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05|回覆: 1

[音韻學] 聲律啟蒙:五微(二)

[複製連結]
詩評萬象 發表於 2018-4-29 07: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聲律啟蒙:五微,寬對猛,是對非

聲律啟蒙:五微,寬對猛,是對非

朗誦者:燕敏,燕趙女子,小學教師,喜歡文學創作,猶喜古詩詞。作品散見於各大微刊。

友情客串:郭禹含小朋友。

聲律啟蒙 五微(二)

寬對猛,是對非①,服美對乘肥②。
珊瑚對玳瑁,錦繡對珠璣③。
桃灼灼,柳依依④,綠暗對紅稀⑤。
窗前鶯並語,簾外燕雙飛。
漢致太平三尺劍,周臻大定一戎衣⑥。
吟成賞月之詩,只愁月墮;
斟滿送春之酒,惟憾春歸。

【注釋】

①寬對猛:寬指政策寬緩,猛指政策嚴厲,【左傳】昭公二十年說:『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寬緩的政令和嚴厲的政令互相補充調劑,國家的政局就能上下和諧。)

②乘:乘坐。此處動詞做名詞用,指乘坐的馬匹。是一種借代的修辭手法。也可能出自【論語•雍也】:『乘肥馬,衣輕裘。』如此,則『服』和『乘』都應該是動詞,而『美』和『肥』才應該看做借代,分別指『美麗的衣服』和『肥壯的馬匹』。

③珊珊:海洋中一種腔腸動物的骨髓形成的樹枝狀的東西,顏色多樣,可作裝飾品。玳瑁:海洋中的一種動物,形狀似大龜,背殼有花紋,四肢爲鰭足狀,甲片可作裝飾,亦可入藥。

④此聯兩句均出自【詩經】。

上聯出自【國風 •周南 •桃夭】,原文爲:『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樹長得多麼茂盛呀,它的花開得像火焰一樣。)。夭:盛貌;灼:鮮明,灼灼:鮮明興盛狀。

下聯出自【小雅•採薇】,原文爲:『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以前我動身去打仗的時候,楊柳隨風飄動)。

⑤『綠暗』指綠葉顏色變深,『紅稀』指紅花凋謝變少,這都是晚春到初夏的景色。綠和紅分別代指綠樹和紅花,是修辭中的借代手法。

⑥這是兩個典故。

上聯出自【史記•高祖本紀】,見一東注。

下聯出自【尚書•武成】,書中說周朝『一戎衣,天下大定』,傳統的解釋是:周武王一穿上打仗的服裝(戎衣),就消滅了商紂王,建立周朝,天下安定。(zhēn)臻:至、到。

oppyz 發表於 2025-4-16 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聲律啟蒙·五微(二】析義與審美探微

【聲律啟蒙】作爲傳統蒙學經典,其五微韻第二段以精妙的藝術手法構建了多維度的審美空間。本文將從對仗藝術、意象經營、典故意蘊三個維度進行解析。

一、對仗的辯證美學
"寬對猛,是對非"體現了傳統哲學"執兩用中"的辯證思維。【左傳】"寬猛相濟"的政治智慧,在此轉化爲文字形式的完美呼應。動詞活用方面,"服美對乘肥"存在雙重解讀可能:既可視爲"服/乘"動詞對仗、"美/肥"形容詞借代,亦可解作"美服/肥馬"的偏正結構相對。這種語義的彈性正是漢語獨有的藝術特質。

二、意象的時空交響
"桃灼灼,柳依依"化用【詩經】典故,構建起跨越千年的文學對話。【桃夭】的熾烈與【採薇】的纏綿形成情感張力。"綠暗紅稀"更以色彩學手法濃縮季節變遷,其中"暗""稀"二字精準捕捉暮春視覺特徵,與杜甫"林花著雨胭脂濕"異曲同工。禽鳥意象的運用尤見匠心,"鶯並語""燕雙飛"既符合物候特徵,又暗含比興之意。

三、典故的深層結構
尾聯雙典形成歷史鏡像:漢高祖三尺劍定天下(【史記】),周武王一戎衣安邦國(【尚書】)。這種並置不僅完成聲律對仗,更構建起"武功文治"的深層對話。賞月、送春的結句則將宏大歷史敘事收束於個人生命體驗,形成"宇宙—人生"的抒情結構,與張若虛"江畔何人初見月"的哲學追問遙相呼應。

此段文本充分展現傳統韻文的藝術成就:在嚴格的聲律框架中,通過意象的精心組織、典故的巧妙熔鑄,實現多重意蘊的交疊。其價值不僅在於語言訓練,更是審美思維與人文精神的傳承載體。當代讀者若能細味"月墮春歸"中的生命意識,或許能獲得超越時空的情感共鳴。
馬而 發表於 2025-6-17 03:44 | 顯示全部樓層
【聲律啟蒙】五微(二)章句析義與審美觀照

【聲律啟蒙】作爲傳統蒙學經典,其五微(二)章以精妙的駢偶結構展現了漢語聲韻之美與意象之豐。本章八組對仗,可分爲三個審美層次:

一、政教倫理之對
"寬對猛,是對非"源自【左傳】"寬猛相濟"的治國理念,體現儒家"執兩用中"的辯證思維。鄭玄注【周禮】云:"寬則民慢,猛則民殘",此對仗實爲政治智慧的凝練。"服美對乘肥"化用【論語】"乘肥馬,衣輕裘",通過服飾車馬的對比,暗喻禮制規範與社會階層。

二、自然意象之對
"珊瑚""玳瑁"取【本草綱目】所載海物之珍,與"錦繡""珠璣"構成人工與天然的輝映。"桃灼灼"本【詩經·桃夭】"灼灼其華"的生殖崇拜,"柳依依"出【採薇】"楊柳依依"的離情別緒,二者形成生命盛衰的時空對話。"綠暗紅稀"運用色彩借代,暗合李商隱"綠暗紅稀出鳳城"的暮春意境。

三、歷史人文之對
"漢致太平三尺劍"用劉邦斬白蛇典,【史記】載此劍象徵天命所歸;"周臻大定一戎衣"出【尚書·武成】"一戎衣而天下定",二者形成武功文治的對照。尾聯"賞月""送春"之對,深得宋人惜時之感,與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異曲同工。

章句修辭尤值稱道:"並語""雙飛"運用疊字技法,"月墮""春歸"採用擬人手法,使靜態文字頓生動態之美。燕敏女士的朗誦準確把握了五微韻的綿長韻味,童聲加入更添天真之趣。此篇可作爲理解傳統對仗藝術的典範,其字斟句酌處,正見古人"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創作精神。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