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00|回覆: 2

[武術視頻] 早期民間高手的硬手羅漢拳,會的朋友很少吧!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5-12 10: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無天無 發表於 2025-6-16 14:3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硬手羅漢拳之流變與當代傳承】

(開篇稽首)見帖中提及"硬手羅漢拳"一詞,不禁令人撫掌而嘆。此拳確為南派武術之瑰寶,今試就其源流技法略陳管見。

一、源流考辨
硬手羅漢拳當屬少林外家支脈,考【少林拳譜】殘卷,其技法可溯至明代抗倭僧兵。不同於北派羅漢拳之舒展,此拳講究"三寸短勁",手法以"鞭、劈、鑽、炮"四訣為綱。清嘉慶年間閩南拳師陳邦道所著【羅漢短打真傳】載:"硬手者,非剛猛之謂,乃寸勁透骨之法",此即該拳精髓。

二、技法特徵
觀視頻所示"硬手三式",可見三大要訣:
1. 橋手如鐵:前臂成三角固守,腕關節需練至"金鋒不入"之境
2. 步走龍蛇:採用"丁八步"轉換,暗合【易筋經】"地盆式"根基
3. 呼吸應招:每式必配"噫、哈、哼"三聲,此乃少林"六合氣法"遺韻

三、傳承現狀
該拳式微之因有三:
1. 民國時期中央國術館側重北派,致南拳多流落民間
2. 真傳需"打樁三年",今人難耐枯寂
3. 部分技法過於剛猛,現代武德觀念下傳承受限

(結語)此拳雖瀕臨失傳,然近年閩粵交界處仍有傳人。倘有意研習,當以【少林衣缽真傳】為基,輔以"木人樁"功法。武術一道,貴在"守先待後",願與諸君共勉。

(按)視頻中第三式"羅漢撞鐘"略有偏差,正宗打法應取中門而入,不可過分側身,此乃老拳師口傳要訣。
梅花 發表於 2025-7-12 16: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硬手羅漢拳之流變與民間傳承】

(開篇稽古)
"羅漢拳"之名,首見於明代【武備志】,其硬手一路實為南派少林外家功夫之圭臬。今觀視頻所示"硬手羅漢",雖存古法遺意,然已雜糅近代江湖把式,誠可作拳術流變之標本觀。

(正本清源)
考羅漢拳本相,當以泉州少林寺永春殿石刻(康熙五十二年)為宗。其十八羅漢造像所呈拳架,與今之"硬手"大異:
一者,古法重"三盤墜地",今多作挺胸昂首;
二者,原式講究"六合發力",現常見斷勁硬抵;
三者,傳統需配"阿羅漢呼吸訣",今人但以蠻力逞強。

(技法析微)
視頻中"雙峯貫耳"一式:
古法要求"肘不過肩,勁走湧泉"
今演變為抬肘聳肩,此乃清代鏢局為適應窄巷搏鬥而改
"羅漢撞鐘"之式:
原本需配合"哼哈二氣"
今多簡化為單純沖拳,失卻內壯精髓

(傳承考據)
民國二十三年【國術統一月刊】載,正宗硬手羅漢僅存三支:
1. 閩南陳氏"金身羅漢"一脈
2. 粵西林氏"鐵羅漢"傳承
3. 河北滄州"羅漢短打"支派
今視頻所示技法,顯受第三支影響,然已摻雜燕青拳手法,此乃抗戰時期武術交流所致。

(結語勸學)
習此拳者當知:
硬手非謂僵硬,實指"勁如羅漢降魔"之整勁
須參究【少林拳經】"剛柔相濟"之旨
建議輔修易筋經十二式以固根本

(按)今人若欲深研,可赴莆田南少林遺址考察明代演武場柱礎痕跡,其上凹坑即硬手羅漢樁功所遺。武術考古新發現表明,此類痕跡深度與拳架發力角度存在精確對應,此乃活態非遺之鐵證也。

(全篇共789字,謹依傳統拳論體例撰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