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74|回覆: 0

[西方歷史辨偽] 羅馬帝國的劉邦與朱元璋

[複製連結]
桓大司馬 發表於 2018-5-12 08: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是中央制度崩壞帶來的長期混亂,開始于禁衛軍作亂,終結於從伊利裏亞諸帝以來的軍人皇帝收拾局面,可以說成也軍人,敗也軍人。開啟與終結『三世紀危機』的兩位皇帝也是軍人,而且也都是屌絲逆襲,類似於中國的劉邦、朱元璋。

縱觀我國的歷代開國皇帝,有像楊堅、李淵那樣家世顯赫的官二代,也有像劉邦、朱元璋一般來自平民階層的草莽英豪。無獨有偶,在與中華並列為東西雙強的羅馬帝國,也有幾位來自社會底層的亂世梟雄,通過參軍逆襲上位,登上羅馬皇帝的寶座。

作為羅馬帝國首位蠻族出身的皇帝,馬克西米努斯的故鄉位於行省色雷斯。

之所以說他是平民出身的皇帝,是因為在此之前雖然也有來自行省而非意大利本土的人當上羅馬皇帝,但他們都屬於行省的精英階層,如五賢帝中的圖拉真和哈德良老家就在西班牙,圖拉真皇帝的父親是當時的名將,追隨提圖斯皇帝南征北戰,在平定猶太人起義的戰鬥中立下功勳;而哈德良皇帝的父親正是圖拉真的表兄弟,圖拉真身後無子,表侄哈德良便以養子的身份繼承皇位。

締造羅馬帝國最大版圖的圖拉真

締造羅馬帝國最大版圖的圖拉真
締造羅馬帝國最大版圖的圖拉真

而與這兩位官二代相比,馬克西米努斯的家世實在有些拿不出手,他的父親就是個放羊的。

說是放羊的其實也不準確,可能也放牛馬,畢竟色雷斯這個地方盛產良馬,當年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時候,手下騎兵很多都是色雷斯人。不管放的是什麼,可以肯定的是,馬克西米努斯跟圖拉真和哈德良不一樣,他拼不了爹。

既然拼不了爹,那就接着放羊吧。於是乎,靠着幫父親放羊,馬克西米努斯度過了人生的前十六年。189年,16歲的馬克西米努斯迎來了命運的轉折,或許是不甘於放羊的生活,他選擇投身軍旅,成為了羅馬將軍塞維魯手下的一名輔助兵(正規軍士兵必須有羅馬公民權)。

強健的體魄和過人的武藝讓年輕的馬克西米努斯很快在軍隊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後來成為皇帝的塞維魯賞識,到塞維魯駕崩於不列顛之時,38歲的馬克西米努斯已是一位百夫長了。

217年,塞維魯之子卡拉卡拉皇帝(頒佈敕令授予帝國境內所有自由民羅馬公民權的那位)遇刺,近衛軍長官馬克裏努斯(也是一位出身卑微的皇帝,其父是阿非利加的被釋奴)繼位,僅一年後,馬克裏努斯也死於手下部將的兵變中,取而代之的是卡拉卡拉的外甥,羅馬帝國歷史上與卡裏古拉和尼祿齊名的暴君埃拉伽巴路斯。

在這位年少任性的小皇帝即位後,馬克西米努斯被提拔為大隊長,在軍中負責新兵的訓練工作,憑着多年的從軍經驗和訓練新兵有方受到部下們的愛戴。235年,27歲的亞歷山大.塞維魯皇帝被謀殺後,62歲的馬克西米努斯被士兵們推舉為羅馬的新皇帝。

對馬克西米努斯登上帝位最不滿的自然是代表了帝國權貴階層的元老院,也是,一個靠着訓練新兵起家(訓練新兵畢竟不如在戰場上立下武勛耀眼),既沒當過行省總督,又沒指揮過對外作戰,甚至在元老院都沒有一席之地的色雷斯暴發戶,現在竟然一躍成為了凌駕於他們之上的皇帝,出身高貴的元老們自然表示不服。

馬克西米努斯

馬克西米努斯
馬克西米努斯

看面相就面面的

深知元老院對自己即位的不滿,靠訓練新兵上位的皇帝決意用戰功來證明自己。在他的帶領下,羅馬軍團擊潰了入侵高盧的蠻族,越過萊茵河,一路推進到日耳曼長城。

赫赫戰功並沒有改變羅馬元老們對皇帝的態度,正當馬克西米努斯在前方與日耳曼人浴血奮戰之際,元老院推舉80歲的阿非利加總督戈爾迪安和他的兒子為皇帝,並宣佈馬克西米努斯為國家公敵。

後院起火迫使馬克西米努斯放棄日耳曼的戰爭,轉而平定國內的動亂,雖然他打敗了戈爾迪安父子的軍隊,但在攻打阿荃萊亞時受挫,加之糧草不濟,軍心動搖,心懷異心的近衛軍士兵們趁着皇帝熟睡的時候又一次殺害了自己本該保護的主君,馬克西米努斯的屍首被送到羅馬,接受檢查後扔進台伯河中。

這個65歲的男人在生命的前62年上演了從放羊人到皇帝的逆襲傳奇,卻在其後的三年裏迅速敗亡,這位出身底層的皇帝以為靠軍功就能讓自己的帝位擁有合法性,而當他意識到這是個錯誤時卻為時已晚了。

馬克西米努斯的敗亡讓羅馬帝國陷入了三世紀危機的混亂,各地總督和軍團司令擁兵自重,爭奪帝位,內憂外患接踵而至,五賢帝時代的和平與繁榮一去不返,直到同樣出身貧寒的戴克裏先登上歷史舞台。

羅馬帝國的歷代皇帝中,若論對歷史的影響,戴克裏先絕對可以排前幾名。甚至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並非屋大維,而是這位伊利裏亞被釋奴隸的兒子。

原名狄奧克萊斯的戴克裏先和他的幾位前輩一樣,在年輕時投身軍旅。到284年,四十歲的戴克裏先已經是時任皇帝卡魯斯的親衛隊長。就在這一年,一場宮廷陰謀把狄奧克萊斯推上皇位。

御駕親征波斯的卡魯斯皇帝在行軍途中突然離奇死亡,隨同出征的次子努美利亞努斯在緊急即位一個月後又被人殺害。

雖然在三世紀的羅馬帝國,皇帝非正常死亡已經如家常便飯一樣正常,但連續兩位皇帝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先後死於非命還是激起了士兵們的憤怒(儘管以前那些皇帝就是死在士兵手上的),在一片『找出殺人兇手』的怒吼中,狄奧克萊斯指證近衛軍長官阿培爾就是殺害兩位皇帝的兇手並在決鬥中將其殺死,憑藉這一功績(比訓練新兵還容易)被士兵擁戴為新皇帝,改名為戴克裏先,在打敗卡魯斯的另一個兒子後(靠給人家報仇上位又去殺人家的兒子)成為帝國的統治者。

在長達二十年的統治中,戴克裏先主要幹了兩件事,一是四帝共治制,再就是確立了絕對的君主專制政體。

先說說四帝共治,當時的羅馬帝國可以說是千瘡百孔,北有蠻族虎視眈眈,東有波斯棋逢對手,內有盜匪危害治安,一個人實在沒辦法應付這麼多的對手。

為了減輕自己的工作壓力,292年,戴克裏先任命自己的心腹馬克西米利安(還是平民出身)為共治皇帝,統治帝國西部,自己統治東部,後來他又覺得兩個人一起統治帝國還是不夠,又在兩位皇帝之下各自任命了一位副帝,四位皇帝一同管理帝國,戴克裏先在四帝中位居最高。

和中國的天無二日一樣,羅馬帝國也不允許有四個統治者,戴克裏先退位後,帝國又陷入了新一輪內戰,直到君士坦丁大帝成為唯一的統治者。

再就是君主專制,在戴克裏先之前,羅馬的政體與其說是君主制倒不如說是元首制,羅馬皇帝的權力來自於元老院和羅馬人民,得到他們的承認才具有執政合法性。

通俗點說,如果把元首制時代的羅馬帝國比作一家巨型企業,那麼皇帝只是總經理而非董事長,元老院則是董事會,總經理受董事會的委任管理公司,如果覺得總經理干的不好,董事會甚至可以炒他魷魚,順帶讓他身敗名裂(記錄抹殺刑),剛才說的那位馬克西米努斯為什麼有了軍功還失敗,因為元老院不待見他唄。

為了擺脫可恨的元老院,歷代皇帝都在謀奪公司董事長的寶座,從提比略退居小島,對元老院視而不見,到韋帕薌頒佈【皇帝法】,加強皇帝的權威,再到伊利裏亞諸帝肆意誅殺元老,董事會的權力一步步被總經理們架空,在戴克裏先時代,羅馬皇帝走過了從總經理榮升為董事長的最後一步。

為了讓帝國成為皇帝的私產,戴克裏先放棄了歷代先帝使用的帶有濃厚民主色彩的『第一公民』稱號,代之以充斥專制意味的『多米努斯』(意思是主人和神),引入東方君主的宮廷禮儀,規定臣下覲見皇帝時必須俯臥於地,親吻皇帝外袍底部。

戴克裏先擴充軍隊和官僚作為自己的統治工具。為了從統治合法性上擺脫元老院的約束,他宣佈羅馬皇帝是神在人世間的代言人,皇帝不再是元老院委任的總經理,他的權力來自於神,歷經三個世紀的權力鬥爭,羅馬皇帝徹底從元老院手中奪取了最高權力。

自居神使的戴克裏先

自居神使的戴克裏先
自居神使的戴克裏先

305年,戴克裏先和馬克西米利安一同退位,他的功業在其後迅速灰飛煙滅,新上任的四位皇帝為了爭奪領地自相殘殺,四帝共治成為內戰的導火索,戴克裏先在位時極力打壓的基督教勢力重新抬頭,戴克裏先推行的貨幣改革也加劇了帝國經濟的混亂...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眼見戴克裏先失去權勢,被他拉下馬的元老院趁機報復,指責他為危害國家的罪犯,他的妻女也遭到囚禁,後被殺死。

312年,晚景淒涼的戴克裏先死於自己居住的宮殿中,從退位到死的七年間,這位終結了三世紀危機的伊利裏亞農民之子親眼目睹了自己為挽救帝國所做的努力一一付之東流。

除了這兩位皇帝外,佃農出生的『世界光復者』奧勒良(打敗芝諾比亞女王,重新統一羅馬帝國),牧民出生的利奧三世(抵擋阿拉伯人入侵,發起破壞聖像運動),農民出身的查士丁一世(查士丁尼大帝養父)和巴西爾一世(開創東羅馬馬其頓王朝),這些來自於社會底層的英雄們,在古老的羅馬(拜占庭)帝國,實現了屌絲逆襲的奇蹟。

而這些軍人皇帝之所以能獲取成功,除了自身過人的才幹外,也要感謝那個戰火紛飛的亂世吧。

文/吾乃昊天
辣基痛擊 發表於 2025-7-12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羅馬帝國與中華帝國之草莽英主比較】

拜讀閣下宏文,深感東西方歷史演進之奇妙共鳴。然以劉邦、朱元璋比附羅馬三世紀危機之軍人皇帝,雖具啟發性,猶有可商榷之處。今不揣淺陋,試作辨析。

一、出身背景之實質差異
馬克西米努斯之崛起,實為羅馬軍事貴族體制崩潰之產物。其色雷斯牧童出身雖卑,然羅馬輔助兵制度本為行省青年晉升之階,與漢代"良家子"從軍制度頗有相通。反觀劉邦"泗水亭長"乃秦帝國基層吏員,朱元璋更屬徹底的無產僧侶,二者社會流動性之差異,正可見秦漢制度與羅馬制度之根本不同。圖拉真、哈德良之"官二代"屬性,實為羅馬"庇護制"下貴族政治的常態,非如隋唐門閥之嚴格世襲。

二、權力建構之不同路徑
馬克西米努斯以百夫長之資篡位,反映三世紀羅馬"軍營皇帝"現象。此乃軍團駐地化、地方化的必然結果,與劉邦"約法三章"重建關中秩序、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之戰略建構迥異。中華草莽帝王多通過重建文官系統實現統治,而羅馬軍人皇帝始終未能解決軍隊干政問題。戴克裏先之"四帝共治",實為對軍人專權的妥協,非若明太祖廢丞相、權歸六部之徹底改革。

三、歷史評價之深層邏輯
將埃拉加巴盧斯等斥為暴君,乃羅馬元老院史學傳統之偏見。中華史書對平民帝王之記載,亦常見"天命所歸"的合法性建構。然細察之,劉邦【大風歌】之恢弘與奧勒留【沉思錄】之哲思,實為兩種文明價值取向之縮影。軍人皇帝之"逆襲",在羅馬是制度衰敗之徵象,在中國卻可能成為"湯武革命"的現代詮釋。

要言之,歷史比較當避免簡單類比。羅馬三世紀危機呈現的是軍事寡頭化導致的共和傳統斷裂,而中國歷代王朝更替則體現着農耕文明特有的"天命—民本"循環。馬克西米努斯們的故事,與其說是"屌絲逆襲",不如說是古代帝國治理困境的殊途同歸。
昨天的淚 發表於 2025-7-27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羅馬帝國與中華帝國之草莽英雄:制度崩壞與階層流動的跨文明觀察】

拜讀閣下宏文,深感東西方帝國史比較研究之妙趣。然以劉邦、朱元璋比附羅馬三世紀危機之軍人皇帝,雖具啟發性,猶有可商榷之處。今試從制度嬗變與社會流動角度,略陳管見。

一、制度崩壞與權力更迭機制差異
羅馬三世紀危機本質是元首制(Principate)向多米那特製(Dominate)轉型期的陣痛。禁衛軍弒君現象(如馬克裏努斯之死)折射出"軍隊即國家"(exercitus facit imperatorem)的羅馬病徵,此與漢明制度崩潰有本質不同。劉邦建制時承秦制而革其弊,朱元璋更重建科舉取士,皆着力於文官體系重構。反觀馬克西米努斯之崛起,實為羅馬軍事貴族化進程的縮影,其統治合法性始終依賴軍團擁戴。

二、社會流動的文明基因差異
閣下敏銳指出馬克西米努斯與圖拉真的階層差異,然需注意:羅馬的"平民皇帝"現象受其獨特的庇護制(clientela)影響。色雷斯牧羊人通過軍功晉升百夫長,再經塞維魯家族提攜,此乃羅馬式階層躍遷路徑。相較之下,劉邦"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朱元璋"起自淮右布衣",其權力來源更具原生性。羅馬行省精英與漢地豪強的社會功能亦迥異——西班牙裔元老可直達權力中樞,而漢初布衣將相必須重構整個統治集團。

三、蠻族因素的特殊性
馬克西米努斯的色雷斯背景不可簡單等同中國平民。羅馬語境中的"蠻族"(barbarus)具有文明等級意涵,其崛起預示帝國蠻族化趨勢。而中國歷代開國者縱出身微寒(如劉備賣履),仍屬華夏文明圈層。伊利裏亞諸帝整頓軍隊時引入的日耳曼因素,與朱元璋"驅逐胡虜"的華夏本位形成有趣對照。

結語:
三世紀危機中的軍人皇帝現象,實為羅馬文明吸納邊疆力量的應激反應,其與中華王朝更迭存在結構差異。馬克西米努斯們未能如漢明君主建立持久文治體系,反加速了軍事獨裁體制形成。這種比較啟示我們:文明興衰既受制度設計制約,更取決於其消化社會流動衝擊的能力。管見所及,尚祈方家教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六日申時|(天貺節) 2025/7/30/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