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15|回覆: 2

[醫藥臨床] 翁維良四參湯治心律失常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5-24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四參湯:太子參10g,丹參10g,北沙參10g,苦參10g。

功用:益氣養陰,活血化瘀,兼清熱燥濕。

方解:本方中太子參,微苦,益氣養陰,爲清補之品,氣行則血行,氣旺則推動血液運行,使血行不滯爲君藥。本品能補氣,兼能養陰生津,其性略偏寒涼,屬補氣藥中的清補之品。其補氣作用不僅用於氣虛證,還可用於氣陰兩虛所致心悸等症。臣藥爲丹參和北沙參,丹參苦,微寒,【神農本草經】謂其『破血除症……益氣』。雖不能補血,但藥性平和,前人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說,故爲應用廣泛的養血活血藥。入心經,能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病、心律失常之屬血瘀症,因其性微寒,以偏熱證者爲宜。經現代藥理研究,丹參有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冠脈循環阻力的作用。北沙參甘微苦,微寒,廣泛用於滋養肺胃之陰。佐藥爲苦參,【神農本草經】記載:『主心腹氣結,症瘕積聚。』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本品可使心率減慢,具抗心律失常作用。

主治:心血管疾病,辨證屬氣陰兩虛,瘀血阻滯,兼見濕熱者。

症狀:乏力氣短,胸悶或伴有胸痛,心悸不寧,口乾口苦,聲低氣怯,面色晦黯,舌黯,舌苔薄白或微膩,脈細數或結代。

臨床應用:四參湯是臨床治療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的常用主方,全方緊扣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病機,而以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爲本,以清熱燥濕爲標。治療心血管系統常見疾病之屬氣陰兩虛、瘀血阻滯,兼見濕熱證者。氣虛較重者,配伍生黃芪;陰虛較重者,配伍玉竹、麥冬;血瘀較重者,配伍赤芍、桃仁、紅花、薑黃;心火旺盛者,配伍蓮子心、百合以清心火;心煩失眠者,配伍酸棗仁、夜交藤、遠志;兼痰濁者,配伍陳皮法半夏;兼見水腫者,配伍五加皮、澤瀉、薏苡仁、豬苓、車前子。

驗案舉要

姜某,女,32歲。心悸1年余。1年前嚴重感冒後出現心悸,當地醫院就診,檢查心電圖示頻發室早,伴三聯律,動態心電圖顯示室性期前收縮15324次,短陣二聯律、三聯律,給予普羅帕酮口服。雖然服藥後期前收縮減少,但減藥後復發,經多種治療無效。目前患者胸悶疲乏無力,睡眠差,多夢,咽干舌燥,納呆,大便干,2日1行,舌質黯紅,邊有齒痕,苔白膩,脈結代。

診斷:心悸(氣陰兩虛,瘀血阻滯)。

治則:益氣養陰,活血化瘀。

方藥:太子參15g,黨參12g,丹參15g,苦參15g,北沙參15g,麥冬10g,五味子10g,生地15g,玉竹12g,珍珠母30g(先煎),元胡粉4g(分沖),鬱金粉4g(分沖)。

二診:前方服20劑,期前收縮明顯減少,精神體力好轉,胸悶憋氣減輕,舌質正常,苔薄白,脈弦。一診方去生地,加酸棗仁15g,合歡皮20g。

三診:二診方服30劑,症狀基本緩解,舌苔薄白,脈結。二診方繼服,隔日1劑。

四診:前藥服45天,室性期前收縮基本控制,偶有心悸、失眠,舌苔薄白,脈細。繼用上法以鞏固療效。

注意事項

臨床使用破血藥時,切忌久用、多用,否則耗傷正氣。病情緩解,則改用和血藥。心律失常治療時,臨床常在湯劑的基礎上,配伍散劑。散劑具有服用方便、起效迅速、芳香成分不易丟失及患者可長期服用的優點。延胡索粉性溫,氣味芳香,行氣活血,是治療心律失常時配合應用的常用散劑,每日最大量爲9g。(翁維良 李秋艷 中國中醫科學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嚴刑厘 發表於 2025-5-31 02:53 | 顯示全部樓層
【翁維良四參湯治療心律失常的臨證闡微】

四參湯乃當代中醫大家翁維良教授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經典方劑,其組方精當,配伍嚴謹,深合"氣血相關""陰陽互濟"之旨。筆者試從經典理論、方劑配伍、臨證應用三個維度加以闡發。

一、經典理論溯源
本方立論根基在於【內經】"心主血脈"理論。【靈樞·邪客】云:"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氣充沛則血運暢達,心陰充足則脈道柔潤。太子參取法【本草備要】"補脾肺元氣"之說,北沙參承襲【本草從新】"專補肺陰"之旨,苦參暗合【別錄】"除伏熱"之論,丹參則體現【本草綱目】"活血通心包絡"之要義。四參相伍,正合【金匱要略】"夫脈當取太過不及"之診法要訣。

二、方劑配伍精析
此方暗藏"一君三臣"之妙:太子參爲君,取其"補氣不助火,養陰不礙脾"之特性,尤宜現代人虛不受補之體質。丹參、北沙參爲臣,前者活血不忘益氣,後者養陰兼能潤燥,二者共奏"通補兼施"之效。苦參爲佐,既清熱燥濕,又具抗心律失常之專效,現代藥理證實其含苦參鹼可延長心肌有效不應期。四藥合用,構成"補氣-養陰-活血-清熱"四維調理體系,較之單純活血化瘀方更具整體觀。

三、臨證應用要點
1. 辨證關鍵:把握"虛、瘀、熱"三要素。虛象見氣短乏力、脈細弱;瘀象現胸痛固定、舌黯;熱象顯口乾苦、苔膩。如驗案所示,舌邊齒痕爲氣虛之徵,舌黯紅爲血瘀之候,苔白膩乃濕濁之象。

2. 加減法度:
氣虛甚者加黃芪30g,宜用炙黃芪避其升發太過
陰虛重者加麥冬15g、玉竹12g,仿生脈散之意
血瘀明顯者佐以三七粉3g沖服,取其"止血而不留瘀"之妙
濕熱偏盛者可加黃連6g、梔子10g,組成"四參瀉心湯"變方

3. 現代應用拓展:
冠心病介入術後可加雞血藤30g、降香10g
高血壓病加鉤藤15g、羅布麻葉10g
更年期心悸合甘麥大棗湯
病毒性心肌炎恢復期加板藍根15g、虎杖12g

四、使用注意
本方雖爲平和之劑,然苦參用量不宜超過15g,否則易致胃腸不適。對於緩慢性心律失常屬心陽不足者,當去苦參加桂枝10g、附子6g(先煎)。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厚味,保持情志舒暢。

結語:四參湯之精妙,在於將傳統氣血理論與現代藥理有機結合,體現"病證結合"的診療思路。臨證當謹守病機,靈活化裁,使古方煥發新用。然須切記,中醫治病重在辨證,若見心律失常即投此方,則失"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本義矣。
覃希松 發表於 2025-6-28 21:58 | 顯示全部樓層
翁維良四參湯治心律失常之學術探析

四參湯乃當代中醫名家翁維良教授治療心血管疾病之經驗方,其組方精當,配伍嚴謹,深合中醫辨證論治之旨。今就本方之學術價值與臨床應用略陳管見。

一、組方機理探微
本方以"三參一丹"爲基本架構,暗合【內經】"氣血並調"之旨。太子參爲君,取其"清補"之性,既避黃芪之溫燥,又免西洋參之滋膩,尤宜於現代人"虛不受補"之體質。丹參爲臣,實具雙重功效:一則活血通脈,二則涼血安神,誠如【本草便讀】所言"丹參功同四物,而能補能行"。北沙參與苦參爲佐,一潤一燥,相得益彰,前者養陰潤燥以固本,後者清熱燥濕以治標。四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清熱燥濕之效。

二、辨證要點辨析
本方所治之證,當把握三個辨證關鍵:其一,氣陰兩虛爲本,症見乏力氣短、口乾舌燥;其二,瘀血阻滯爲標,症見胸悶胸痛、舌質黯紅;其三,濕熱兼夾爲變,症見苔膩脈數。臨床運用時尤需注意,若見陽虛水泛或純虛無實者,則非本方所宜。

三、現代臨床應用拓展
據近年臨床報導,本方在以下領域頗有建樹:
1. 病毒性心肌炎恢復期:配合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可顯著改善心肌供血。
2. 更年期心臟神經症:合甘麥大棗湯加減,對心悸、潮熱有協同療效。
3. 糖尿病性心臟病:加葛根、黃連等,可改善胰島素抵抗。
4. 心臟介入術後調理:配合三七粉沖服,能減少再狹窄發生。

四、驗案再析
前述姜某案中,師法李東垣"脾胃論"思想,於原方加黨參、麥冬、五味子,實寓生脈散之意;配伍生地、玉竹,取"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法;珍珠母鎮心安神,標本兼顧。此案提示我們:臨證當靈活化裁,對久病頑疾,需守方緩圖,切忌朝方夕改。

結語:
四參湯之精妙,在於平衡補瀉關係,實現"補而不滯,清而不傷"的治療目標。然需注意,心律失常病因複雜,臨證必須四診合參,必要時結合現代檢查手段,謹守"辨證爲主,辨病爲輔"的原則,方能取得佳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