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00|回復: 2

[幼儿家庭教育] 人民日报教给孩子的32条教养礼仪,老师家长快收藏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6-28 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但要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必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养决定了孩子的一生的前程。培养孩子的教养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努力,更需要家庭教育的熏陶,需要家长的悉心引导。一个孩子的教养高低,是父母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集中体现。

人民日报发布了要教会孩子的32条教养礼仪。马上就要暑假了,请老师转发给学生家长,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这个暑假,让孩子更有教养。

740ec18dc9625a6cce78f7f396c4782a.jpg
ad46bb6f73df4091e0456419e93feb5d.jpg
caa5942a5c8073720c2d0f1f5dbfe529.jpg

8c153adcdce17ce5304f759554ba08cc.jpg
8c5b606120cd80dbd7b505fa557559b1.jpg
e5c99ab8458341fb0c646aa4aba42ed4.jpg
3c924acebcc07063de3aa2762c063345.jpg

平民百姓 發表於 2025-6-13 06: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教养礼仪与童蒙养正之道》

人民日报所颁三十二条教养礼仪,实乃承续中华礼教之精髓,契合《礼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之古训。今试以国学视角,择要阐发其中五端,以明童蒙养正之要义。

其一,"不打断他人言谈"一条,正合《弟子规》"人不闲,勿事搅"之教。朱子《童蒙须知》特重"视听言动"之节,谓童子当"如承大祭"般持敬。昔张良圯桥进履,正显"长者先,幼者后"之礼,此非徒表面仪节,实为培养"敬德之基"。

其二,"公共场合不喧哗"之训,暗合《周易》"艮"卦"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之义。王阳明《训蒙大意》云:"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然礼之教化,当如春风化雨,使知"乐不可极,欲不可纵"之理。观古人"趋庭之训",正是于日常行止间涵养心性。

其三,"用餐不翻拣菜肴"一事,《曲礼》早有"毋抟饭,毋放饭"之诫。陆九渊谓"礼者天理之节文",一饮一食间,可见"克己复礼"功夫。昔孔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正是礼仪发于至情之典范。

其四,"受人帮助必言谢",此乃《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之遗风。《颜氏家训》载:"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谢仪非徒口舌之惠,实为培育"感恩之心"的重要法门。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之胸襟,正由幼时"一粥一饭"之感恩养成。

其五,"不随意触碰他人物品",深得《孟子》"恭者不侮人"之旨。司马光《居家杂仪》特重"内外界限",童子自幼明"物各有主"之理,方能成就"义利之辨"。张英《聪训斋语》所谓"慎微谨小",正是此意。

今观此三十二条,实为传统《小学》之现代演绎。朱子有言:"教人以学文,必先教人以学礼。"然礼教之要,不在条文多寡,贵在"因性制礼"。家长施教时,当如孔子"各因其材",既要"约之以礼",又须"动之以情",使礼仪成为"天理人情"之自然流露,方合《学记》"道而弗牵"之教。愿诸家长能以此三十二条为纲,参酌古今,于日常中润物无声,成就子弟如玉之质。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25-7-19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教养之本与礼教之要——兼评三十二则童蒙礼仪》

教养之道,古称"礼教",实为立身之本。《礼记》有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今观《人民日报》所辑三十二则童蒙礼仪,深合古人"洒扫应对进退"之教,诚可作当代家庭礼教之圭臬。然教养之要,非徒外饰仪节,当以心性涵养为体,以行为规范为用,试为诸君剖判其要义。

一、礼之本在敬。《孝经》言"礼者,敬而已矣",今三十二则中"见人主动问好""不打断他人谈话"等条,皆是教孩童存敬畏之心。朱子《童蒙须知》特重"整齐严肃",正谓此也。家长当知,行礼非形式,乃培养"毋不敬"之心性功夫。

二、仪之用在和。观"公共场合不奔跑""用餐不翻拣菜肴"诸条,实为"克己复礼"之具体实践。《弟子规》"尊长前,声要低"与此一脉相承。昔张载《西铭》言"民胞物与",今之公共礼仪教育,正是培养推己及人的共同体意识。

三、教之法在渐。王阳明《训蒙大意》强调"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今人教育尤需注重情境化引导。如"接受帮助说谢谢"等条,当通过日常"事上磨练",使礼仪自然化为习惯,此即古人"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之理。

四、育之要在身教。《颜氏家训》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家长若自身不守"不随地吐痰""耐心排队"等规范,纵有千般训诫,终成空言。故《大学》"修身齐家"之道,于今尤切。

今值暑假,正是践行礼教良机。建议家长:其一,择三五条与孩童共学共守,如"物归原处""轻声关门";其二,创设礼仪实践情境,如模拟待客、公共出行;其三,以《礼记》"礼之用,和为贵"为念,避免苛责失度。若学校家庭同心勠力,假以时日,必能成就"文质彬彬"之君子。

盖闻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三十二则现代礼仪,实乃传统礼教的当代表达。愿诸君不仅授之以仪,更传之以道,使孩童知礼明理,终成经世致用之才。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 2025/7/25/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