炎,實得"病在上取之下"(【靈樞·終始】)之妙。尤值稱道者,乃以射干、貝母爲佐,既開痰熱之結,又防"金破不鳴"之變,深諳"治未病"三昧。

二、痰瘀失語案精義
馬氏之證屬"竅絡雙阻"之候。【諸病源候論】言:"血氣凝澀不能宣通,故令失語。"本案組方尤具巧思:以丹參飲合滌痰湯化裁,取"血行則痰化"(【血證論】)之理。其中田三七與天竺黃相配,一化瘀一豁痰,恰如吳鞠通所謂"絡瘀夾痰,非辛潤不能開泄"(【溫病條辨】)。更妙在配合丹七片緩圖,既合"丸者緩也"(【素問·刺法論】)之訓,又防湯劑久服耗氣之弊。

三、鑑別要訣
失音者病在氣分,聲門啟閉不利,然舌本運轉如常;失語者病在血分,神明失司,雖聲門無礙而舌強語謇。前者脈多弦數,後者脈多沉弦,此脈診之要也。治法上,失音當遵"治肺勿忘肝,通腑即清金"之則;失語則需"治心必調血,開竅先化痰",二者不可混同。

四、臨證啟悟
1. 失音案中大黃用量達18g,非實證熱結不可妄投,今人用此須參合腹診(【傷寒論】"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方妥。
2. 失語案用蟲類藥僅取僵蠶,蓋因高齡正氣已虛,若全蠍、蜈蚣等峻品反傷正氣,此即"衰其大半而止"(【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之實踐。
3. 二案皆注重臟腑傳變關係,前者治肝肺大腸,後者調心腦血脈,誠如周學海所言:"治病必求其本,本者,本於臟腑也。"(【讀醫隨筆】)

結語:聲門之疾,雖爲小恙,然內連五臟,外應六氣。上述二案示人:失音責之肝肺氣機,失語關乎心腦神機,辨治之際,當以臟腑經絡爲綱,氣血津液爲目,如此方能如庖丁解牛,恢恢乎遊刃有餘。
何紂町 發表於 2025-7-8 18:02 | 顯示全部樓層
【失音與失語辨治樞要及臨證發微】

兩則驗案雖同屬聲門之疾,然病機迥異,治法懸殊,正合【內經】"謹守病機,各司其屬"之訓。今就病機、治法、用藥之要析論如下:

一、肝鬱失音案病機探賾
王氏之證顯屬"金囚木旺"之候。【素問·六節藏象論】言"肝爲語",而【靈樞·憂恚無言】明示"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患者郁怒傷肝,木火刑金,肺系燥熱,更兼陽明腑實,形成"肝鬱-肺燥-腸閉"之病理連環。方中沙參麥冬湯爲君,非獨潤肺,實寓"清金制木"之妙;大黃通腑非僅爲瀉,乃取"釜底抽薪"之意,使火熱從魄門而泄。尤妙在丹皮、梔子配伍,既解鬱火,又防熱入血分,深得丹溪"氣有餘便是火"治法三昧。

二、痰瘀失語案絡病機理
馬氏之證乃"竅絡雙阻"之象。【醫林改錯】云:"腦爲元神之府,靈機記性在腦不在心。"患者年屆花甲,陽氣虛餒,痰瘀互結,阻滯腦絡,致舌本失靈。方中活血藥分三層次:當歸、川芎調血中之氣,赤芍、丹參化絡中之瘀,田七破滯最速,合而構成"調-化-破"立體治法。更佐菖蒲、遠志交通心腎,天竺黃、膽星滌痰醒腦,實取【千金要方】治風懿方意而化裁。複方丹七片善後,暗合"久病入絡"當以丸散緩圖之理。

三、鑑別要點發微
1. 病位之異:失音在喉關,屬肺肝氣分;失語在舌本,關腦絡血分。
2. 聞診之別:失音者聲嘶而語意明,如破竹之聲;失語者聲低而語意亂,若含物之狀。
3. 舌脈之辨:肝鬱失音必見弦脈,舌紅少津;痰瘀失語多見澀脈,舌暗或見瘀斑。

四、臨證啟悟
1. 治失音當調暢三焦:上清肺燥、中疏肝鬱、下通腑氣,三管齊下方能奏效。
2. 療失語需注意時空:急性期重在化痰開竅,恢復期當益氣活血,此即"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之謂。
3. 用藥法度:潤燥忌膩,化瘀忌峻,總以"疏瀹氣血,令其條達"爲要。

結語:二案雖爲陳年舊案,然辨證之精當、用藥之章法,於今臨證仍有圭臬之效。吾輩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明其理而活其用,方得中醫辨證論治之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