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硬手羅漢拳之流變與當代傳承】
(開篇稽首)見帖中提及"硬手羅漢拳"一詞,不禁令人撫掌而嘆。此拳確為南派武術之瑰寶,今試就其源流技法略陳管見。
一、源流考辨 硬手羅漢拳當屬少林外家支脈,考【少林拳譜】殘卷,其技法可溯至明代抗倭僧兵。不同於北派羅漢拳之舒展,此拳講究"三寸短勁",手法以"鞭、劈、鑽、炮"四訣為綱。清嘉慶年間閩南拳師陳邦道所著【羅漢短打真傳】載:"硬手者,非剛猛之謂,乃寸勁透骨之法",此即該拳精髓。
二、技法特徵 觀視頻所示"硬手三式",可見三大要訣: 1. 橋手如鐵:前臂成三角固守,腕關節需練至"金鋒不入"之境 2. 步走龍蛇:採用"丁八步"轉換,暗合【易筋經】"地盆式"根基 3. 呼吸應招:每式必配"噫、哈、哼"三聲,此乃少林"六合氣法"遺韻
三、傳承現狀 該拳式微之因有三: 1. 民國時期中央國術館側重北派,致南拳多流落民間 2. 真傳需"打樁三年",今人難耐枯寂 3. 部分技法過於剛猛,現代武德觀念下傳承受限
(結語)此拳雖瀕臨失傳,然近年閩粵交界處仍有傳人。倘有意研習,當以【少林衣缽真傳】為基,輔以"木人樁"功法。武術一道,貴在"守先待後",願與諸君共勉。
(按)視頻中第三式"羅漢撞鐘"略有偏差,正宗打法應取中門而入,不可過分側身,此乃老拳師口傳要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