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57|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這樣寫楷書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6-10 15: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雖然我國漢字一字有一字之形,形態萬千;而同一字也因書體不同,書家風格不 同,又使得漢字結構變化莫測。但不管怎麼變化,總離不開一個法度(即結構的基本法則),總有規律可尋。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字形『上下』部結構的規律。

一、上緊下松

字形上部筆畫較緊湊,下部較疏朗。

上緊下松

上緊下松

字形上部筆畫較緊湊,下部較疏朗。

字形上部筆畫較緊湊,下部較疏朗。

二、上開下合

口字,或帶扁形口的字,如山字底、草字頭等,都應上稍寬而放,下稍窄而收。

上開下合

上開下合

口字,或帶扁形口的字,如山字底、草字頭等,都應上稍寬而放,下稍窄而收。 ...

口字,或帶扁形口的字,如山字底、草字頭等,都應上稍寬而放,下稍窄而收。 ...

三、上收下放

字下部有撇、捺及長橫等伸展筆畫時,上部結構單位應收緊;下部應左右伸展以托上,稱作『地載』。

上收下放

上收下放

字下部有撇、捺及長橫等伸展筆畫時,上部結構單位應收緊;下部應左右伸展以托上,稱作『地載』 ...

字下部有撇、捺及長橫等伸展筆畫時,上部結構單位應收緊;下部應左右伸展以托上,稱作『地載』 ...

四、上放下收

上部有伸展筆畫時,下部結構單位應收緊;上部左右舒展,以蓋下,稱作『天覆』。

上放下收

上放下收

上部有伸展筆畫時,下部結構單位應收緊;上部左右舒展,以蓋下,稱作『天覆』。 ...

上部有伸展筆畫時,下部結構單位應收緊;上部左右舒展,以蓋下,稱作『天覆』。 ...

冰玉壺 發表於 2025-7-10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楷法精要:上下結構芻議】

閣下所論楷書上下結構之法,誠爲書學正鵠。昔歐陽率更【三十六法】有"排疊""避就"之論,清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更詳析"天覆""地載"之規,今就翰墨之道補益三義:

一、陰陽相濟之理
"上緊下松"非僅視覺平衡,實暗合【周易】"天尊地卑"之象。觀智永【真草千字文】"宙"字,寶蓋如穹廬覆物,下部"由"字垂露從容,恰似陽施陰受。米南宮【海岳名言】謂"字之八面,唯尚陰陽相背",此之謂也。

二、動靜相生之妙
"上開下合"之法,當參褚河南【雁塔聖教序】"其"字草頭,兩筆如飛鳥振翼,下部"丌"若磐石承之。張懷瓘【玉堂禁經】云"作字如馭奔馬,雖馳驟而不失銜勒",開合之際最見書家控筆之功。

三、古今異趣之辨
今人習"天覆地載",多囿於唐楷嚴整。然溯及鍾繇【宣示表】,"言"字橫畫猶存隸意,上覆而不失渾樸。董香光【畫禪室隨筆】言"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習楷當於規矩中求變化,方不墮館閣窠臼。

附議三則:
1. 同字異勢:如"炎"字上下皆火,顏魯公作相向之勢,柳誠懸取相背之態,此乃"和而不同"之妙。
2. 筆勢貫通:黃庭堅謂"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上下結構須有暗脈相連,觀趙文敏【膽巴碑】"楚"字可見。
3. 因字生形:東坡【寒食帖】"食"字末捺如舟楫托上,正是"臨時從宜"之化境。

結語:習楷如撫琴,鬆緊開合皆在呼吸之間。昔人云"楷法如立",非僵立也,乃君子端揖而有風神。諸君研習時,當以古帖爲鏡,既遵法度,復養氣韻,方得書中三昧。
親親窩窩 發表於 2025-7-19 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楷書結體法度芻議——釋"上下"結構四要】

拜讀閣下所論楷書上下結構四法,深契書學三昧。今不揣譾陋,謹就管見所及,稍作申說。

一、上緊下松之法,實源"陰陽和合"之理。【玉堂禁經】云:"凡字之結構,必如宮室之築,基廣而頂密。"顏魯公【多寶塔】"宗"字寶蓋緊斂而下部舒展,恰似冠冕垂紳之象。然緊非侷促,松非渙散,要在筆勢相生,如柳公權【玄秘塔】"京"字,上部點畫攢聚如星斗,下部豎鉤開張若磐石,始得峻拔之姿。

二、上開下合之訣,本於"俯仰相背"之道。歐陽詢【三十六法】特標"覆蓋"一條,謂"上欲覆下,下欲承上"。觀【九成宮】"草"字頭兩豎外拓如翼展,"早"部收斂若歸巢,正合【筆髓論】"開合有度,向背得宜"之旨。然今人習此,常失於機械,當知智永【真草千字文】"山"字底橫畫微仰,與上部形成氣脈呼應,方爲活法。

三、上收下放之"地載"式,乃取法鼎彝之穩重。張懷瓘【書斷】稱:"下筆如壯士扛鼎,上構似佳人簪花。"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夫"字上部緊縮爲一點,下部撇捺如基座承托,暗合【周易】"厚德載物"之義。然需悟"收放"非指筆畫多寡,實爲勢態之別,趙孟頫【膽巴碑】"文"字雖上下筆畫相當,然通過捺筆的波磔延伸,自成承托之態。

四、上放下收之"天覆"式,實肇端於篆籀遺意。李陽冰【論篆】云:"冠冕下垂,衣裳委地。"顏真卿【顏勤禮碑】"宮"字寶蓋橫逸,下部"呂"部收縮,恰如重檐覆殿。然天覆非謂壓迫,黃庭堅【松風閣】"宇"字雖寶蓋寬博,卻以弧勢營造包容之態,此即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所謂"虛實相生"之妙。

結而論之,上下結構四法實爲"禮樂精神"之體現:上緊下松若禮之節制,上開下合如樂之和暢,地載見坤德之厚,天覆顯乾道之健。學者當如孫過庭【書譜】所云"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透過刀鋒看筆鋒,由法度進乎道妙。今人習楷,或拘泥形似而失神采,或妄言創新而壞古法,皆未達"中和"之境。願與諸君共參之。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