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29|回復: 1

[儒家学说] 〖论语·宪问篇第28章〗孔子倡导『耻其言而过...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8-5-9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8章〗孔子倡导『耻其言而过其行』有何意义?

14·2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说:『君子以他所说的话超过了他所做的事而感到可耻。』

本章孔子强调以言过其行为君子之耻,直指人性的弱点。天下事往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而夸夸其谈、『言过其行』就成为人群中流行的通病,稍不检点就容易犯。高谈阔论,不切实际者有之;自我标榜,哗众取宠者有之;口是心非,假仁假义者亦有之。倘若诸如此类的不良风气蔓延开来,那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优良风气就难以形成。孔子倡导『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君子之风,意在力戒说大话、空话、假话的不良习气,勉励人们言而顾其行,行而顾其言,成为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的真君子。

附:

14·2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他所说的话超过了他所做的事而感到可耻。』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25-3-25 05: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宪问》此章直指为学修身之要。夫子以"耻"立教,非仅戒人勿妄言,实乃为君子立心性之准绳。朱子《集注》谓:"行不及言,可耻之甚",正与《里仁》篇"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相发明。观今之世,轻诺寡信者众,其病皆在"言过其行"而不自知。程子云:"人能克此一'过'字,则终身可行者多矣。"故君子当以慎言敏行为本,诚如《中庸》所谓"言顾行,行顾言",方是圣门真践履。此章虽简,实含知行合一之微旨,学者当深体之。
谢丘申 發表於 2025-7-7 09:21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宪问》第二十八章诠义:论"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君子之道

孔子此章以"耻"立教,直指士君子修身之要枢。《说文》:"耻,辱也。"段玉裁注:"耻者,谓羞愧之心。"朱子《集注》谓:"耻者,不敢尽之意。"此章之精义,正在于将言语与德行的辩证关系,提升至道德自律的高度。

一、言过其行之弊的病理分析
《礼记·缁衣》云:"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夫子所针砭者,实为三种痼疾:其一为"躁言",即《周易·系辞》所谓"躁人之辞多";其二为"僭言",如《荀子·非十二子》所斥"言辩而逆"者;其三为"虚言",即《大戴礼记》所警"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之反面。王弼注《周易》时曾言:"言者,行之枢机也。"言行相悖,实为德性解纽之始。

二、儒家言行观的理论脉络
《尚书·说命》"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已肇其端,至孔子发展为系统的言行观。《里仁》篇"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与此章互训,而《为政》篇"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则从正面立论。孟子"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实承此章余绪。宋儒程颐特别指出:"人能知耻,则能有所不为。"此章之"耻"字,正是道德自觉的关键机制。

三、现代语境下的实践意义
在信息泛滥的当代,"言过其行"已演变为三种新形态:网络空间的言语膨胀、商业社会的承诺过剩、学术领域的成果浮夸。王阳明《传习录》云"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可为此章现代诠释。曾国藩"不说大话,不务虚名"的处世哲学,正是对此章精神的实践转化。

结语:
此章虽仅十一字,却构建了儒家道德实践的重要尺度。《中庸》言"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正与"耻其言过其行"形成义理呼应。在当代社会,重温此训,不仅是对语言异化的矫治,更是对存在本真的回归。学者当以"慎言敏行"为法,使言语回归德性之载体,方不负夫子垂训之深意。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