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53|回覆: 1

[中醫理論] 中醫說: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藥房!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6-19 14: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大藥庫。經常按摩穴位.儘量用人體大藥庫自己的藥,減少對藥的依賴.我們吃藥就是通過藥的各種性能,通過胃的消化,肝腎的解毒,腸的吸收,提供臟腑特別缺少的各種營養物質元素,使人體陰陽平衡。

足三里=白朮。

足三里=白朮。

1足三里=白朮。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

氣海=當參。

氣海=當參。

2氣海=當參。

補中,益氣,生津。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熟地;養血、滋陰。

照海=生地。

照海=生地。

3照海=生地。

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膽經的陽陵泉=逍遙丸。

膽經的陽陵泉=逍遙丸。

4膽經的陽陵泉=逍遙丸。

神門大都穴=牛黃清心丸

神門大都穴=牛黃清心丸

5神門大都穴=牛黃清心丸。

先按摩心經的神門穴,再按摩脾經的大都穴=牛黃清心丸。

少府穴=牛黃清心丸。

少府穴=牛黃清心丸。

6少府穴=牛黃清心丸。

尺澤復溜=麥味地黃丸。

尺澤復溜=麥味地黃丸。

7尺澤復溜=麥味地黃丸。

按揉肺經的尺澤,加上腎經的復溜=麥味地黃丸。

風門孔最=通宣理肺散。

風門孔最=通宣理肺散。

8風門孔最=通宣理肺散。

按摩膀胱經的風門(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加上肺經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內庭穴=牛黃解毒丸。

內庭穴=牛黃解毒丸。

9內庭穴=牛黃解毒丸。

中府=補中益氣丸

中府=補中益氣丸

10中府=補中益氣丸。

太白商丘太沖=補中益氣丸。

太白商丘太沖=補中益氣丸。

11太白商丘太沖=補中益氣丸。

只要按麼太白、商丘、太沖三穴合用=補中益氣丸。

太淵穴商丘穴=參苓白朮丸。

太淵穴商丘穴=參苓白朮丸。

12太淵穴商丘穴=參苓白朮丸。

肺經的太淵穴,脾經的商丘穴=參苓白朮丸(這兩穴合在一起來用,補肺健脾,功效顯著。太淵與商丘就是免費的參苓白朮丸。參苓白朮丸,健脾止瀉)。

大陵穴=嗎叮啉。

大陵穴=嗎叮啉。

13大陵穴=嗎叮啉。

揉大陵穴可以從心臟借點血幫助運化,為您增加胃動力。穴性屬土,還有健脾的功效。

商陽穴=開塞露。

商陽穴=開塞露。

14商陽穴=開塞露。

這個穴是一個專門治療便秘的要穴,具體說來,點揉按摩商陽穴,就有排便的感覺。

商丘穴=消炎大藥。

商丘穴=消炎大藥。

15商丘穴=消炎大藥。

人體自有的消炎大藥。

大都穴=補鈣藥。17脾經大都穴=補鈣要穴。

大都穴=補鈣藥。17脾經大都穴=補鈣要穴。

16大都穴=補鈣藥。17脾經大都穴=補鈣要穴。

(這個位置也是頸椎反射區。)

百會穴『百病皆主』,意思就是什麼病都能治。

可以說,此穴百病都會治,所以叫『百會』。注意百會穴不能重力按壓。

太沖太溪曲池=降壓藥。

太沖太溪曲池=降壓藥。

18太沖太溪曲池=降壓藥。

人中=急救調氣丸。

人中=急救調氣丸。

19人中=急救調氣丸。

按壓人中可以調血氣,陰陽結合,人就能醒。

耳垂=急救藥。

耳垂=急救藥。

20耳垂=急救藥。

與人中同樣作用,因為按人中有後遺症。捏人中後人中處長期疼痛。可以調血氣,陰陽結合,人就能醒。

迎香孔最=特效止鼻血藥。

迎香孔最=特效止鼻血藥。

21迎香孔最=特效止鼻血藥。

如左鼻孔出血,用左手食指按左側鼻迎香穴,右手大拇指按壓左手大臂中點的孔最穴,並將頭抬起,1-3分鐘內止血。如右鼻孔出血則反之。

少商穴=金嗓子喉片。

少商穴=金嗓子喉片。

22三陰交穴=補陰藥。

因為三陰交是三條經脈(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交會處,等於三條地鐵線在一個站點分上中下三層,可以換乘地鐵線路。注意三陰交只能按摩。

7e65d6caa2345823bdd813fd1f6dabf4.png

23少商穴=金嗓子喉片。

針刺少商穴排毒法,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極泉穴=速效救心丸。

極泉穴=速效救心丸。

24極泉穴=速效救心丸。

極泉穴在腋窩頂點。

[操作手法]用手指彈撥左臂腋窩頂點極泉穴處的肌腱,酸麻感會訊速向手的方向放射,可以在幾分鐘內緩解心臟不適。極泉穴,放射到中指為最好,也有的放射到無名指或小指。如果不發麻只發疼,如一查冠狀動脈堵塞了50%。我們稱隨身帶的救心丸。

二個合谷二個太沖=柴胡。

二個合谷二個太沖=柴胡。

25二個合谷二個太沖=柴胡。

俗稱[開四關]二個合谷二個太沖,組合在一起真是絕了,就象柴胡一樣,能疏肝理氣,緩解壓力。

26合谷穴=止痛藥。

[止痛取穴法]找到第二掌骨的中點,緊握着骨頭中點的邊緣就是合谷穴,與第一種取穴法相比,這種方法取出的合谷穴止痛效果更好。合谷是止痛的特效穴,可治經痛、牙痛;還有組合穴位,這是藥與穴位的組合,真是絕了。

肩井=頸肩腰痛特效穴。

肩井=頸肩腰痛特效穴。

27肩井=頸肩腰痛特效穴。

[拿肩井按揉法]肩井穴在大椎穴與肩峰邊線的中點。和足底湧泉穴在同一條邊線上。頸肩不舒服時可以用拿肩井的方法按揉,拇指和四指相對,放在肩正中,一邊捏一邊往上提,就可以讓肩部放鬆,預防肩頸疾病。

臂合陽穴=頸通康片。

臂合陽穴=頸通康片。

28臂合陽穴=頸通康片。

治療頸肩的疼痛。臂合陽穴。

位置:在手曲內橫紋下2-3指腹中間有縫隙的地方,如果點對了酸麻感覺放射到中指,只能治療頸肩的疼痛。

合陽穴=杜仲壯骨丸

合陽穴=杜仲壯骨丸

29合陽穴=杜仲壯骨丸。

合陽穴:治療腰背腿頸部疾病。

位置:在膝關節後小腿2-3指腹,如點對了酸麻的感覺放射到腳趾。道醫理念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覃冒 發表於 2025-6-16 04:0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腧穴與經絡的藥用價值——兼釋"人體大藥庫"之喻】

"穴位即中藥,經絡即藥房"之說,實為對【黃帝內經】"形與神俱"思想的精妙詮釋。考【靈樞·九針十二原】所言"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正揭示腧穴乃氣血輸注之門戶,其與中藥的對應關係,實本於"同氣相求"的取類比象思維。今就帖中所論,分三端析之:

一、腧穴藥性論
足三里類比白朮,此說源自【針灸甲乙經】"三里主腹中寒,脹滿腸鳴"的記載。考白朮"健脾益氣"之效,【本草綱目】謂其"除胃中熱",與足三里調理脾胃之功相契。然需明辨者,穴位之效重在調氣,中藥之功偏於形質,二者實為互補而非替代關係。

二、經絡配伍法
帖中"神門配大都"類牛黃清心丸之例,正合【難經】"虛則補其母"的配穴原則。心經原穴神門屬火,脾經滎穴大都屬火,二穴相配確有清心瀉火之效。然牛黃清心丸含人工牛黃等礦物藥,其鎮驚開竅之力,非單純穴位刺激可完全替代。

三、經方對應說
"尺澤配復溜"類麥味地黃丸之論,深得金元醫家李杲"引經報使"之旨。尺澤為肺經合穴,復溜乃腎經經穴,二者配伍確能金水相生。然麥味地黃丸中熟地、山茱萸等填補真陰之效,仍需藥物物質基礎為支撐。

要言之,人體自有大藥之說,本於【周易】"近取諸身"的養生智慧。然【傷寒論】早有"針灸藥三者得兼"之訓,明代張景岳更強調"用針用藥,各有所宜"。現代研究顯示(如2016年【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期刊論文),穴位刺激主要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起效,與藥物化學途徑殊途同歸。

建議研習者當:
1. 參酌【針灸大成】明確穴位主治
2. 結合【本草綱目】理解藥性異同
3. 重症仍需遵循"針藥並用"原則

蓋人體經絡如江河,腧穴似樞紐,其調理之功確可比擬藥石,然終需以辨證論治為綱紀,方不負先賢"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之訓。
夏矛 發表於 2025-7-30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腧穴與經絡的藥用價值——兼釋"人體大藥庫"之說】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理論體系,參酌歷代醫家註疏,就腧穴與中藥之對應關係作學理辨析)

一、腧穴藥性論的理論淵源
【靈樞·九針十二原】明言:"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此乃腧穴藥性論之濫觴。張介賓【類經】注云:"腧穴猶溪谷,經氣如流水",其說實開"穴位即藥"說之先河。考【針灸甲乙經】載三百六十五穴,其主治功能與本草藥性確有相通之理,此非比附,實乃天人相應之道的具體呈現。

二、經絡藥庫說的生理基礎
【難經·二十三難】論經絡"如環無端,營衛之行",實為"藥庫"說之本。李時珍【奇經八脈考】指出:"內景隧道,惟返觀者能照察之",揭示經絡系統具有自我調節功能。現代研究證實,針刺特定穴位可促使內源性阿片肽等物質釋放,此即"人體大藥庫"之科學佐證。

三、要穴與中藥對應關係析微
1. 足三里應白朮者,蓋因該穴屬足陽明胃經之合穴,【針灸大成】謂其"治五勞羸瘦",與白朮健脾益氣之效相契。現代實驗顯示,刺激該穴可增強小腸吸收功能,恰似白朮"助運化"之功。

2. 氣海配黨參之理,在於此穴為"生氣之海"(【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與黨參"補中益氣"之性相通。研究證實,艾灸氣海穴可提升血漿環磷酸腺苷含量,此即"補氣"的生化基礎。

3. 陽陵泉比逍遙丸,因其為膽經合穴,【千金要方】載其主"太息口苦",與逍遙丸疏肝解郁之效相合。臨床觀察顯示,針刺此穴可使膽囊收縮素分泌趨於平衡。

四、運用要旨與注意事項
1. 補瀉手法即"炮製":【針灸問對】強調"補瀉不明,針道不行",按揉穴位需辨虛實,如補太淵當順時針輕揉,瀉內庭宜逆時針重按。

2. 配穴猶君臣佐使:如"太白、商丘、太沖"三穴相配,暗合補中益氣湯中黃芪、白朮、陳皮之配伍法度。

3. 禁忌不可忽:孕婦禁按合谷、三陰交;陰虛火旺者慎灸氣海,此猶中藥配伍之"十八反"。

結語:
"穴位即藥,經絡即庫"之說,實為古人以取象比類思維揭示的人體自愈機制。然須明此乃比喻之說,臨床運用當遵【內經】"謹守病機"之訓,不可執一而論。今人研習此道,當以經典為本,參以西學,方能使傳統智慧煥發新機。

(全文共798字,依【醫古文】規範用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