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70|回复: 1

这里教你学印章篆刻

[复制链接]
书法超市 发表于 2018-6-2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汉族传统艺术

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汉族传统艺术

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汉族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

篆刻,七分篆三分刻,练好书法才是重点。这里就直接告诉大家如何简“单粗暴刻”地刻出一个章,零基础也能学哦。

《准备工具》

一、8mm和5mm的刻刀各一个。

8mm和5mm的刻刀各一个。

8mm和5mm的刻刀各一个。

刻刀有薄有厚,有大有小,也有方口刀,好用与否看个人手感。刚开始用最普遍的永字就可以,一个厚的和薄的刻刀。

二、砂纸多张

600的最常用,1500的用来打磨光滑。100左右的也要买几张,虽然太粗平时用不上,但是如果不小心刻崩了角就有用了。

砂纸多张

砂纸多张

当然鉴于练习章很便宜,我们一般都懒得磨石头,刻坏了就换快石头重新刻。

三、青田石练习章多个

练习章价格不高,用来练手即可。

选石头要注意不能有裂纹,不要有砂子,有砂子的章会在练习的时候十分不便,有白黄颗粒斑纹的石头一般砂子多。

老石头比新石头好。如果不会选青田石就买冻石,没有砂子,贵几块钱,但是手感不一样。刻青田石刀钝一点好,太快容易滑刀。

四、印泥

袋装的便宜,盒装的贵,买30克就够用了。

印泥

印泥

五、连史纸

用来钤印的纸,用普通宣纸也行。

六、对应的篆书字典或者书刊

《开始创作》

一、首先想好自己要刻什么

磨石头,用600的砂纸,把上面的蜡磨下来。

磨石头,用600的砂纸,把上面的蜡磨下来。

磨石头,用600的砂纸,把上面的蜡磨下来。磨石时最好下面垫块玻璃,比较平。手压石头要紧,用胳膊的力量推动石头。

磨几圈就把石头转90°再磨。磨完后可把印面压在玻璃上轻轻晃动,看有没有不平。

然后在纸上设计印稿,包括排版布局和字体设计等。

然后在纸上设计印稿,包括排版布局和字体设计等。

然后在纸上设计印稿,包括排版布局和字体设计等。这是一个印章精妙与否的最关键之处,不可轻视。

二、印稿上石

印稿上石

印稿上石

印稿上石有很多方法,可以:

1、用镜子照着章,把镜子里的章临到纸上。

2、复印书上的章,然后用香蕉水(洗甲水也可以)印到石头的印面上。

印稿上石有很多方法

印稿上石有很多方法

用香蕉水印到石头上的效果。(注:不能印第二遍,印痕会非常淡。)

这是练习刀法用的,所以不一样大也没事。如果很介意不一样大的话,在纸上设计好了再翻到石上也可以。

原创需要先在字典上查好想刻的字

原创需要先在字典上查好想刻的字

原创需要先在字典上查好想刻的字,然后在纸上设计好。 然后拍下来,镜像翻转,再用铅笔临到石头上。或者用毛笔描一遍设计好的字,再上石。

三、开始刻印

刻刀的标准握姿是这样的。有些像握住毛笔然后躺倒。食指和大拇指抓住刀,无名指抵住石头,拇指食指中指一起抓紧刻刀推动刻刀。

如果想刻长线,拇指食指就离远中指一点。拇指食指越高线刻的越长,刻刀要向外不能向内。

开始刻印

开始刻印

反面教材如下,中指本应该抵住刻刀,但却垫在了刀底下,只起到支撑作用而没有和拇指食指一起发力。可想食指的压力增大,很容易指节肿。

但不要刀尖向内

但不要刀尖向内

反面教材如下,刻刀尖向内而不是向外。试过就知道食指不光要负责推动刀滑动的作用,还要负责原先由拇指负责的压住刻刀的任务。如果觉得刻得不顺手可以转动章找角度,但不要刀尖向内。

刀与想刻的线呈90°角,这是中锋,角度小一些是侧锋。

刀与想刻的线呈90°角,这是中锋,角度小一些是侧锋。

刀与想刻的线呈90°角,这是中锋,角度小一些是侧锋。和毛笔的感觉一样。

角度越平刻出的线条越粗

角度越平刻出的线条越粗

从旁边看这个角度是这样的,角度越平刻出的线条越粗,角度越接近90°刻出的线条越细。不过容易滑刀。

有两种基本刻法:切刀和冲刀

有两种基本刻法:切刀和冲刀

有两种基本刻法:切刀冲刀,刚开始时推荐用切刀。

向着左上角用力,刻完后是一个小三角,一小块一小块地刻。如果是刻青田石,会有很明显的崩掉了些小碎片的感觉。刻时用些力,线条刻扎实。

向着左上角用力,刻完后是一个小三角

向着左上角用力,刻完后是一个小三角

一个个小三角连起来,然后再把章反过来从线条那头刻过来,就得到一个中间磕磕巴巴但两边直直的线条了, 比如那个横折就是标准切刀切出来的。

如果要刻交叉线,比如刻一个十字,可以把十字交叉处的一个角刻圆,以显出变化。

冲刀就是简单粗暴地“直冲”过去

冲刀就是简单粗暴地“直冲”过去

冲刀就是简单粗暴地“直冲”过去,可见上图中间几条直线,不好控制,也是要正着冲一遍反着冲一遍,零基础还是用切刀比较好。

《边框》

有很多章外围有边框,白文基本上没有边框。但是一般会处理章的边缘,比如一个狂放型的章,敲掉一些边缘,让章的风格比较统一。

有很多章外围有边框

有很多章外围有边框

刻朱文的多边框。如果章的风格是狂放型的,边框可以故意刻碎一点,有断有连,或者边框上大下小、上方下圆等。如果是比较娟秀的风格,边框也是规整的,一般比文字要细一些。

《边款》

边款也是一个章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刻上去,不需要镜面翻转

边款也是一个章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刻上去,不需要镜面翻转

边款也是一个章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刻上去,不需要镜面翻转。保存边款的方法是“拓”而不是“印”。

篆刻的大家,边款刻出来和毛笔写的感觉是一样的。一笔下去有起有终有方有圆。

知秋 发表于 2020-7-30 15: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篆刻,七分篆三分刻,练好书法才是重点。这里就直接告诉大家如何简“单粗暴刻”地刻出一个章,零基础也能学哦。


话说,现在都是电脑刻了吧?还手工?
无音之境 发表于 2025-7-1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篆刻入门之正脉与歧途》

拜读休竹客君《这里教你学印章篆刻》一帖,见其传艺之心甚诚,然所述之法颇有可商榷处。今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篆刻一道,自殷商玺印肇始,经秦汉之辉煌,至明清流派迭出,实为"六艺"之外又一文人必修之艺。昔人云:"印虽小技,须是静坐读书。凡百技艺,未有不静坐读书而能入室者。"(明·朱简《印经》)今观帖中所倡"简单粗暴刻"之法,窃以为有违篆刻之本。

一、工具之辨
所列永字刻刀、青田石等虽属常见,然未明刀法三昧。古人用刀有十三法之说,单刃、双刃各有所宜。吴昌硕尝言:"钝刀硬入"乃得浑厚之趣,齐白石则善薄刃冲刀显凌厉之势。初学者当先习平刀正入,如童子描红,务求中锋行刀,切忌为求速成而妄用"滑刀"之法。

二、印稿之重
帖中言设计印稿为"最关键处",此论极是。然未及"印从书出"之要义。赵之谦《章安杂说》有云:"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习印者当先临摹秦汉印百方,体会"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章法,更须研习《说文解字》,明六书之理。今人每以电脑字体直接上石,此正如无源之水,终难成器。

三、刀石之性
论及青田石之选,仅以有无砂砾为判,尚未达一间。寿山石之温润、昌化石之瑰丽、巴林石之绚烂,皆有其性。昔年王福庵刻小玺必用灯光冻,陈巨来作元朱文独喜青田封门青,盖石性不同则刀感迥异。初学者当如中医辨药,细察石质紧松燥润。

四、钤印之道
钤印用连史纸固佳,然未及"三度"之法:按压力度、蘸泥厚度、衬垫软度。吴湖帆钤印必以旧宣纸折六层为垫,张大千则讲究印泥须"冬加艾绒夏减油"。此等细节,正是匠人与艺术家之分野。

今人习印,多求速成。然观历代大家,文彭五十始学印,吴让之六十方变法。愚以为,篆刻入门当分三步:
1. 习篆书百日,每日临《峄山碑》三十字
2. 摹古印百日,以汉白文印为宗
3. 刻石百日,先习直线,次及曲线

如此三百日筑基,方得窥门径。若依"简单粗暴"之法,恐终成"野狐禅"耳。昔邓石如"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乃就寝",此等功夫,岂是"零基础速成"可及?

时值丁酉夏至后二日,灯下漫笔,惟愿学者勿以技小而轻之。印章虽方寸之地,实有宇宙之象,愿诸君以"如对至尊"之心待之。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子時| 2025/7/26/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